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經常因為不能看清一家企業而煩惱,想要投資卻無從下手。回想起多年前看中醫的一次經歷,只通過望聞問切就能把癥狀看分明,我不禁產生聯想,想要為企業號一下脈。
第一,一家好的企業應該能用一句話說清楚,別人也能一眼看得懂。另外,別人對這家公司的說法,與你自己對公司的說法也能夠吻合。
過去有很多公司失陷的案例:德隆的整合產業、三九的低成本擴張、各種“系”的資本運作等等。這些公司的掌門人少說得用上百句話才能把自己的故事圓清楚,同時,從媒體到投資者,面對這家企業都像盲人摸象一樣。
相反,再看那些如聯想、TCL、匯源等穩健成熟的公司,他們的掌門人任何時候都只需寥寥數語,就能說清自己,我們外行也無須多花工夫,一眼就能看明白他們在做什么。
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于外企。
其二,好公司一定有產品在連續銷售。
商業的核心是交易,而交易的本能無非是營利。一家公司無論有多偉大的商業故事,如果只看到它忙忙碌碌,聽說它在賣什么東西,但市場上并不怎么能看到,那么這家公司顯然是在通過中間過程倒騰資本,形跡可疑。
沒有銷售商品,就說明它沒有穩定的經營性現金流。因為現金是公司的血液,而經營性現金流是唯一屬于自己的健康的血液,其他的現金流如資本性現金流和融資性現金流,因為不具有健康的造血機制,早晚會繃斷的。
一些看起來資本運作良好的企業,沒有足夠的經營性現金流,而是通過關聯交易、編造交易記錄等手段偽造業績,蒙騙投資人的錢。許多公司便是這樣死掉的。
所以,不管看上去多么輝煌的企業,只要在市場上看不見它的產品,就不應相信它的神奇故事,哪怕這個故事多么合乎邏輯。
其三,判斷一家公司好不好,要看公司老板或經理下班以后干什么,和什么人混在一起。
要是老板天天跟政府官員在一起,那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麻煩;如果他和銀行工作人員上酒樓、泡桑拿,那一定是公司需要銀行施以援手。相反,如果公司的普通員工就能搞定銀行相關事務,銀行方面在接洽過程中彬彬有禮、公事公辦,那這家公司一定是財務健康、運行良好的。
如果老板和公檢法人員、江湖弟兄混在一起,也許是有些鋌而走險的事需要擺平;相反,如果一家公司的老板或經理成天只知道往國內外同行那里跑、往市場跑,身邊出現的多是各路大佬,就說明公司中規中矩,離行業先進不遠了。
這基本上應的是一句老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一場病,學會用中醫的眼神對企業望聞問切,掐準上面三脈,一般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摘自微信公眾號“馮侖風馬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