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崢嶸
近日,小陳左眼外眥白眼球出現明顯的紅血絲,干磨癥狀較嚴重,認為是平時用眼過度(上班看電腦+手機,下班看手機+電腦)所致,開始并未在意,以為只要注意休息,自然就好了。不料十來天過去,不僅左眼紅血絲沒有消退,右眼內眥白眼球處也“驚現”紅血絲,且比左眼有過之而無不及。見病勢不減反增,小陳便到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請眼科名中醫呂海江教授(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南省中醫藥學會眼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診治。
經過檢查,除了能直接看到的紅血絲,呂教授發現小陳右眼白眼球上下(眼瞼覆蓋的地方)均有一處鮮紅的溢血點。一番望聞問切之后,呂教授認為,此為眼白血絡破損,血溢絡外的眼癥。由于眼白上所見血色鮮紅,在《讓治準繩·七竅門》中名為色似胭脂癥,現代稱白睛溢血。病因病機為熱客肺經,肺氣不降,血熱妄行。
“中醫理論認為肝開竅于目,眼病不是應該與肝經有關嗎?為什么您說我是肺火呢?”小陳不解。
呂教授解釋,中醫眼科有五輪學說,認為眼睛上胞和下瞼為脾、胃兩經所主,兩眥為心經和小腸經所主,白睛(眼白)為肺經與大腸經所主,黑睛為肝經和膽經所主,瞳孔及其內部為腎經和膀胱經所主。雖然目為肝竅,很多眼病與肝有關,臨床也驗證情緒可導致多種疾病,于眼更是如此,但患者出現白睛溢血,肝火只是誘因,主因是肺熱。可能是由于勞累而造成陰精不足,耗傷陰液,內熱變生,引發的癥狀可有眼睛分泌物增多、白睛充血、內外眥紅赤等。全身可見咳嗽、口干、思飲、溲黃、便秘等。
此外,劇烈嗆咳、嘔吐致使氣逆上沖,酗酒過度而濕熱上蒸,以及婦女逆經和眼部外傷等,均可導致血不循經,目絡破損而血溢絡外。
呂教授表示,小陳的癥狀為肺火上炎所引發的實證,治宜養陰清熱,可應用百合固金湯、瀉肺飲等。除了中藥湯劑或顆粒劑,服中成藥知柏地黃丸配合三七粉,也可滋陰降火、止血化淤。平時要多喝水,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更不能飲酒。
小陳遵醫囑,服知柏地黃丸+三七粉,并注意飲食,5日左右,紅血絲和溢血點有明顯消退,10天左右完全消除。
另外,呂教授表示,眼底病與腎經關系密切,中醫理論認為肝腎同源,治療時往往以滋補腎經的藥與調理肝經的藥相結合,同時從藥理上考慮,滋養腎經的藥也能滋養肝經。如女貞子、枸杞子、菟絲子、墨旱蓮、龜甲、鱉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