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去政治化”的困境
——就少數民族“去政治化”問題與馬戎、胡鞍鋼等先生商榷

2018-01-27 09:49:01文明超
天府新論 2018年1期
關鍵詞:建構概念

文明超

“去政治化”的困境
——就少數民族“去政治化”問題與馬戎、胡鞍鋼等先生商榷

文明超

馬戎等學者提出的少數民族“去政治化”主張已經引起我國學界的激烈爭論。然而在這場爭論中,雙方都沒有提供充分的中國經驗證據來說明“去政治化”可能帶來什么后果。本文認為這些學者提倡的“去政治化”主張在中國近代早已出現,并被中國政府付諸實踐,但結果并不理想。本文嘗試通過對這些政策實踐的歷史分析來闡明近代中國政府“去政治化”政策遭遇的困境,為當前的討論提供歷史經驗教訓,并提出以“辯證的”思維來思考我國民族建構問題。

“去政治化” 少數民族 民族建構 族群

一、少數民族“去政治化”之爭*本文所使用的“少數民族”與中國官方用法一致,特指經過我國政府民族識別承認的、具有區域自治權利的共同體。“族群”則指的是文化共同體。因此,當談及1949年后的情況時,我更多使用“少數民族”,其他情況則使用“少數族群”。

蘇聯解體無疑是20世紀末最重要的政治事件。許多學者認為這是蘇聯當局對各族政治、文化權利壓制帶來的惡果。然而這種解釋受到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的挑戰。他們通過嚴謹的比較政治學方法證明,蘇聯的聯邦制及其特殊的族群政策也是導致分裂的重要原因:這些制度與政策建構了各族民眾的“民族意識”,并且為族群分離主義運動提供了組織和動員手段*類似的著作包括:Philip G. Roeder, “Soviet Federalism and Ethnic Mobilization”, World Politics, 1991,vol.43; Rogers Brubaker : Nationalism Reframed : Nationhood and the National Question in the New Europ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Dmitry P·Gorenburg : Minority Ethnic Mobilization i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由于中國現有少數民族政策常常被認為是對蘇聯的模仿,這些著作無疑讓我們想到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我國少數民族政策是否也會重蹈覆轍?

在2004年以來的一系列文章里,我國學者馬戎先生明確表達了這一擔憂。在馬戎先生看來,多族群國家處理族群關系的政策主要有兩種。“一種把族群看做政治集團,強調其整體性、政治權力和‘領土’疆域;另一種把族群主要視為文化群體,既承認其成員之間具有某些共性,但更愿意從分散個體的角度來處理族群關系,在強調少數族群的文化特點的同時淡化其政治利益,在人口自然流動的進程中淡化少數族群與其傳統居住地之間的歷史聯系。”*馬戎:《理解民族關系的新思路——少數族群問題的“去政治化”》,謝立中主編:《理解民族關系的新思路:少數族群問題的去政治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7頁,第31頁。馬戎先生將前者稱為“政治化”導向,后者稱為“文化化”導向。我國現有政策無疑是一種“政治化”做法:在話語上以“民族”這個政治概念稱呼國內各族;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優惠政策使少數民族成為擁有特殊政治權利的政治共同體。

馬戎先生認為,這其實是模仿蘇聯的結果,而蘇聯解體的悲劇提醒人們這種“政治化”存在著政治風險。因為它會使少數民族的身份與邊界固定化和制度化,促使少數民族民眾與政治精英產生狹隘的“民族意識”。這樣既不利于各族之間的自然融合,也不利于民族國家的統一。因此,馬戎先生提出了“去政治化”的主張。該主張主要有兩項重要內容:一是在話語上以文化共同體概念——“族群”來指稱各族,從而使他們與“民族自決”等危險主張相分離*馬戎:《理解民族關系的新思路——少數族群問題的“去政治化”》,謝立中主編:《理解民族關系的新思路:少數族群問題的去政治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7頁,第31頁。;二是對現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優惠政策進行改革,以公民個體而不是少數民族集體作為制度與政策的實施對象*馬戎:《當前中國民族問題研究的選題與思路》,謝立中主編:《理解民族關系的新思路:少數族群問題的去政治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267-268頁。。馬戎先生認為,與制度改革相比概念的改變更為迫切,因此他更加強調前者而非后者。

