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麥蔚 魏佳雪
許多準爸媽都以為,流產是小概率事件。于是,一旦發生流產,就特別驚慌,擔心是不是自己身體有什么毛病。
事實上,流產這事兒和我們所想象的,不太一樣。
根據美國機構的研究數據,約有一半的妊娠最終都會停止,也就是通常說的“流掉了”。
一半這么多?!
印象中,流產這樣的不幸事件,真沒有那么頻繁。
大家覺得流產不常見,是因為大部分流產,都發生在受孕的極早期。
這個時候,即使妊娠終止,孕婦本人也幾乎沒有感知,或者僅僅以為,是月經推遲了幾天。
而除去這種難以感知的情況,也仍有15%~25%的已知妊娠,以流產告終。
八成的流產發生于孕期20周內。至于20周到28周前的流產,稱為晚期流產,發生的概率極小。
為什么會流產?很多準媽媽想不明白,明明自己沒有摔倒、跌落,又或是吃什么藥物,難道是自己身體有缺陷?
流產的原因,一般是胎兒本身有嚴重的遺傳缺陷。
既然是遺傳,就是說,父母存在基因缺陷?
并非如此。多數情況下,胎兒的遺傳缺陷,與人們所理解的基因遺傳疾病不一樣。它跟父母任一方,都是沒有關系的。
所謂遺傳缺陷,是精子和卵子結合、進一步分裂的過程中,所發生的遺傳物質丟失、重復或變異。試想,精卵結合、受精卵發育是多么復雜精密的過程,稍有出錯,也不奇怪。
不過,若父母的年齡偏大,發生這樣遺傳錯誤的可能性會增大,流產的概率也就相應增高。
另外,感染和母體本身的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激素紊亂、免疫過敏反應、子宮畸形等),也是導致流產發生的常見因素。
流產固然令人沮喪,但流產本身,并不必然意味著生育能力有問題。
大約85%經歷過流產的孕婦,再次懷孕后,都能夠順利分娩出健康的寶寶。
所以,夫妻雙方都不必自責和慌亂,女性更應對自己有信心,以健康積極的態度,迎接下一個生命的來臨。
當然,約1%~2%的極少數女性,可能再次流產。
這種情況下,則應先使用避孕措施,到正規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看看夫妻雙方尤其是孕婦本人是否有導致流產的不健康因素,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那么,流產后要過多久,才能再次備孕呢?
流產后兩周內,為防止宮腔感染,不宜進行性生活。
兩周后,只要夫妻雙方度過悲傷期,確信自己在身體和精神上準備好了,就可以再一次備孕。
建議,備孕時,可以補充維生素和葉酸,避免煙、酒、藥物,減少咖啡、茶的攝入。
受孕成功后,應按時產檢,及早發現流產先兆及胎兒發育異常的跡象,采取相應措施,保證妊娠的順利進行。
另外,研究表明,流產后再次懷孕的時間越早,順利誕下健康寶寶的概率越高。與等待更長時間的人相比,流產后6個月內受孕的女性,妊娠并發癥的可能性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