文/李志峰
秋季鍛煉可提高身體機能,很符合中醫“秋補”的理念,對迎接嚴冬的考驗是非常有必要的準備工作。讓我們給自己做一份秋季運動攻略吧。
人體各器官功能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衰退,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已經不適合進行劇烈的、大汗淋漓的運動,而應該選擇一些運動量較小的有氧運動、柔韌性運動或修身養性的運動。
登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爬山等活動,攀爬到高處之后可以極目遠眺,欣賞周圍甚至整個城市的美景,還在攀爬的途中活動了身體,可謂是一舉兩得。但爬山對于年紀太大或者有心血管疾病及骨關節病的人來說不是非常適合。
騎行。中老年人騎著自行車結伴而行,在騎行的途中還能欣賞到初升的朝陽、落日的余暉等美景,是一種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
垂釣。我們都知道釣魚需要有耐心,忌心浮氣躁。中老年人在閑暇之余帶著裝備去湖邊釣魚,既可以享受那一份恬靜美好的心境,還可以享受收獲的喜悅,何樂不為呢。
慢跑。慢跑一直被人們譽為“有氧代謝運動之王”,對健身減肥有較好效果,對防治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都具有積極作用。
太極。打太極拳是一種“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運動,可以幫助中老年人協調平衡能力,對身體的柔韌度鍛煉也很有幫助,更容易成為中老年人的一項愛好,而不僅僅是運動。
其他。可供秋季鍛煉的運動方式還有很多,包括具有中醫特色的傳統鍛煉方式,如八段錦、五禽戲等;群體性運動,如廣播體操、廣場舞等;不以競技為目的的多種球類運動,如乒乓球、羽毛球、臺球等。中老年人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
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運動時要特別小心,一定要咨詢醫生是否能夠進行運動鍛煉,最好請相關專家開一張針對性較強的運動處方。
心肺疾病患者。可進行緩和的運動,如太極拳、散步等,最好不要進行游泳、打球、跑步等劇烈活動,運動過程中要攜帶急救藥品,如硝酸甘油等,且勿單獨活動。運動過程中若出現心慌氣促、胸痛胸悶等,應立即停止運動,就地休息,服用攜帶的急救藥物。
高血壓患者。確保血壓控制好后再進行運動,應選擇溫和的運動方式,如散步、太極拳等,避免可能誘發血壓升高的運動和動作,如舉重、屏氣、低頭等。
糖尿病患者。應避免運動強度過高,一般以平日生活中的運動量為宜,避免在血糖過高、空腹或降糖藥物作用最高峰的時候運動;運動時應隨身攜帶一些餅干、糖果,如果出現心慌、頭暈、出冷汗等低血糖癥狀,可立即食用。同時這類老年人應當穿著寬松、舒適的鞋襪,運動時做好足部的保護。
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應避免過度伸展,日常生活及運動過程中應注意動作輕柔,避免頸部、腰部的負重,老出現頸腰勞累,手腳發麻、疼痛,以及頭暈、行走不穩等情況,應立即休息,若休息之后仍未緩解,應及時就醫。
退行性骨關節炎患者。需進行適度的力量訓練、有氧訓練及柔韌性訓練,如散步、瑜伽、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少做大幅度運動;避免做一些有損關節的運動,如爬樓梯、跑步、騎單車。
注意補水。做好充分熱身運動。運動不宜太過劇烈。保證充足睡眠。
總之,秋高氣爽的季節是非常適合進行運動鍛煉的,不僅可以調心養肺,還能頤養身心。秋季健身好處雖多但也要量力而行,特別是對于慢性病患者來說,應選擇適合自己且足夠安全的運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