這種“去政治化”主張受到許多學者批評,但也不乏支持者。其中,清華大學的胡鞍鋼教授提出的“第二代民族政策”主張受到學者們的關注。胡鞍鋼教授同樣認為,“處理民族問題要有智慧和策略,應善于采取‘非政治化’的方法,從保障個人的公民權利平等(而不是強化國內各族群、民族的集體身份和集體權利)的角度,按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來處理”*胡鞍鋼,胡聯合:《第二代民族政策:促進民族交融一體和繁榮一體》,《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

然而,與馬戎先生的“族群”概念主張不同,胡鞍鋼先生更強調制度上的變革:“淡化附加在各族群(民族)成分上的政治權利,不允許任何族群(民族)聲稱是某一特定區域的族群(民族)利益、資源權利和治理權利的代表,不允許以各族群(民族)成分來要求在國家或特定區域享有特殊的權利和義務,各省級行政區、各地級行政區、各縣級行政區的權利和義務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以族群(民族)因素而享有特殊的權利和義務。”*胡鞍鋼,胡聯合:《第二代民族政策:促進民族交融一體和繁榮一體》,《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這些主張意味著要取消我國現有的少數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與優惠政策,并把少數民族與漢族民眾當作個體公民納入一個同質性的行政體系。這種激進主張再次引發激烈爭議。

“去政治化”主張引發的這兩場爭論持續了近十年時間,直到最近才逐漸平息。其中一些重要的文章先后被匯編成兩本論文集,可見爭論的激烈程度*謝立中主編:《理解民族關系的新思路:少數族群問題的去政治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金炳鎬:《評析“第二代民族政策”說》,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從這些文章來看,大多數學者的討論集中在“族群”概念辨析,以及少數族群“公民化”的正當性、合法性爭辯上。在爭論過程中,雙方都主要列舉印度、美國、加拿大、巴西等國外案例作為事實證據,很少提及中國過去的歷史是否有相關的經驗教訓可供參考。因此,這些學者并沒有提供令人信服的證據給讀者解釋清楚幾個關鍵問題:中國少數民族為何不能去政治化?如果實行“去政治化”可能會導致什么結果?

作為一個政治學者,我將這兩種“去政治化”主張視為民族建構的政策建議,其目的是建構一個政治上(非文化上)更具有同質化、一體化的民族國家*從這個角度來看,“去政治化”主張也可被視為一種“同化”政策。根據美國社會學家馬丁·麥格的定義,“次級結構同化意味著在社會的經濟、政治、教育等主要機構內權力和特權上的平等。即,工作、住房、學校教育以及其他一些關鍵的生活機遇的分配與個體族群身份無關。”(馬丁·麥格《族群社會學》,華夏出版社,2007年,第96頁。)。我們只有認真考察這一政策主張的可能性后果,才能判斷它是否可行。在我看來,無論是胡鞍鋼先生還是馬戎先生的政策建議,其實在近代中國都有人提出類似主張,并且被政府付諸實踐。前者表現為晚清與國民政府的“邊疆建省”政策,試圖把各族納入統一的行省制度體系;后者表現為國民黨政府對“宗族”概念的推行。然而這些政策實踐的結果并不令人樂觀。本文嘗試通過對這段歷史進行簡要分析,為當前的爭論提供來自中國歷史的教訓。在此基礎上,本文嘗試指出“去政治化”主張的困境,并提出要以“辯證的”眼光來看待我國少數民族問題。

