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碧瑤
(佳木斯大學音樂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呼吸要求有飽滿的氣息支持和靈活自如的呼吸控制能力,美聲歌唱的格言是:“能懂得呼吸及咬字,就能懂得歌唱。”
胸腹式聯合呼吸,又叫做橫膈膜呼吸法,這種呼吸方法與前兩種方法相比較,可以說是取長補短,它既克服了胸式呼吸法氣息過淺的弊端,又克服了腹式呼吸法氣息過僵、過死的缺陷。它充分調動了人體呼吸器官的綜合機能,也綜合了前兩種呼吸方法各自的優勢。
胸腹式聯合呼吸是一種比較完美的呼吸法,因而被中外聲樂界普遍贊同并廣泛采用。第一,它能夠充分而全面地調動胸腔、肋骨、肋間肌、橫膈膜和腹肌等人體各呼吸器官的作用,使其相互配合。第二,胸腹式聯合呼吸使控制氣息的能力更加自如,使演唱者更容易控制聲音。
美聲唱法的吸氣需注意以下幾點:(1)吸氣時,氣息應吸在胸腔的下部,不可過淺也不可過深。(2)吸氣要平穩柔和。因為在演唱過程中,任何過分的緊張與不自然都是不允許的。(3)吸氣要適度,如果吸得過滿,就必然會引起歌唱器官的緊張,使聲音失去良好的音質。應根據所唱歌曲的演唱長度、力度的大小、音的高低以及藝術表現的綜合因素來決定吸人氣息的多少。(4)要用口、鼻同時吸氣,并且是無聲地吸氣。如果只用鼻子吸氣,雖然氣息吸得很深,但是速度會相對較慢,快吸時就會來不及,且初學者易犯軟腭下塌的毛病而產生鼻音;而如果只用口來吸氣,雖然在速度上占優勢,但氣息相對來講就淺了許多,也缺少了氣息的支持。可以用"聞花"時的感覺來體會歌唱吸氣的部位。
吸氣的正確姿勢為:口、鼻、咽、喉保持通暢,下巴、舌、頸部、雙肩、上胸放松。需要注意的是,吸氣要在自然的狀態下完成(像睡眠時的狀態),平穩,柔和。吸氣過少,又會使聲音缺乏支持力;吸氣過多,會造成緊張和僵硬,又會使聲音控制失去靈活性。因此,吸氣正確與否,關系著整個演唱狀態是否合理。吸氣方法若不正確,演唱方法也一定是錯誤的。
吸氣之后接著就是呼氣。呼氣在歌唱發聲中是十分重要的。快速深吸氣之后,發聲時保持吸氣狀態;以“嘆氣”的感覺唱“a”時,讓氣息擊打鼻咽肌;起音后,能立即聽到鼻頭腔的共鳴音響效果:它是通的、圓的、亮的、松的聲音,并感覺到聲音和氣混合在一起,上、下通氣,聲音就響了。
美聲唱法的呼吸是一個吸氣與呼氣整體協作的過程,因而不可將二者割裂開來,對美聲唱法的呼與吸進行綜合訓練十分必要。以下為幾種常用的訓練方法。
在美聲唱法的呼吸方法中,緩吸緩呼是最為基礎的方法。緩吸要自然平穩,吸氣時不要吸的太多,也不要速度過快,可以采用“聞花”的動作方法去體會,要讓氣吸到腰部和腹部周圍,使氣息有深度并且飽滿。氣息吸入后,還要注意“保持”吸氣的狀態。緩呼也要用吸氣肌肉群發揮作用,但是不要太用力,以免造成整體僵化的狀況,呼氣時要像嘆氣一樣有長而遠的感覺。所以呼氣時量要小,同時速度越慢越好,持續時間越長越好。呼氣練習時,還可以發出“si”“fu”“wu”等聲音,將氣息平穩、均勻地呼出。
急吸緩呼是美聲唱法發聲時,氣息運用的基本方式。在呼吸過程中需要將氣吸得既快又深,呼得既慢又緩,這一過程就類似于歌唱的大致過程。急吸時需要迅速下降橫膈膜和擴張兩肋及腰腹四周,要求能較短的時間里把氣吸足,但也不需要吸得太滿,以滿足歌唱需要為標準。開始練習時急吸的動作不要太大,要逐漸適應,循序漸進。急吸切忌大口吞氣,更不要發出聲音,同時不要由于氣流速度比較急而導致胸式呼吸法。通過不斷練習應逐漸把握好控制氣息的急吸緩呼的辯證關系,使其協調配合,為美聲演唱的發聲服務。
急吸急呼訓練主要是為了加強在急速呼吸狀態下發聲器官的適應和協調能力,同時也能增強腹部壓力活動的頻率,對美聲演唱中的頓音有很大的幫助作用。由于呼氣與吸氣二者的速度都比較快,與我們日常生活的正常呼吸完全相反,因此需要不斷訓練去適應這種方法。速度快必然導致呼氣與吸氣的過程進行得都不徹底,讓氣息保持適度即可,敏捷吸氣之后隨即快速送氣,主要訓練腹肌與膈肌在快速運動節奏中的靈巧性。
緩吸急呼訓練主要是為了讓美聲演唱者在演唱一些樂曲高潮部分時,較為激情地演唱。它與急吸緩呼相反,要求吸氣時要吸得深而慢,呼氣時則要急而快,以適應美聲演唱的需要。在實際練習時要注意,不要由于呼氣速度快使胸廓下沉,要利用呼吸肌群的對抗力量將氣快速地呼出,讓腹肌與橫膈膜做有彈性的抽縮動作。
歌唱呼吸是發聲的動力,是歌唱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呼吸方法來控制和運用氣息,就不可有優美悅耳的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