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耿銀平
有媒體報道,一名男生熬夜苦讀將泡面當夜宵,幾乎天天吃,結果在18歲的年紀卻查出胃癌晚期。不久前,武漢市中心醫院后湖院區心臟大血管外科一周內搶救了7例兇險的主動脈夾層患者,這些患者均為40歲左右男性高血壓患者,他們平時酷愛熬夜吃夜宵。
夜宵雖美,也要慎吃。《黃帝內經》云:“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吃飯、飲水都要注重節律,不暴飲暴食,不打破飲食生物鐘,讓機體保持和自然規律、節令時序和諧的從容狀態。
經常吃夜宵,容易誘發消化道疾病。日本醫學家粟田英男發現,胃黏膜上皮細胞更新在夜間進行,太晚進餐會影響黏膜修復。
還有研究發現,在晚上10點至12點,凌晨0點至2點、2點至4點進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分別增加80%、120%與90%。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最新研究顯示,與晚7點前吃晚餐相比,晚11點吃夜宵會讓身體存儲更多脂肪。如今,肥胖不僅本身就是一種“慢性病”,更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誘因。
就算沒有研究與實驗數據,我們也知道,夜深人靜是人體休養生息的時刻。《黃帝內經》中有十二時辰養生法:子時,膽經當值,睡覺保護陽氣;丑時,肝經當值,養肝如同養樹木等。如果我們動輒貪吃夜宵,會打亂生命節律,讓身體器官“日夜加班”,無暇調休,給健康埋下隱患。
注重飲食有節,把夜宵請下餐桌,是順應自然時序的好習慣,亦為健康的未來筑好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