二、邊疆建省與少數族群的抗爭

如果我們認真考察清王朝處理各族群關系的政策,我們將不得不承認清朝的政策完全滿足馬戎先生“政治化”的定義。大體而言,清朝對國內各族采取“因俗而治”的統治策略。清政府對不同的族群使用不同的法律與行政制度:在漢族地區使用《大清律例》,在行政管理上使用傳統的行省制;在蒙古地區實行《蒙古律例》,建立具有分封性質的盟旗制;在西藏實行政教合一體制;在新疆地區采用多種制度,其中南部維吾爾族聚居地實行伯克制度*史筠:《民族事務管理制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64-118頁。。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族群身份與特定制度以及區域權力結合在一起。此外,清王朝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嚴令禁止或控制漢族民眾向邊疆地區的移民,從而使族群邊界“地域化”。從這個角度來看,清朝把各少數族群視為擁有一定政治權力與疆域的政治共同體。借用馬戎先生的概念,少數族群已被“政治化”。

然而,在近代西方列強的侵略以及邊疆危機的刺激下,清政府及其政治精英嘗試放棄過去的“因俗而治”政策,試圖建構一個政治一體化的現代民族國家。這主要表現在“清末新政”期間的各項政策中*晚清“新政”對邊疆地區的影響,見蘇德畢力格:《晚清政府對新疆、蒙古和西藏政策研究》,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首先是各種維持族群地域邊界的政治禁令被廢除了。晚清政府不再禁止漢族民眾移民邊疆,反而開始極力推行“移民實邊”政策。其次,清政府試圖在邊疆地區“建省”,將各個族納入同一個行政體系之中,這意味著各族的傳統政治制度將被行省制取代。同時,“建省”也意味著“改土歸流”,各少數族群在邊疆地區的特殊政治地位將被取消。因此,“建省”策略無疑與胡鞍鋼先生的“第二代民族政策”主張非常接近。

晚清政府的建省策略首先在新疆獲得成功,沒有受到少數族群政治精英的抵制。這主要是因為維吾爾族伯克與王公的力量在19世紀中期的新疆暴亂打擊下已經徹底沒落*阿地力·艾尼:《清末邊疆建省研究》,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78-79頁。。但在新政期間,許多大臣提出來的“建省”謀略在蒙藏地區卻受到挫折。在內蒙古,由于建省以及移民實邊政策威脅到既有的盟旗制度,受到許多蒙古王公的強有力抵制。在外蒙古與西藏,雖然許多大臣都提出建省的建議,但晚清政府更傾向于采取“不以行省之名而以行省之實治之”*馬汝珩,馬大正主編:《清代的邊疆政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第446頁。。因此,在這兩個地區,晚清政府主要采取建立各種機構、駐扎軍隊、增強辦事大臣的權力等策略,來增強中央的直接控制。

這些策略直接威脅到蒙古族和藏族的政治、宗教精英的權力,以及他們的政治制度與文化傳統。在外蒙古,1910年一年內晚清政府就建立了兵備處、衛生總分局、男女小學堂等二十多個機構*白眉初:《外蒙始末紀要》,北平建設圖書館,1930年,第43-44頁。。這些機構的建立使得外蒙古王公深感不安。在西藏,駐藏大臣張蔭棠在推進“新政”的同時也嘗試實現西藏政教分開,革除神權政治。他向清政府建議加封達賴、班禪并使之專理宗教事務,同時設置西藏行部大臣管理西藏行政,達賴、班禪等均歸其節制*呂昭義:《英帝國與中國西南邊疆(1911—1947)》,中國藏學出版社,2001年,第36頁。。1908年底,十三世達賴喇嘛上京覲見清帝。張蔭棠建議清帝在與達賴的談話中,應指出“汝是出家人,以清靜為主,應守歷輩達賴宗教,專理黃教事務。”*呂昭義:《英帝國與中國西南邊疆(1911—1947)》,中國藏學出版社,2001年,第52頁。所有這些導致清政府與蒙藏政治、宗教精英產生各種矛盾與沖突。

