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琦
近日,一份女兒畫給媽媽的智能手機使用說明圖在網上走紅,被網友稱為“史上最暖手繪圖”。手繪圖一共四張,主要內容是介紹智能手機的基本操作,如怎么打電話,怎么存號碼,怎么開關機,怎么認識手機圖標等等。手繪圖圖文并茂,并用不同顏色細心標注。使用說明也通俗易懂,飽含滿滿的愛意。(10月31日《北京晨報》)
都說“女兒是貼心小棉襖”,四張簡潔易懂的手繪說明書,讓我們看到了女兒滿滿的孝心。想必,這個冬天,媽媽是不會冷了。但在孝心的背后,我們更應該看到老年人在這個智能時代所遭遇的尷尬。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智能洗衣機……這些事物都讓老人望而卻步,不僅沒有帶來更多便利,相反,卻帶來了更多麻煩。這有違于智能科技發展的初衷。
有些人認為,何不給老人買更加方便的“老人機”?不會用別用唄!但其實很多老年人人老心不老,過于簡單的“老年機”并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一方面,老人同樣向往能夠了解新科技的發展,能夠掌握和使用新科技產品帶給他們精神的滿足感。老人雖然老了,但他們的知識和好奇還在,只是記憶力和視力等的衰退讓他們只能望科技而興嘆。另一方面,現在很多老人的子女、兒孫都不在身邊,微信等功能可以讓他們更方便的和遠方的親人、朋友交流,這是他們的合理需求。所以,面對老年人渴望新科技的情況,決不能用“不會用別用”來簡單打發,而應順應他們的需求,發展出更多適用于他們的高科技產品,讓老人同樣享受科技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但是,現在家電企業大多將目標消費群體定位為年輕人,產品設計也更傾向于年輕人。畢竟,家電作為一般家庭的大件物品,消費購買的大多是年輕人,但很多家電產品買回了家,最終使用的卻是老年人,例如電視。買的人不用,用的人不會,這成為一些智能家電所面臨的現狀。
對此,家電企業首先應轉變思維模式,抓住這一市場空白,設計生產更多的適老型智能家電用品。如此,不僅是關愛老人,更是打開新的市場缺口。其次,設計讓老年人更易看懂的說明書。現在的說明書大多字體較小,讓老年人如看“天書”。對此,商家應更多的站在客戶的角度上想問題,想客戶之所想,急客戶之所急,可參照“最暖手繪圖”,給老年人設計一份更為詳盡,簡單易懂的說明書,讓老年人沒有兒女的幫忙也會用智能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