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國新
南瓜,又叫番瓜,倭瓜、金瓜、飯瓜等,它原產于熱帶,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時,隨之來到中國落戶。它的生命力很強,既可成片種植,也可以在房前屋后,田頭地角,零星栽種。它產量很高,一根藤可結瓜十余個,最大的可重達50千克以上。
被人們譽為“瓜中之寶”的南瓜,既可當蔬菜,又可做食糧,它具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據現代科學分析,每百克含淀粉10.5克,鈣30毫克,磷9毫克,鐵1.1毫克以及各種維生素,特別是南瓜中所含的胡蘿卜素(維生素A)的含量位居瓜類之首。另外,它還含有胡蘆巴堿,腺嘌呤、精氨酸、多縮戊糖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
南瓜食用方法很多,嫩南瓜可切成片、葷素炒食,也可以做湯,做餡料;老熟南瓜可炒食,但大多做煮食、蒸食,或煮熟搗爛拌入面粉,制成南瓜餅、南瓜面條、南瓜饅頭等;老熟南瓜還可以加工成南瓜粉、南瓜營養液;也可以與糯米、紅棗、加適量紅糖煮成南瓜粥等,享有“特級的保健蔬菜”之稱。南瓜餅在清代還是慈禧太后每頓飯必食的御膳之一。
南瓜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還有很好的藥用功能。祖國醫學認為,南瓜性溫,味甘,無毒,具有補中益氣、化痰排膿、潤肺平喘、生津止渴、驅蟲安胃的功效,主治脾虛氣弱,肺癰咳膿,咳嗽氣喘,消渴以及蛔蟲病,絳蟲病、糖尿病、肥胖病。
每年10月31日,是美國的南瓜節,又稱感恩節、萬圣節和鬼節,是全美的第六個大節日。這一天,各家各戶團聚的家庭餐桌上、街市和店堂里,都擺著各式各樣的南瓜甜餅,市場上各家商店全都換上南瓜窗柜裝飾。
人們從田地里或在市場上買回的南瓜,在上面刻上各式各樣的鬼臉和奇形怪狀的頭罩,扮成牛鬼蛇神,妖魔鬼怪,取鬧戲耍。有的商店還把這些鬼臉南瓜頭罩,陳列在柜窗里面,供人選購。
節日這天,小孩們扮成鬼臉,青臉獠牙,長舌垂胸,突眼暴目,爛鼻長牙,種種奇臉怪相,令人不寒而栗、陰森可怕。一到晚上,小孩們便成群結隊頭戴鬼臉南瓜面具,向鄰里討零錢,要糖果。這一天,人們都在家里化妝,各種奇裝異服應有盡有。傍晚,人們便紛紛擁上街頭,于是街上變成了“鬼”的世界。到處是“妖魔鬼怪”。直到深夜十二點以后,那些“大鬼”,“小鬼”們才帶著狂歡后的疲態回家,飽食一頓南瓜,祈求祛病消災。
在非洲,有的將南瓜雕成豎琴;有的把巨大的老南瓜掏出瓜瓤后,相互串聯起來,當做渡河用的浮排,人坐在上面,隨水漂流;有些旅行者還把一些食物貯藏在空心的南瓜里,以防受潮。
烏茲別克人更為有趣,他們用一種外形像瓶子似的小南瓜,淘盡里面的瓜瓤,裝上鼻煙,灌入一些水當成水煙斗,隨身攜帶。
在我國廣西三江縣侗族,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南瓜節。這一天,各村各寨的男孩子,組成“南瓜隊”,找家長要點零錢湊在一起做活動開支;女孩子則組成“油茶隊”,每人從家里帶些煮油茶用的茶葉、黃豆、糯米巴、花生米、核桃仁等。到了晚上,男孩子去“偷南瓜”,每偷到一個南瓜,插上一朵花,以示自己的本領。另一群男孩便打著小紅旗,敲鑼打鼓,抬著一個巨大的南瓜,到村頭去找油茶隊歡聚一起,村里人都來看熱鬧。當月亮升起的時候,女孩們便把煮好的油茶南瓜拿來與男孩們一起吃喝、一起唱歌跳舞,盡情玩樂,直到通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