這些矛盾最終帶來了政治上的嚴重后果。就在辛亥革命爆發前夕,外蒙古王公暗自前往俄羅斯尋求沙俄幫助他們脫離中國*楊策,彭武麟:《中國近代民族關系史(1840—1949)》,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227頁。。不久,當得知辛亥革命爆發的消息后,外蒙古王公在沙俄支持下宣布“獨立”。而在西藏,新任駐藏大臣聯豫與十三世達賴喇嘛爆發沖突。1910年,在清軍入藏之際達賴喇嘛出逃印度。辛亥革命爆發后,駐藏川軍暴亂,達賴在英國支持下乘機掀起藏人“驅漢”運動,西藏建省謀劃也徹底失敗。

在國民黨時期的內蒙古,同樣的悲劇再次發生。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不久,即有許多在少數族群地區建省的建議。這年9月,國民黨政府宣布了一個在內蒙古的熱河、察哈爾、綏遠三個特別行政區以及青海、西康建省的計劃。除了西康由于受到西藏政治的影響而推遲外,其他地區都很快相繼改建行省。

內蒙古建省計劃對蒙古族的影響非常大,因為它將蒙古族各盟旗置于幾個省的管轄之下。因此,內蒙古建省消息的公布,使得蒙古王公陷入驚恐之中,“都認為這是消滅蒙古盟旗自治制度的一個主要步驟”。 聚集北京的蒙古王公迅速組織了蒙古代表團,代表蒙古各盟旗向南京國民政府提出“請將熱、察、綏三特區改省問題打消”的要求*札奇斯欽:《我所知道的德王和當時的內蒙古》,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55頁,第132頁,第152-153頁。。但這些要求并未得到國民黨政府的接受,這三個省仍然被建立起來。

1933年,年輕的蒙古王公——德穆楚克棟魯普(簡稱“德王”)趁日本侵略者在華北頻繁展開侵略活動之時,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內蒙古自治運動。由于內蒙古東部已經被日軍占領,并且被納入偽“滿洲國”,這次內蒙古自治運動主要有蒙古西部的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參加。在給國民政府的通電中,德王宣稱蒙古民族在日本、蘇俄外來的侵略,以及國民政府建省政策的夾擊下面臨著滅亡的境地。為了擺脫這種困境,蒙古民族決定“建立高度自治政府”,“凡事自決自治”*陳健夫主編:《內蒙古自治史料輯要》,南京拔提書店,1934年,第2頁,第101頁。。

由于內蒙古自治運動造成很大的聲勢,并且害怕日本侵略者從中利用,國民政府迅速派出專使前往內蒙古宣慰。德王在與國民政府代表談判的過程中除了要求建立一個高度自治政府之外,他還要求國民政府廢除內蒙古地區的省、縣——“自治政府成立,省政府就不能存在”*陳健夫主編:《內蒙古自治史料輯要》,南京拔提書店,1934年,第2頁,第101頁。。這種要求無疑是要恢復到清朝時期蒙古族“政治化”的狀態。在經過一番博弈與較量之后,國民政府做出了許多的讓步,最終達成雙方都同意的《蒙古地方自治原則》。在這份文件中,國民政府承諾“各盟旗現有牧地,停止放墾”,“盟旗地方以后不再增設縣治或設治局”*札奇斯欽:《我所知道的德王和當時的內蒙古》,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55頁,第132頁,第152-153頁。。此后不久,一個統一各盟旗的蒙古自治機構——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成立。這些保護盟旗制度的承諾與措施在蒙漢民眾之間建立起一條新的政治邊界,族群邊界的政治化與制度化得到保留。

但這并不是故事的結局。德王不久即發現蒙政會處處受到省政府的掣肘。事實上,這些封疆大吏并不把中央的政策放在眼里。在走私鴉片的收稅問題上,兩者發生紛爭。此外,省政府甚至利用各盟旗之間的矛盾,制造事端打擊蒙政會。對于蒙政會與省政府之間的矛盾,蒙古王公多次請求中央政府主持公道,但他們通常得不到公正的結果*札奇斯欽:《我所知道的德王和當時的內蒙古》,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55頁,第132頁,第152-153頁。。

