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陸 楊
小藍單車和酷騎單車的倒閉把共享單車行業推到了風口浪尖上,2017年上半年還受資本熱捧的共享單車概念如今卻陷入窘境。共享單車行業的跟進者遭遇嚴寒的同時,ofo卻正在悄悄搶占物聯網入口。
日前的ofo4.0發布會讓外界看到了ofo在物聯網方向的布局,ofo的聯合創始人薛鼎首次向公眾展示了基于NB-IoT技術和NFC技術的新一代智能鎖。同時,薛鼎也表示ofo在當前業務拓展的同時,未來盈利方式將重點開發在物聯網方面的場景應用。
事實上,ofo在物聯網方面的布局早已悄悄展開。2017年6月,ofo就和華為、電信3方開始了對基于NB-IoT物理網技術的智能鎖研發。而對于NBIoT技術本身而言,這是該項技術的首次商業應用。
ofo對于物聯網技術的運用有其自身的業務需求。通過在智能鎖中采用NB-IoT,智能鎖信號的穿墻能力會遠遠高于傳統的通信網絡。同一基站所能夠連接的設備數量也遠高于當前的移動通訊方式。而且,智能鎖本身也能夠降低能耗,目前采用NB-IoT技術的智能鎖已可以待機3年左右。
而從未來的商業布局而言,物聯網技術被引入ofo能夠帶來更多的盈利模式和想象空間,這也是ofo本身更為重視的。通過共享單車和物聯網的結合,共享單車能夠變成數據和服務的入口,其背后的商業價值更是不言而喻。
就共享單車技術之爭的勝負而言,一方面取決于對上游技術資源的利用,另一方面則取決于雙方戰略選擇。摩拜本握有先發優勢,但隨著NB-IoT和NFC為代表的物聯網開始在共享單車領域普及,ofo在快速迭代的戰略開始發力,逐漸實現了技術層面的后發制人。
智能鎖是最能體現共享單車科技感的裝置,但其競爭的核心卻不在于專利而在于資源。
目前,市面上共享單車的智能鎖全部采用了“分布式”結構,類似PC時代“組裝機”的概念。在鎖體內部,最核心的通訊模塊、定位模塊以及電阻電容等裝置,往往是SIMCom,TI等廠商提供現成的解決方案,共享單車只是采購方,即使其宣稱自己擁有專利,也只不過是外觀和實用性專利。所以,對上游資源的有效把控和利用才是在競爭中勝出的關鍵。
把握資源的關鍵在于利用先發及規模優勢,迅速聯合上游共同研發、共享專利或者簽訂戰略合作,再結合自身產品設計理念實現技術大面積推廣和快速迭代。共享單車是少有的大規模商用物聯網技術的場景,在物聯網網絡層和平臺層的競爭逐漸進入紅海的環境下,通訊和云供應商也急需更好的應用層合作伙伴,高頻剛需的共享單車恰好是最合適的選擇之一。
正如薛鼎所說“小黃車是物聯網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應用場景”。ofo正是看清這一點,把握住了優勢資源,在技術層面實現后發制人。
此外,如何在不同的階段適時的變換戰略也是在競爭中取勝的重要因素。
ofo的戰略圍繞著“速度”2個字,無論在單車投放上還是在技術的革新上。前期ofo并沒有在某一項技術上傾注很多資源,而是不斷地嘗試各種解決方案,這讓ofo智能鎖方案不再單一,此舉為NB-IoT的商用提供了基礎。
如今在熙熙攘攘的都市街頭,騎行俠們已經無懼堵成一鍋粥的車流了,與此同時,高峰期、繁華路段不能隨時找到車騎卻成了新的困擾。NB-IoT智能鎖從單車運營方面入手破解找車困境,提高了用戶的找車效率。
通過NB-IoT物聯網技術,可以獲取豐富的出行數據及用戶維度——與其他價值密度較低的大數據不同。出行數據是衛星定位系統采集的、以經緯度形式展現的位置數據,直接反應了城市居民的人口流向;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不同地理環境、城市規劃、天氣、節假日等因素對出行的影響,從而有助精準預測用戶需求,尤其在節假日、高峰期、人流擁擠路段等用車節點上,實現集中、快速調度單車。
在ofo上一代智能鎖投用之后,速度已經被提升到3 s以內,NB-IoT物聯網鎖不僅突破了3 s的開鎖速度,而且連接更快,信號更準,開鎖更穩。與傳統通信網絡相比,NB-IoT的覆蓋更廣,信號穿墻性遠超現有網絡,即使用戶深處地下停車場也能利用NB-IoT技術順利開關鎖。其次,NB-IoT技術比傳統移動通信網絡連接能力高出100倍以上,同一基站可以連接更多單車,避免掉線情況。此外,NB-IoT設備的待機時間在現有電池無需充電的情況下,可以完全覆蓋共享單車的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