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麥芒
天津市53歲的常女士和丈夫老辛就是這樣一對兒。他們當年是大學同學,男方苦追三年才把女方追到。婚后,常女士在家一直說一不二,但隨著歲月的變化,老辛不再退讓,兩人常常爭吵,后來老辛干脆住到空著的另一套老房子里。
強勢慣了的常女士覺得憋屈,甚至動過離婚的念頭。去年暑假,在常女士的強烈要求下,夫妻倆帶著孩子去旅游,可是又以吵架結束。
與常女士相反,同是天津人的林女士跟丈夫大陳在兒子上大學后關系反而比以前好。
兒子在外地上大學,林女士一天給兒子打兩三個電話,弄得孩子不勝其擾。發現兒子不愿搭理自己,林女士心情抑郁,身體變差,還因肺炎住進了醫院。大陳有一天送飯去得早,發現一貫強勢的妻子竟偷偷地流淚。隨后,大陳提出利用年假跟林女士出去旅游,林女士有點驚訝,但也有點感動。林女士細致規劃了行程,路上,大陳因為行程安排過密有點不滿。要是以前,林女士早跟他鬧翻了,可是大陳說的一句話觸動了她——“兒大不由爺,以后,也就咱倆相依為命了。”為此,林女士也有意識地調整自己,努力不把夫妻關系鬧僵。考慮大陳有午睡的習慣,林女士每天留出時間陪大陳。為此,大陳特別高興,還特意買了一條金項鏈感謝妻子,林女士覺得非常開心。
子女不在身邊,失去工作的調節,夫妻又整日相對,婚姻很容易出現問題。很多時候,夫妻間的事,并不能做出“你錯我對、你好我壞”這樣的簡單判斷,而是應該找到一個雙方認同的雙贏方案,因此,還得學點夫妻溝通之道,并積極建設。當然,這個階段的經營、建設,并不是說要像二三十歲時那樣卿卿我我、親密無間,它需要的是一種相互的理解與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