從1935年開始,日本開始將侵略力量擴展到內蒙古西部,加強對內蒙古西部王公的拉攏。1935年6月,日軍迫使察哈爾省政府簽訂《秦土協定》,要求中國政府“必須承認日滿的對蒙工作,援助特務機關的活動,并且停止移民,停止對蒙古人的壓迫”*復旦大學歷史系中國近代史教研組:《中國近代對外關系史資料選輯》下卷第一分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276頁。。這表明日本人非常清楚蒙古王公維護蒙古族“政治邊界”的要求。日本在與國民政府拉攏蒙古王公的博弈中最終贏得了勝利*柯博文:《走向“最后關頭”——中國民族國家構建中的日本因素(1931—1937)》,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205-207頁、第218-219頁。。對國民黨政府失望的德王秘密會見關東軍副參謀長板垣征四郎,希望日軍幫助內蒙古獨立建國,實現內蒙古東部與西部的統一。板垣答應了前者,卻以內蒙古東部已是偽“滿洲國”領土為由拒絕后者*盧明輝:《德王“蒙古自治”始末》,內蒙古自治區蒙古語文歷史研究所,1977年,第111-112頁。。1935年冬,德王應邀前往偽“滿洲國”與關東軍司令南次郎等人會面,再次得到關東軍幫助內蒙古獨立建國的承諾*中國政協內蒙古自治委員會:《德穆楚克棟魯普自述》,內蒙古文史書店,1984年,第16頁。。從此,內蒙古自治運動變成了分離主義運動。

三、“宗族”概念及中國共產黨的批評

日本侵略者對中國的分裂策略是在“民族自決”口號的辯護下進行的。因此,在抗戰期間,國民黨政府以及許多知識分子都主張采用各種血緣、文化、地域性概念來指稱國內各族,從而使國內各族與民族自決、自治等政治權利分離開來*文明超:《政治斗爭中的民族話語》,《開放時代》2010年第6期。。其中,國民黨政府極力推行“宗族”來取代“民族”這個概念。這無疑跟馬戎先生的“族群”概念主張非常接近。然而,這個概念卻受到了中共的猛烈批評。

從筆者掌握的資料來看,較早關注民族概念問題的是歷史學家顧頡剛。1939年5月,顧頡剛發表《中華民族是一個》一文。在這篇文章中,顧頡剛提醒人們“民族”、“中國本部”等這些概念不僅僅是一個術語,同時也是一個政治話語。“‘中國本部’這個名詞是敵人用來分化我們的。‘五大民族’這個名詞卻非敵人所造,而是中國人自己作繭自縛。”*顧頡剛:《中華民族是一個》,劉夢溪主編:《中國現代學術經典·顧頡剛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774頁,第778頁,第785頁。顧頡剛認為對“民族”概念的誤用導致了邊疆危機。“這個惡果第一聲爆裂,就是日本人假借了‘民族自決’的名義奪取了我們的東三省而硬造一個偽‘滿洲國’。”*顧頡剛:《中華民族是一個》,劉夢溪主編:《中國現代學術經典·顧頡剛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774頁,第778頁,第785頁。因此,“我們從今以后要絕對鄭重使用‘民族’二字,我們對內沒有什么民族之分,對外只有一個中華民族!”*顧頡剛:《中華民族是一個》,劉夢溪主編:《中國現代學術經典·顧頡剛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774頁,第778頁,第785頁。

顧頡剛建議使用“文化集團”這個概念取代“民族”概念,認為如果需要劃分,可將國內各族分為漢、藏、回三個“文化集團”。盡管顧頡剛的建議引起了國人的重視,但大多數知識分子沒有使用“文化集團”這個概念。他們使用的更多的是“部族”、“種族”、“邊民”等概念。因此,人們對于采用哪個概念來指稱國內各族缺乏共識。

