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海杭
以下幾種情況,就要不喝或少喝雞湯,需要留意。
1.胃口不好時,少喝。有些疾病,比如急慢性消化系統炎癥、腫瘤、肝腎功能損傷等,或多或少會影響對蛋白、脂肪等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能力。另外,還會表現為食欲差、厭食、厭油、早飽等癥狀。此時,不宜喝太多或太濃的雞湯。雞湯中脂肪含量不低,喝太多,會抑制胃酸的分泌和排空,反而會更沒胃口。
2.嘔吐腹瀉時,不喝。急性胃腸炎等疾病,出現上吐下瀉時,不宜喝包括雞湯在內的葷肉湯,建議進食清淡的稀米粥和適量加鹽的蔬菜湯。黏膜炎癥完全消退通常需要1~2周,待上吐下瀉的情況好轉,食欲正常后,才能開始喝少量雞湯。另外,如果感冒病毒侵犯了腸黏膜,也會引起拉肚子,有人稱其為“胃腸型感冒”。此時,也不建議喝雞湯。
3.腹痛腹脹時,不喝。潰瘍病、膽囊炎、胰腺炎、腸梗阻等消化系疾病,會引起腹痛、腹脹,疾病發作期間,不宜喝雞湯,須在醫生指導下飲食。
4.禁食較久后,先少量喝。許多胃腸病,如幽門梗阻、胃輕癱、腸梗阻、急性胰腺炎、麻醉手術后腸功能未恢復等情況下,需要禁食。疾病好轉后,在醫生指導下可逐漸恢復飲食。宜先攝入少量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稀粥,之后逐漸加量,并可以喝少量雞湯。
正常人也不是人人都適合喝雞湯。個別人對雞肉蛋白存在不耐受或過敏現象,喝雞湯后可能會發生腹脹、腹痛、皮疹、胸悶、氣急等現象。體質較差、形體消瘦的人群,膽汁和胰液相對較少,不能完全消化吸收雞湯內的脂肪而容易發生脂肪瀉,喝雞湯時宜去除雞湯內過多的脂肪。還有痛風、高尿酸血癥的患者,也不適合喝太多濃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