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延群
傳說,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愁白了頭發。這是一個典型的過度心理刺激而導致人加速衰老的事例。養身之道,一張一弛。一個人如果不懂得放松,整日生活在緊張狀態之中,對心理和生理都會有不良影響。
心理緊張是現代社會一種流行的文明病。身處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人們的工作效率也相應提高,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人際關系越來越復雜。時間緊迫感、工作效益感、生活壓力感和思想焦慮感隨之而來,使原有的慢節奏生活方式向快節奏的動力定型轉化。如果人們處理不當或不能適應,便會出現心理緊張綜合征。
從心理學角度看,緊張是外部條件加于機體的刺激超出了機體的相應反應能力而引起心理不平衡。一個人處在極度緊張狀態時,往往會表現出驚慌、恐懼、憤怒,或者苦悶、憂愁、焦慮等情緒。這種情況也叫作緊張反應(緊張綜合征),常伴有植物神經系統的變化、行為改變和心理活動異常等。植物神經系統的變化如手或全身顫抖、出汗、皮膚發紅或發白、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行為改變如肌肉僵直、動作不協調、用力不當、多余動作增加等;心理活動異常如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記憶缺失、思維遲鈍等。當緊張消除后,上述癥狀自動停止,機體又恢復到原來狀態。
現代醫學認為,人較長時間處在緊張狀態中,可以直接引發多種身心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消化性潰瘍、肝硬化、糖尿病、胸腺退化、神經衰弱、免疫功能降低甚至癌癥以及意外傷亡。
一輛馬力經常加到極限的車不會用得太久,一根繃得過緊的琴弦就易斷,一個心情日夜緊張的人則易病。所以,善駛車的人永不把車開得過快,善操琴的人永不把琴弦繃得過緊,善養生的人永不使心情日夜緊張。所以老年人應該學會應付緊張刺激,學會給心靈松綁。緩解緊張,這不僅是身體健康的需要,也是晚年幸福的需要。
維護生命陰陽平衡要注意節能養生這個問題。節能養生包括慢養生、靜養生和低溫養生這三大法寶。慢養生就是慢餐飲、慢工作、慢運動等。總之,就是身體和心理放輕松,讓平時勞碌的身體停歇,讓緊張的神經徹底放松,讓浮躁的心態沉淀下來,讓生命之弦有彈性,最終達到慢衰老。
慢養生的關鍵在于“心慢”。要讓生命的節奏慢下來,老年人尤其是退休老人,要健康長壽,在養生方面就要在“慢”字上下足功夫。慢養生貴在松開心弦,遇事不急、不煩、不憂、不愁。然而,現實生中,要生活就要動腦,就要干事,才有收益。因此,松,不是不干事,不是不管事,而是不蠻干事,不干蠢事,盡量做符合實際、力所能及的事。即使負擔重一點,壓力大一點,也能以良好的心情、正確的態度,坦然承受,笑對人生。
慢養生的關鍵在于“心慢”。要讓生命的節奏慢下來,在養生方面就要在“慢”字上下足功夫。慢養生貴在松開心弦,遇事不急、不煩、不憂、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