這種情況在國民黨政府提出“宗族”概念并以政治力量推廣之后發生改變。1942年,蔣介石視察西北發表講話時公開主張使用“宗族”這一概念,宣稱“我們中華民國是由整個中華民族所建立的,而我們中華民族乃是聯合我們漢滿蒙回藏五個宗族組成一個整體的名詞。我說我們是五個宗族而不是五個民族,就是說我們都是構成中華民族的分子,像兄弟合成家庭一樣。……故我們只有一個中華民族,而其中各單位最適當的名稱,實在應稱為宗族。”*《總裁論宗族與民族》,《中央周刊》(重慶),1943年6月3日。

1943年,蔣介石的《中國之命運》出版。在這本小冊子中,蔣介石再次使用“宗族”概念,宣稱:“就民族成長的歷史來說,我們的中華民族是多數宗族融和而成的。”*蔣介石:《中國之命運》,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央”黨史委員會,1984年,第2頁,第2頁。并且,我國各個“宗族”都有著密切的血緣關系——“四海之內,各地的宗族,若非同源于一個始祖,即是相結以累世的婚姻。詩經上說:‘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就是說同一血統的大小宗支。詩經上又說:‘豈伊異人,昆弟甥舅’,就是說各宗族之間,血統相維之外,還有婚姻的系屬。”*蔣介石:《中國之命運》,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央”黨史委員會,1984年,第2頁,第2頁。

《中國之命運》發表之后,國民黨政府大力推行,號召國人研究學習。在國統區的知識分子岑家梧、黃奮生等人都發表文章對蔣介石的中華民族話語表示支持與稱贊。岑家梧認為,中華民族內部各族應被稱為什么,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中國學者。“直至三十二年春,蔣委員長的《中國之命運》中提出‘宗族’一詞,這個問題才得到正確的解決。”*岑家梧:《論民族與宗族》,《邊政公論》第3卷第4期。因此,“宗族”概念的確立解決了中國國內各族稱謂的問題。黃奮生在其文章中也同樣稱贊“宗族”這一概念不僅給國內各族“正名”,因為他們在歷史上具有共同的起源以及血緣關系。因此,“領袖所建立這個‘宗族’的名稱以代替以往國內各‘民族’的稱呼,就是為正本清源,為切合中國民族構成的歷史要素。”*黃奮生:《“中國之命運”與新民族政策》,《新中華》復刊第2卷第2期。在這樣的氛圍中,國民黨的“宗族”概念最終在國民黨統治區確立話語霸權地位。

國民黨政府在民族概念上的“去政治化”遭到中共的批評。中共早期接受了列寧“民族自決”主張,因而將國內各族視為有民族自決權的政治共同體。在抗戰期間,中共放棄了“民族自決”主張,但仍將國內各族視為有“自治”權利的政治共同體。因此,中共在抗戰期間雖然將國內各族整體稱為“中華民族”,但仍然堅持使用“民族”這一概念指稱各族。因此,任何不以“民族”概念指稱各族的做法,統統被視為否認“多民族”的存在,被指責為民族歧視行為。

對于“邊民”這個概念,周恩來曾批評道:“蔣介石的民族觀,是徹頭徹尾的大漢族主義。在名義上,他簡直將蒙、回、藏、苗等稱為邊民,而不承認其為民族。”*周恩來:《論中國的法西斯主義》,中共中央統戰部:《民族問題文獻匯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726頁。而針對“種族”這個概念,謝漢夫也批評道:“這樣,輕輕地說中華民族中有少數種族,就否認了少數民族的存在!”*漢夫:《抗戰時期的國內少數民族問題》,《群眾周刊》第2卷第12期。與這兩者相比,中共對“宗族”概念的批評更加激烈。

