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鑫
指導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五八醫院心理科 丁 嵬
陳阿姨退休后一直幫女兒帶孩子,但因為朋友們都沒有帶孫子的情況,所以陳阿姨很害怕別人知道自己在家帶孫子。她認為,帶孫子是孩子沒有能力、不孝順的表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五八醫院心理門診主任丁嵬指出,陳阿姨過于在意別人的看法,如同背著包袱生活。其實老年人處于非社會化狀態,過得自我一點、純粹一點,拋棄包袱,才能夠擁有更快樂的晚年。
丁嵬表示,現在一些老人比較看重別人的看法,這與其生長環境有關。這一代老年人在年輕時多受傳統教育,父母對其的要求也多是追隨主流,鼓勵追求同一目標,導致他們年老后,仍然在意別人的看法。其次,性格也是導致在意別人看法的重要原因之一。觀察在乎別人看法的人群,可以發現他們多比較認真、追求完美、謹慎、膽小。這導致他們在乎別人的看法;總想把事情做到最好;總會在乎別人有意無意的言語,且會浮想聯翩,甚至糾結很久。
這類人往往會將自我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上。別人說“好”,就覺得有價值;別人說“不好”,就自我懷疑,甚至覺得沒有價值。正如案例中的陳阿姨,朋友們不帶孫子,她就認為自己帶孫子不好,甚至在朋友們還未給出評價前,就浮想聯翩。
丁嵬指出,其實在乎別人看法的不只是老年人,年輕人也會,但由于年輕人更有勇氣與膽量,所以表現不太明顯。而人年老之后,更容易將性格中的弱點表現出來。年輕人在乎別人看法,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其社會化進程。但老年人退休后,已不在社會化進程中,活得自我一點,才能夠獲得更快樂的晚年。
正所謂“本性難移”,所以完全改變在意別人看法的習慣并不現實,有此習慣的老人應該努力向“不那么在意別人看法”的方向轉變。“對很多因類似問題前來咨詢的患者,我會告訴他們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老人要做自己生活的主角,而非在別人的生活中充當配角,自己開心才是最重要的。”丁嵬說道。
在意別人看法的老人,不妨按照以下三步來調整自己:
放下敏感的心在乎別人看法多是因為內心敏感,所以改變的第一步就是放下敏感的心。即使別人有不好的評價,其實于老人來說并沒有損失。以陳阿姨為例,朋友不帶孫子可能并不是認為帶孫子不好,兒子有能力或孝順與否也不是別人一句評價就能改變的。
認清自己的狀態老人在做決定時,要問一問自己,這樣的生活自己是不是過得開心?不開心是因為什么?怎么做才能讓自己開心?陳阿姨帶孫子如果很開心,其實不用在乎朋友們的看法。而如果不開心,則要想想是因為擔心朋友的評價,還是因為帶孫子太過勞累,并應積極與女兒溝通,尋找解決辦法。
接納自己在認清自己的過程中,老人會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有些缺點可以改正,而有的缺點難以改變。對無法改變的缺點,老人要學會接納自己。
丁嵬指出,做到以上三點,老人可以逐步拋棄包袱,不再那么在意別人的看法,表達真實的自我,擁有快樂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