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爾:美國注冊營養師,美國塔夫茨大學營養學、公共衛生雙碩士
咆哮姐:美國注冊營養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人類營養學碩士
曾經有一篇名為《日本醫學權威:吃得越清淡,老化越嚴重》的文章在網絡上火了一陣,洽爾和咆哮姐身邊也有不少親戚朋友來跟我們求證。其實每個人對于“清淡”的理解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分情況討論。
有些老年人會覺得做飯麻煩,尤其是午飯的時候,子女多數不在家,就吃一點清粥咸菜湊合解決了。如果是這種白粥咸菜的“清淡”,長期如此會導致蛋白質、維生素B12、維生素D、鈣等多種營養素缺乏,還可能引起肌肉衰減、骨質疏松、神經系統損害,誘發骨折,嚴重影響自理能力和行動力,生活質量大打折扣。
但如果一頓飯有菜有肉營養均衡,通過蒸、煮、燉等比較健康的方式來烹飪,這種少油少鹽的“清淡”是我們比較倡導的。
隨著年紀的增長,老年人對于蛋白質的需求反而比年輕人更高。有研究顯示,老年群體每天攝入1-1.3克/千克體重的蛋白質,再加上一周兩次力量訓練,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因年紀增大而導致的肌肉流失、肌肉力量下降的問題。
肉、蛋、奶是大部分人主要的優質蛋白來源,不過很多素菜也含有蛋白質哦,比如:大豆、毛豆、鷹嘴豆、花生、藜麥、西蘭花、牛油果、奇亞籽等等。
老年人的理想體重其實需要“微胖”一些才好,體重稍微偏重還可以幫助預防骨骼流失。相關研究顯示,BMI* 和總死亡率,以及心血管、中風死亡率呈 U 型關系,其中 BMI 23.0–24.9 kg/m2的死亡率最低。當然BMI只是一個參考數值,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足夠的肌肉含量。如果是體脂升高而肌肉量下降,會更加不利于身體健康的喔。
身體質量指數(BMI)=
體重(kg)÷身高2(m2)
研究建議絕經后骨質疏松的女性每天攝入1200毫克鈣質以及800個國際單位(20微克)的維生素D。鈣含量比較高的食物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奶制品之外,三文魚、沙丁魚、蝦、西蘭花、羽衣甘藍、豆制品等食物中也含有不少鈣質。
“清淡”指的是只用少油少鹽的健康烹飪方式攝入足量蛋白質,做到每餐飯營養均衡,而不是要濃油赤醬。年紀大了味覺也會減退,如果出現體重過輕、肌肉衰減、食欲不振等情況,可以通過使用香料等方法把食物做得重口一點來刺激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