蔣介石的《中國之命運》出版后,中共理論家陳伯達對書中使用的“宗族”概念進行嘲諷。“漢族和蒙族本來是‘同一血統的大小宗支’嗎?漢族和藏族本來是‘同一血統的大小宗支’嗎?漢族和西來的回族本來是‘同一血統的大小宗支’嗎?……作者引了詩經‘文王孫子,本支百世’的句子,難道現在中國諸民族都是文王的孫子嗎?”*陳伯達:《評〈中國之命運〉》,中共中央統戰部:《民族問題文獻匯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945頁,第945頁。陳伯達接著暗示這些問題憑常識可知答案是否定的,而“作者違背了這點常識,故弄得毫無是處。”陳伯達進而將國民黨民族話語稱為“單一民族論”,宣稱“中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之所捏造這種單一民族論,其目的就在于提倡大漢族主義,欺壓國內弱小民族。”*陳伯達:《評〈中國之命運〉》,中共中央統戰部:《民族問題文獻匯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945頁,第945頁。

這種對“宗族”概念的批評很快被中共各族干部所接受。1944年,當英國記者斯坦因訪問延安時,中共蒙古族干部烏蘭夫向他抱怨蒙古族的“民族”地位沒有得到國民黨的承認:“蒙古人民從《中國之命運》中認識到:蔣委員長并不像孫中山先生一樣承認他們是一個民族。”*斯坦因:《紅色中國的挑戰》,新華出版社,1987年,第140頁。同樣的抱怨也出現在中共回族干部馬鳳舞的文章中。馬鳳舞批評道:“孫中山先生去世后,中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違背了孫中山先生的主張,施行大漢族主義。他們不稱回回為一個民族,只認為是一個宗族。”*馬鳳舞:《回民的解放》,《解放日報》,1945年10月29日。

除此之外,對“宗族”概念的批評甚至出現在中共重要的會議中。1945年,中共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論聯合政府》的報告中,毛澤東聲稱:“國民黨反人民集團否認中國有多民族存在,而把漢族以外的各少數民族稱之為‘宗族’。”*毛澤東《論聯合政府》,中共中央統戰部:《民族問題文獻匯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742頁。這個概念最終被中共的重要官方文件明確定性為民族歧視話語。

在批評的同時,中共也指出否認各族是“民族”是危險的。因為這樣做會導致各族的不滿而將他們推向日本分裂勢力的一邊。在一篇討論“回回民族”問題的文章中,中共理論家指出否認回族是“民族”的危險性:“大漢族主義者之所以硬說回族不是一個民族,其實也正是沒有認清日寇對于回回民族的陰謀的深刻性,沒有切實看到其中的危險,日寇是最歡迎大漢族主義者不以民族去對待回族而更便利于‘日本幫助回族獨立自治’的挑撥。”*羅宵:《抗戰建國中的回回民族問題》,中共中央統戰部:《民族問題文獻匯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811頁。

該文作者因此呼吁國民黨這些“大漢族主義者”放棄這種做法:“他們應當拍心自問:不承認回族是一個民族,否認有回族問題,不以民族平等政策去解決回族問題,這對于抗戰建國的前途將會發生如何嚴重的影響?”*羅宵:《抗戰建國中的回回民族問題》,中共中央統戰部:《民族問題文獻匯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811頁。換言之,該作者提醒人們否認國內各族的“民族”地位,非但不能實現民族國家建構,反而會導致各族的反感、導致民族分裂的危險。據此,我們或許也可以向馬戎先生的“族群”概念主張提出同樣的問題。

四、結論:民族建構的辯證法

前面的歷史分析表明,與馬戎、胡鞍鋼先生的主張相似的“去政治化”政策早在晚清就已經出現,并且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得到廣泛實踐。然而,這些政策并沒有鞏固民族國家的統一,反而給中國的民族國家統一與團結帶來許多麻煩。一方面從晚清政府開始的“建省”政策觸犯少數族群政治精英的既得利益及其政治文化,從而遭到他們的抵制,并且促使他們與外國分裂勢力結盟;另一方面,國民黨政府以“宗族”概念取代“民族”概念的做法遭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及其少數族群干部的嚴厲批評,使其政治合法性受到挑戰。

