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國民經濟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不斷提高,用電需求大增。為了滿足社會的用電需要,電力企業正實施變電站運維一體化。但變電站在發展運維一體化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供電成效。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來解決面臨的問題,可以促進電力系統的健康有序發展。基于此,本文對變電站運維一體化實施的問題和處理對策進行了詳細地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變電站 運維一體化 問題 處理對策
1、運維一體化的相關概述
傳統電網作業中,變電運維和變電檢修兩者隸屬于不同的部門,各自的崗位、職責、分工等內容都是相互獨立的。但在對變電站中的設備進行檢修時,管理對象為同一變電設備,業務聯系卻又密不可分。運維一體化,就是在特定的范圍內,對變電站中的設備進行檢修與維護過程中,將傳統的由不同的工作人員以及部門承擔的變電運維和變電檢修職責,通過科學的整合調整,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由相同工作人員或統一部門承擔變電站運維和檢修的雙重職責,最終實現釋放資源能效,以及提高變電站最終運營效果的作用。依據變電運維和檢修職責整合深度的差異,針對變電工作“運檢合一”的定義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1.1機構一體化
通過合理的手段,對傳統的變電運維、變電檢修部門進行整合。該部門在具體工作中,需要同時承擔管轄的變電站的中各項設備的運維和檢修任務,最終構成一個功能完善、閉環的生產部門。
1.2職責一體化
對員工進行技能培訓,使員工的綜合能力能有所提升,從而使同一員工可以同時具備不同崗位的運維、檢修技能,在執行特定的變電檢修工作中,能夠更好的履行原變電運維和檢修工作。
2、變電運維一體化存在的風險
2.1操作技術的風險
在新的變電運維一體化的管理模式體系中,操作人員不但需要承擔之前的工作職責,還要掌握更多的技術技能,要對電氣設備的需要了解的更為全面,這才能有效的掌握新的運行模式,提高工作質量。
2.2電力設備的技術風險
在變電運維一體化的管理過程中,相應的技術人員必須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技能,能夠很好的應對不同類型設備所使用的維修與檢修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復雜的電氣設備給技術人員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企業對于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素質培養力度不夠,給變電站運維一體化管理模式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從而出現了很多安全隱患。
2.3管理技術的風險
在老舊的管理維護中,管理人員肩負著重要的職責,也帶來了沉重的壓力負擔。在新的變電站運行維護中,操作人員不但要承擔日常的工作職責,還要對變電站的檢修和維護進行排查。隨著工作量的斷增加,工作內容涉及范圍又廣泛,給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在實際的工作中也容易出現隱患。
2.4運行和檢修的風險
變電站運維一體化管理過程中,需要處理運行和檢修的工作,對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有著很高的要求。同時,電網運行和檢修工作存在著比較大的不確定因素,突發情況比較多,因此要求變電站的操作人員具備一定的經驗,能夠解決運行和檢修中會出現的問題,保證電力設備的穩定運行。
3、變電運維一體化的風險管控
3.1科學評估,創建完善的風險評估制度
變電運維一體化在作業過程中存在的一定的風險,需要對風險進行系統的評估與分析,從而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建立好變電運維一體化作業的風險評估系統,首先應該搜集整理數據,創建一個風險數據庫。通過創建數據庫對變電運維一體化中運維所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行分析整理,為運維人員提供科學可靠的參考。其次,應該設立風險評估的專題研討會并不定期召開,對運維作業中遇到的風險進行評估,盡最大可能規避操作風險、設備風險、管理風險,并為作業風險的處理提供參考。最后,創建風險管控相關的身份標識。當確定變電運維一體化運維過程中出現風險后,為了確保風險管控工作高效進行,實施對每個環節逐條確認以應對風險。嚴格按照風險管理的規則制度進行處理,以此保證風險管控的效率。
3.2提高變電運維人員的技能水平與職業素養
變電運維一體化的風險管控對變電運維作業人員的素質水平要求較高,國家電網及變電企業應該建立科學系統的培訓體系,對變電運維人員定期組織培訓,對運維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題理論培訓,試點模擬培訓。在數字化發展的今天,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培訓更是大勢所趨,可以要求運維人員在固定時間上網,降低培訓成本。在培訓時詳細指導對變電運行的觀察以及故障的推斷,逐步的提高變電運維工作人員的運維技能。同時,還應當建立起運維人員的考核制度,對運維人員的工作技能進行考核,只有通過考核的作業人員才能夠從事變電運維一體化作業,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變電運維一體化的作業效率。
3.3建立健全監察體制,加強監督
變電運維一體化作業過程中的風險眾多,如不加強監督,將會影響變電運維一體化的作業效率。隨著無人值班管理模式的普及,人少站多的情況會更加普遍。為避免風險事故的發生,要做到定人定責,全程跟蹤管理。建立監察機制,將原有管理流程與新增工作流程相結合,細化管理人員的管理責任,實現對變電運維的工作流程全程監管,解決管理部門亟待解決的管理問題。健全監察機制,首先要讓作業人員、操作人員和監護人員明確自身的職責并在工作中履行自身職責。其次,根據國家電網的相關規定,工作票的簽發人不可以兼任工作許可人與工作負責人,明確電網任職的所有工作人員在作業過程中的安全職責與監督職責。最后,對于變電運維作業人員要加強監管,必要時應采取一對一的監管模式,這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和制定針對性的方案解決問題。
3.4科學分工,科學管理
在進行變電運維一體化的風險管控時,要對變電運維的作業小組的最大承載能力進行透徹分析。最大承載能力包括人員安排、作業人員工作量以及作業人員的工作時間等。各個班組的組長應該對組員的最大承載能力和需要管控的風險進行評估,上報給上級部門。上級部門對各個作業小組的工作量也應科學分配。由于變電運維工作的工作難度較高,工作量也大,對于工作量的科學劃分也越來越重要。在制定變電運維一體化的工作計劃時,不僅僅應該階段性的制定目標,還要將各作業人員的職責進行明確,避免一旦出現事故而發生的因權責不明、目標不定而引發的職責互相推諉,無法處理相關責任人的現象。對各個班組的科學分工與整合也可使各個班組間的工作互相協調,進而保證變電運維一體化的變電運維作業可以準確、高效進行。
綜上所述,在電力企業中,通過對變電運維一體化模式的合理應用,可以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并且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依據一定的原則進行,不能急功近利,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變電運維一體化的合理性。
參考文獻
[1]竇征,柴天富.變電運維一體化實施方案存在的問題[J].通訊世界,2015,(10):173-174.[2017-08-23].
[2]王聯合,廖潔娜.變電站運維一體化消缺方法的探討[J].電力安全技術,2015,17(08):11-14.[2017-08-23].
[3]姜國輝.變電運維一體化過渡階段探討[J].廣東科技,2014,23(16):83-84.[2017-08-23].
作者簡介
王元遼,男,1975年12月出生,重慶巫山縣人(籍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