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青
(江西省會昌縣第三中學,江西 會昌 342600)
實施新課程改革后,為了滿足更好地實現高中音樂的課程目標,使學生音樂方面不同的興趣愛好、特長需要得到滿足,高中音樂的課程內容分為了音樂鑒賞、歌唱、演奏、創作、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曲表演等六個模塊,其中,歌唱模塊受到了大部分學生的喜愛,合唱是歌唱模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場地限制、樂曲伴奏等方面要求較低,而且有助于提高全體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集體意識,但是,由于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歌唱水平、學習能力等不一致給合唱教學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因此,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探索改進和優化合唱教學新的有效策略,使其教學功能和價值得到充分發揮。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研究總結了幾個優化高中音樂合唱教學的方法,具體表述如下。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合唱教學的“米”就是所選取的合唱曲目,曲目選擇對于歌唱教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于當代高中生而言,雖然很多傳統的經典合唱歌曲蘊含著深厚的思想和情感,但是因其創作時代背景與當前時代有一定時間距離,學生難以理解和體會歌曲的主題,以及所傳達的思想情感。另外,雖然高中生經過了小學、初中階段的音樂學習,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樂理知識,具備了一些合唱技巧,但是對于歌唱難度較大、技巧性過多的歌曲,以他們現有的能力和水平來說,還是難以駕馭。因此,對于合唱教學中的曲目,教師不能以自己的喜好來挑選,也不必一味地以教材為準,而應當根據學生的音樂水平、興趣愛好、理解能力等來選擇合唱曲目。一方面,所選合唱曲目要能夠被大多數學生認同、接受、喜歡,這樣才能夠調動起學生的歌唱興趣,才能使他們主動參與到合唱教學中;另一方面,所選合唱歌曲要具有時代性、思想性、藝術性,既要符合高中生青春洋溢、積極向上的年齡特點,也要符合音樂教育的本質和目標。比如,對高中生進行二聲部合唱訓練,可以選擇歌曲《隱性的翅膀》,讓學生由單聲部齊唱進入到二聲部合唱,由于這首歌是學生喜歡的流行歌曲,所以他們愿意參與到合唱訓練中,而且歌曲的旋律優美、歌詞內容積極向上,具有激勵作用,使學生在合唱訓練中樹立不畏艱辛、努力拼搏的堅定意志。
傳統的高中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基本上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即按照大綱的要求對教學內容、歌唱技巧等進行講解和傳授,很少關注學生對合唱的實際了解程度,也沒有考慮學生的理論基礎、接受能力是否能夠理解和掌握新學的知識和技能,在課堂上,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合唱知識和技巧,其主體地位一直得不到體現。新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創造的過程,顯然,傳統的合唱教學模式已達不到或者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目標,可想而知,如果繼續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合唱教學的效果會越來越不理想。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師應當積極學習和探索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并將先進的教學模式運用到合唱教學中,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參與合唱訓練的積極性,使其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比如,對話式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是倡導在一種公平、自由、民主的學習環境當中,通過師生之間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將合唱知識以及合唱技巧傳輸給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對學習的愿望、意見及體會等都能夠向教師傾訴,不僅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而且教師通過對話能夠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有所了解。
在合唱表演中,演唱者對合唱作品情感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領悟了合唱作品的主題、內涵、情感,才能在演唱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使聽眾受到感染。因此,在高中合唱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講解合唱曲目的創作背景,引導學生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以便他們能夠在合唱訓練或表演時能夠更好地演繹合唱作品,進而展現合唱的藝術魅力。比如,教師在對合唱作品進行講解時,可以借助多媒體來播放相關的圖片、視頻,幫助學生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感情色彩、蘊含思想、精神內涵等。比如,教學《歡樂頌——〈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大型樂隊與合唱團共同演繹這首作品的視頻,使學生體會和感受作品傳達的對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和憧憬,這樣他們就會帶著情感投入到合唱訓練或表演中,并能夠更好地對作品進行演繹。
總之,合唱教學是高中音樂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音樂感知能力、歌唱技巧、集體意識、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都很有幫助。以上是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研究總結出的幾個優化高中音樂合唱教學的方法,有很多不足之處,希望這些淺顯之見能夠起到拋磚引玉之效,使更多的同仁參與到對這一話題的研究和探討中,進而使高中合唱教學能夠得到更好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