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玲
哺乳母豬除了要維持機體正常代謝和增長體組織外,還要泌乳哺育仔豬,母豬泌乳期通常為60d左右,泌乳量可達200~400kg,日產奶量5~8kg。由于母豬整個泌乳期間的體重約下降30%,且主要集中在產后第1個月,泌乳量和乳中的組成成分取決于飼料中營養成分的供給數量,而泌乳量和乳的質量又直接影響仔豬斷奶體重和存活率。所以哺乳母豬的飼養應以前期營養補充為重點,以防止母豬失重過多,同時提高母豬的泌乳性能,使斷奶后能盡快發情。如果泌乳期營養負平衡則會導致母豬減重過多,體耗過大,造成極度衰弱,營養不良,輕者會影響下次發情配種,重者會生病死亡。現將哺乳母豬的飼養技巧介紹如下。
1.1 要求圈舍清潔干燥,冬季圈內墊草防寒保暖,夏季做好圈舍的防暑降溫,以利母豬和仔豬正常生長。
1.2 初產母豬因產仔較少,哺乳時可安排1頭仔豬吸吮2個乳頭,以免出現不泌乳的瞎乳頭而影響下一胎仔豬的哺育。
1.3 加強管理,防止疾病。哺乳期內母豬飼糧構成要保持相對穩定,不要驟變飼糧。為改善母豬消化,改進乳質,預防仔豬下痢,母豬產后喂給小蘇打25g/d,分2~3次于飲水中投給。對糞便干硬的哺乳母豬,要多飲水,并適量喂些人工鹽或加喂一些青綠多汁飼料。為有效預防母豬乳房炎、子宮炎、產后風等疾病,可于母豬產前2d或產后5d喂服母仔安康寶,30g/d,分 2 次喂,連用 2~3d。
1.4 供應充足的飲水及青綠多汁飼料。豬奶中含水分在80%左右,因此,充足的飲水對母豬泌乳十分重要。給泌乳母豬加喂一些南瓜、甜菜、胡蘿卜等催乳飼料,效果良好。青綠多汁飼料對提高母豬泌乳量、促進仔豬發育十分重要,應盡量選用品質優良的青飼料,打漿或粉碎喂給。
1.5 放牧運動。放牧運動能促進代謝,有利消化,增強母豬體質。同時,接觸土壤和啃食牧草,能獲得一些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從而提高泌乳量,促進仔豬生長發育。通常母豬于產后1周即可在豬舍附近牧地上進行放牧運動,開始放牧運動時間不應過長,以后逐漸增加,以不影響仔豬吃奶為度。分娩15d后,可將仔豬帶出,每天2次,時間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2.1 母豬泌乳不足時可以人工催乳,比如增加蛋白質含量豐富而又易于消化的飼料(如豆類、豆粉、小魚蝦、青綠飼料等),飼喂母豬煮熟的胎衣,用40℃左右溫水浸濕抹布后按摩乳房等。
2.2 掌握飼喂量。哺乳母豬的飼喂量應根據母豬的膘情和仔豬的數量而定,母豬剛分娩后體力消耗很大,處于高度的疲勞狀態,消化機能較弱,所以母豬分娩的當天不宜喂料,或適當少喂些混合飼料。哺乳母豬的飼料配合應多樣化,易消化,營養全面,適口性好,但喂量必須逐漸增加,需嚴格按飼養標準和需要量飼喂哺乳母豬,切不可一次投喂很多。驟然增加喂量,對母豬消化吸收不利,會減少泌乳量。母豬產后發燒原因之一,往往是由于突然增加飼料喂量所致。開始應給稀料,2~3d后飼料喂量逐漸增多,5~7d改喂潮拌料,飼料量可達到飼養標準規定量。
2.3 采用少喂勤添的方式增加飼喂次數,使母豬能吃好、吃飽,有利于泌乳性能的充分發揮。哺乳母豬一般以日喂4次為好,時間以每天的6、10、14和22時為宜,每次間隔時間要均勻,做到定時、定量。最后一餐不可再提前,這樣母豬有飽感,夜間不站立拱草尋食,減少壓死、踩死仔豬現象發生。保證充足清潔的飲水,防止母豬便秘,保證飼料的質量,切忌飼喂霉爛、腐敗和變質的飼料,以免引起母豬和仔豬下痢或誘發其他疾病。
2.4 提供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仔豬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維生素幾乎都是從母乳中攝取的。母豬如果缺少VA,就會造成泌乳量和乳的質量下降;缺乏VD,則會引起母豬產后癱瘓。因此,在可能的條件下,應多喂給青綠多汁飼料,可顯著地提高母豬泌乳量;適當喂一些粗纖維日糧(如麩皮湯等),可以有效地防治母豬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