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
(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湖北 潛江 433100)
音樂這門藝術需要通過人的聽覺來感知與體驗。對于音樂專業教學而言,如何培養學生的聽覺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形成良好的樂感,就必須具有相對發達的內心音樂聽覺,同時這也是音樂素質高低的重要影響因素。
在音樂教學中,視唱練耳教學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與技能,使自身音樂水平得到提升,就必須對視唱練耳教學予以高度重視。對于音樂專業教學而言,必修課程大多涵蓋了視唱、練耳教學,可見在教學體系中視唱練耳教學的地位十分突出,在音樂教學中,每個環節都會涉及到視唱練耳聯系,例如樂器教育、聲樂理論教學、音樂藝術創作以及音樂情感交流等等。鑒于此,站在高校的角度,必須圍繞視唱練耳教學工作進行深入研究,針對其教學策略進行完善,建立相應的規范標準,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幫助學生更好的融入到音樂學習當中。
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得到培養,首先就需要加強學生音樂感與節奏感的鍛煉。其中音色就判別聲音異同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內在的音色感主要可以從和弦、調性以及旋律感知等方面入手。此外,根據樂器種類、音樂作品的不同,產生的音色表達也存在差異,如此一來從中形成的內心音樂聽覺也就不盡相同。而節奏感則指的是在演奏音樂時,人們對于節奏張弛感與不同長短組合的感知。在內心音樂聽覺中,節奏感則是指音樂輕重或者音長的內心期待。對于視唱練耳教學而言,關于學生內在節奏感的培養,主要涉及到音的長短、強弱以及演奏中節拍風格的感知培養,需要學生對音樂的節拍風格有所了解,能夠以單位拍為起到,逐漸過渡到復雜的節拍。
和聲感指的是基于一定的規則,兩個及以上的不同音高的聲音同時發出而產生的整體音效。和聲感主要可以分為和弦與和聲兩方面內容,二者具有緊密聯系,后者由前者組成,而前者又是連接后者的關鍵。對和聲功能、和弦色彩與結構以及和聲邏輯的感知是人內心音樂聽覺和聲感的構成成分。在培養學生和聲感時,必須要求學生具備兩方面素質,首先是學生的和聲理論知識水平達到一定水準,其次就是學生的和聲效果感知經驗有一定的積累。在合唱歌曲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音樂教學需要致力于培養學生對和聲感的感悟。在培養學生內心聽覺的和聲感的過程中,除了常規的和聲感訓練之外,反復練習也十分關鍵。在不和諧音響表現形式越來越豐富,無調性音樂也取得了發展,在未來音樂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掌握和聲規則存在很大的難度。
此外,作為音樂的靈魂,培養學生內心音樂聽覺中的旋律感的意義最為重要。在理解旋律的過程中,要求學生秉持主動、積極的態度。為了對音樂內在價值的審美有所體會與理解,就必須用心去感悟旋律。對于視唱練耳教學而言,培養內心音樂旋律感主要涉及到節奏感、氣息感、音程感與調式調性感等方面。
為了真正掌握到音樂的精髓,就必須掌握基礎樂理知識與技能。如果樂理知識不夠扎實,沒有掌握基本技能,那么學生是無法提升內心音樂聽覺能力,在未來的學習中也必然面臨諸多困難。基本樂理知識的內容十分廣泛,例如節拍、調式、音程、音高等等,在學生內心音樂聽覺培養中,只有掌握這些基本知識,才能夠幫助學生表現出不同的調式以及進行常規視唱,并且掌握到和弦結構、情感以及風格。基本技能的掌握除了涉及到音樂情感表現與音樂的特殊處理,同時學生實際音樂表達能力與內心音樂聽覺的培養也至關重要。
心理素質也是音樂能力的重要部分,因此在視唱練耳教學中,也需要對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予以關注。音樂的學習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做到由難到易、循序漸進。在學習中需要圍繞旋律轉調、音程音高的把握進行反復聯系,并不斷記憶多聲部音樂。站在學生的角度,他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必須集中注意力,并且要建立起對音樂的自信心與積極性,提高對音樂的感知力度。一旦注意力分散或者自信心不足,那么學生就無法保持良好心態去進行記憶與理解,進而也就難以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只有幫助學生不斷提升心理素質,才能夠使其內心音樂聽覺的培養與提升取得理想的效果。
不難看出,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培養學生內心音樂聽覺是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中,只有通過專業的視唱練耳訓練,才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音樂素質。作為音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與原則,對學生內在聽覺能力進行重點培養,幫助他們對音樂的感知得到強化,促使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