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此時,氣候溫暖、桃花初綻、楊柳泛青,正是祭祖掃墓的日子。清明還是一個重要的養生節氣。農歷書曰:“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潔顯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齊,故名也”。《歲時百問》解釋清明的取名緣由:“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清而明凈,故謂之曰清明”。清明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5度,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均氣溫已升到12度以上,此時正是桃花初綻,楊柳泛青,凋零枯萎隨風過的明朗清秀景致的再現。
就中醫養生來講,清明是一個尤為重要的節氣。中醫認為,人應四時,春季萬物生長,機體也是如此。從中醫來說,吐納調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因此,建議大家穿著寬松衣服多到空氣清新之處,比如公園、廣場、樹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盡量多活動,使陽氣增長有路。
而立春之后,體內肝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大,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常言道過猶不及,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清明節又稱“寒食節”,有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禁火吃冷食的習慣。不過,有些人是不適合吃冷食的,在清明時節,凡是耗損或阻礙陽氣的情況都應該避免。“陽氣”升發是指脾胃的運動收縮,因此人們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較好,不過要注意飲食適度,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
清明時節的氣候特點是多雨陰濕、乍暖還寒。此時的飲食宜溫,應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時令蔬菜,還有白菜、蘿卜等也適宜多吃。另外,清明節氣中可多吃些護肝養肺的食品,比如薺菜、菠菜、山藥,對身體有好處。
清明節還有踏青、放風箏、蕩秋千等放松身心的習俗。不過,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踏青等活動與傳統意義的鍛煉有區別,除了長期堅持鍛煉的人,這個季節并不主張人們大幅度地“動起來”。
老年人活動時心率應不超過105次/分鐘,呼吸應不超過24次/分鐘,中青年因人而異適當放寬。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腎炎、貧血、肺結核、發熱、急性感染以及處于結石活動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強登山。而且,登山也要考慮個人的體力和身體素質,很多人平時很少鍛煉,不要逞強好勝一鼓作氣地爬上去,以免發生意外。
清明節有著雙重的意義,既是一個生機盎然的節氣,又是踏青掃墓、追悼先人、悲痛傷感的祭祀節日。在憑吊先人的同時,更要關注自己的健康。清明節是對親人寄托哀思的傳統節日,是一次宣泄哀傷的機會,有利于排解不良情緒,更利于心理健康。從另一方面看,對于失去至親的人,清明節很容易觸景傷情。大家聚在一起掃墓,也容易造成一個“情緒場”,因為悲傷的情緒很容易傳染。特別是老年人在掃墓時,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另外,春季本來就是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高發期,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勞累或傷心,要多提醒自己穩定情緒,掃墓時最好有親人陪伴。
原料:河蝦500克,花生油、醋、味精、蔥、姜、白糖、鹽、料酒、麻油各適量。
制作方法:①將河蝦洗凈,剪去蝦須;蔥姜切末。②鍋燒熱,放適量花生油,至油八成熱時,把蝦投入鍋里炸,至色紅、殼脆即撈起瀝油;③原鍋留余油10克,加蔥、姜末、醋、白糖、料酒、鹽、麻油、味精,燒滾后,將油爆蝦入鍋顛翻幾下即可裝盤食用。
評價:此菜蝦殼色澤紅亮、紅艷松脆,送入口中,咸鮮微甜、風味獨特,讓人回味無窮。
原料:香椿芽100克,豆腐渣200克,鹽、酒等調味品適量。
制作方法:香椿洗凈切碎待用,起鍋下油,把豆腐渣炒透調好味,再加入切好的香椿芽,翻拌炒熟即可。
評價:此菜清香味美,酥軟適口。
原料:豆腐皮5張,冬筍100克,鮮蝦仁100克,薺菜750克,豬瘦肉150克,芝麻油1000克(約耗200克),味精、面粉、精鹽、姜末各適量。
制作方法:①豆腐皮每張切成六小塊共切成30塊;冬筍、豬肉都切成細絲;薺菜洗凈,放入沸水鍋中略燙后,撈出瀝干切碎;面粉放人碗內,加水調成濕漿。②炒鍋置旺火上,下芝麻油100克燒熱,放入冬筍絲、肉絲、薺菜、蝦仁、味精、精鹽、姜末一起烹炒3分鐘,起鍋成餡;③豆腐皮置案板上鋪開,一一包餡成卷,在合口處涂上面漿(共包成30個春卷)。④原炒鍋置旺火上,下芝麻油(耗100克),燒至五成熱,將春卷逐個下鍋炸至金黃色時,撈出盛盤即成。
評價:此菜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主要原料是豆皮,口味是香酥咸鮮,深受人們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