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若蘭 劉淑英
今年1月,武漢的徐女士懷上了寶寶。1月下旬,徐女士的智齒突然疼痛難忍,右臉都腫了,還發起低燒。徐女士沒有用藥,連續燒了3天后,徐女士突然下身出血,趕到醫院時,已經流產。醫生推測,徐女士的流產,與智齒發炎、高燒有很大關系。徐女士十分懊悔:早知道牙齒發炎會導致流產,孕前就先做口腔檢查了。看到這個新聞,不少人的反應都是:有沒有搞錯?不至于吧!這種事件發生的概率雖然很小,但確實有可能。
智齒導致流產,真不夸張。為何這么說?很多智齒萌出位置不足,食物殘渣的堆積、細菌的感染,容易造成智齒周圍的組織發炎,發展成冠周炎。而口腔頷面部有很多間隙,它們互相連通,當細菌毒力強,身體抵抗力差時,急性冠周炎嚴重者可引起多間隙感染,引起全身反應。而且,孕婦屬于特殊人群,特別是在懷孕的頭3個月及后3個月,不推薦進行太復雜的口腔操作,一些止痛藥、麻醉藥也無法使用。故此,智齒在孕期發炎,一般無法拔掉,只能進行沖洗等簡單處理。如果炎癥沒控制住,引起嚴重的細菌感染,對孕媽和寶寶來說,確實會比較危險。不僅智齒,齲齒也會引起類似情況。普通人都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命,更何況是孕婦。長了智齒和齲齒,嚴重的話,無法咀嚼、吞咽,甚至張口都困難,準媽媽也備受折磨。
孕期,智齒更易出“幺蛾子”。還有更心塞的消息:懷孕期間,女性更容易出現智齒等口腔問題。這主要是受懷孕后體內雌激素變化的影響,牙齦更容易發生炎癥。另一方面,很多孕媽懷孕后胃口大開,進食頻繁,如果沒有維護好口腔衛生,發生口腔感染的風險也就更高了。
懷孕前,先消滅口腔“禍害”。因此,準備要寶寶前,最好做一次全面的口腔檢查——需要洗牙就洗牙,有齲齒就趕緊補了,該拔掉的智齒,千萬別留著,以免日后成禍害。智齒、齲齒要處理可以理解,為何要洗牙?其實,不管是孕婦,還是普通人群,牙科醫生都建議:每隔半年到1年,就要洗一次牙。即使每天刷牙,口腔里也總有一些死角,刷牙是無能為力的。
孕媽媽,最好每次進食后都刷牙。至少要做到早晚刷牙和飯后漱口,能做到每次進食后刷牙就最好。刷牙時間不少于3分鐘。注意,別用漱口水代替刷牙。漱口水的清潔力度遠遠小于刷牙,只能作為輔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