我們有理由擔心馬戎、胡鞍鋼先生的主張付諸實踐可能也會導致相似的困境。在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數十年之后,徹底改變這個制度會不會因利益損失而造成少數民族的不滿?在稱呼國內各族為“民族”數十年之后,以“族群”取代“民族”會不會導致少數民族的反感?會不會被認為是一種歧視?兩位學者出于維護民族統一的考慮,提出富有爭議的“去政治化”主張,其愛國心與勇氣令人敬佩。但他們在提出建議的同時并未充分考慮到少數民族民眾的反應,這又是值得商榷的。他們似乎沒有意識到“去政治化”可能導致少數民族的不滿,從而阻礙了整個民族國家建構的順利進行。

正如史密斯所言,民族建構并不意味著政治精英可以任意妄為,而是受到既有的族群文化認同、政治傳統的制約*安東尼·史密斯:《民族主義:理論,意識形態,歷史》,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85-88頁。。在一個多族群國家中,如果政治精英冒犯少數族群的文化認同,無視他們的政治權利訴求,他們的民族建構方案將會受到少數族群大眾及其政治精英的抵制與反抗。因此,多族群國家的民族建構難題并不是“如何把各族群建構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而是“如何在建構統一民族的同時,也能消除少數族群因既得利益受損所產生的不滿”。

要解決這個困境,我們需要一種“辯證的”思維:適當承認少數族群的特殊權利及其政治地位,不但不會阻礙反而有利于民族國家建構。因為這樣能夠減少少數族群的不滿,使他們更愿意留在這個國家之內。這種“民族建構的辯證法”恰好體現在中共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話語上。這兩項策略在建構統一的中華民族認同的同時,也賦予少數民族一定程度的“區域自治”權利以及特殊優惠政策,在話語上承認他們的“少數民族”地位,來緩解他們在民族國家建構過程中產生的不滿。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共的少數民族政策及其民族話語,并不完全是對蘇聯的模仿,而是面對近代中國民族建構困境所采取的一種解決方案。

令人遺憾的是,馬戎、胡鞍鋼先生現在卻建議我們放棄它,去走一條早已被證明困難重重的老路。誠然,歷史條件已經發生巨大變化,我不敢說兩位學者的主張必然會帶來同樣糟糕的結果,但前面的歷史分析有充分的理由來提醒我們:強制實行這個政策主張,很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近代中國的歷史提供了足夠深刻的教訓,我們沒有必要冒險再經歷一次。尤其是在當前“疆獨”、“藏獨”分子活躍的時期,我們更應當謹慎考慮少數民族對各種“去政治化”主張的態度,慎重估計這些主張可能帶來的政治后果,而不是僅憑我們的一廂情愿。從這個角度來看,“去政治化”如果不是不可行,至少也是應當緩行。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當前主要社會思潮的最新發展動態及其批判研究”(編號:ZDA100)階段性成果。

2016-10-31

文明超,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族群政治與民族建構、公民政治理論。 廣東廣州 510275

趙榮華)

猜你喜歡
建構概念
《神圣敘事與日常生活的建構》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現代裝飾(2022年1期)2022-04-19 13:47:32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幾樣概念店
現代裝飾(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4
學習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應用
建構游戲玩不夠
論間接正犯概念之消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蕉eeww99国产精选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亚洲成年人网| 一本综合久久|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日韩激情成人| 婷婷伊人久久| 国产精品.com| 国产在线观看99|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午夜|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久草美女视频|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在线a视频免费观看|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色婷婷综合在线| 午夜毛片福利|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一区|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成年人国产视频| 91人妻在线视频| 在线国产91|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精品在线91| 九一九色国产|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 亚洲日韩高清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日韩av在线直播| 日韩在线2020专区|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综合网站| 毛片最新网址|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色播五月婷婷| 欧美性精品| 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一级片|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天堂在线亚洲|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香蕉网久久|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激情99|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