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杰
摘 要:長久以來,陶行知教育思想始終都是當代教育工作者開展工作、精進工作、優化工作的重要價值觀來源。面對現代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筆者特此選用先生教育思想中與創業較為相近的創造教育思想進行了較為詳盡的理論剖析,并通過對創新創業教育教師的責任現狀描述,將其與先生的教育思想相結合,最終以階段性及結構性的價值探究列出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對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啟示,望能以文中所整理的淺顯文字為相關創業教育從業者提供一些理論輔助。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思想;高校創業教育;相對啟示
創業教育是現今高校學生培養進程中極為看重的一環。與過往時代不同,現今社會已經步入了創業大潮中,同時學生的就業心境也不再局限于追求穩定。而創新創業教育不但能加固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掌握度,還能從多個層面上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此筆者特此引用和細化研究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希望通過對其教育思想的背景及內容的詳細討論過程,為我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優化路徑提供一些理論思路。
一、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必然性及綜合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必要性
1、必然性
以現今民辦高校的專業配置而言,其中技能類技術類專業的比重明顯居多。而國內的技術向專業就學者數量也基本到達了一定的高度狀態。教育部也于近期內逐漸發布了關于創辦“創業必修課”的通知。故在此增長趨勢和上級政策下,校方本著全部為學生著想、時刻以學生為準的教學原則,必然要針對未來的社會趨勢做出一定的教育變革舉動。同時我校身為民辦高校,相較于其他公立學校而言在行動范圍和就業渠道上都有一定的阻礙性特征,因此無論從教育角度還是社會需求角度,民辦學校創辦創業教育都實屬必然進程。
2、必要性
民辦高校在創業教育開展過程中有著明顯的劣勢。首先創辦經費就需要校方自理,雖然此期間校方可選擇與其他企業、經濟體合作,但從利潤風險上講仍舊需要高校自負盈虧;其次民辦高校不存在編制制度,因此短期內無法迅速招攬高效能教師人才,使得師資力量在專業性和技術能度上始終與公立高校存在差異;同時中型及大型的創業活動都需要高校施以長期的時間和資源支持,而民辦高校因財力人力的欠缺性使其根本無法承辦大型活動。因此在該方向教育人員和校方高層的不斷探尋研究下,我們決定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為思路拓展主源。
不可置否,陶行知先生和他所提出的教育理論是國家教育歷史上極為重要的存在。先生提出的教育理論不但具有實際推敲性,且定論是建立在先生的實際教育經驗上的,是經過結果驗證的中華教育理論精髓。因此筆者相信,只要對先生的教育思想進行剖析討論,就一定能從中得到重要的信息,從而改良校內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主要內容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就是生活教育理論,共包括三大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教學做合一”,實質上就是主張學校教育活動要與生活本身及社會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他認為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教育的目的是發展學生的生活本領。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是指教育不能脫離實際的生活,教育與生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是生活決定教育。
“社會即學?!笔侵笇W校教育要與社會密切聯系,要擴大學校對社會的積極影響。陶行知認為自有人類以來,社會就是學校,社會是大眾唯一的學校,生活是大眾唯一的教育。這樣就拆除了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隔墻,把學校延伸到大自然里去了。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既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既是生活現象之說明,也是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里,對于事情來說是做,對于自己的長進來說是學,對人的影響來說則是教,教學做是同一種生活的三個方面,是同一件事?!敖虒W做合一”表明教法、學法、做法要合一,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
三、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第一,創造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創造性人才。陶行知認為:人生的價值在于開拓和創造;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人發明工具、制造工具,在于在培養人征服自然和改造社會的本領,在于培養人的創造精神與創造能力。要擔負起改造中國的巨任的新一代,必須是有主動性、自覺性、創造性的新人。
第二,創造教育的出發點是“六大解放”、“三個需要”和“一大條件”。 “六大解放”即解放頭腦、解放雙手、解放眼晴、解放嘴、解放空間、解放時間。 “三個需要”是指:“需要充分的營養”,小孩的身心得到適當的營養,才能發揮高度的創造力;“需要建立下層的良好習慣”,以激發學生的潛能,從事創新性工作;“需要因材施教”,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
第三,創造教育的根本途徑是手腦并用的行動教育。陶行知認為創造是手腦并用的過程,只有知識,不去行動,知識再多,也只是書呆子,也不能創造;光有簡單的行動,不會用腦去思考,沒有知識作基礎也不能創造。陶行知反對“填鴨式教育”,他認為學生是創造的主體,應該自覺地行動,學生倘若都能自動起來,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第四,創造教育的關鍵是要提升教育者自身的理論素質和實踐技能。陶行知從教師素質的角度來激發創造教育的動力,對于現代創新創業教育有極大的啟示作用。
四、陶行知教育思想對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啟示
1、要樹立現代創新創業教育理念
精進學業、尋找相應崗位是過往應屆生和校方最熟悉的就業渠道。而形成該渠道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中國的特殊社會形態,而現如今國家經濟能力不斷增長,相對的就業趨勢也做出了一定變革。現代社會需要大學生具備創新精神、具備企業領導者精神。培養企業家精神需要校方具備現代教育精神和創業趨向理解力,并在此基礎上對現有教育形式進行改動。同時也要聯系社會科學發展觀,以國家對創業行為的宏觀指向為重要衡量指標,針對大學生教育現狀開展科學合理有規劃的創業精神培養,提升其可持續就業能力,帶動國家就業層面的穩定高效發展。
2、要改革教育教學方法
陶行知在1919年就主張改教授法為教學法,認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陶行知反對灌輸毫無實用價值的知識、盲目地死記硬背、為考試而考試的教育教學方式,要求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適應時代和社會需要,建立一種與社會生活實際密切結合的新教育。
(1)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能力提升要建立在學生興趣和學習主動度上,因此學校要抓穩該點通過激發學生好奇心、為其建立自信的方式引導和輔助學生燃起創業精神。
(2)要推行“教學做一體”的實踐性教學模式
要在實際的活動中指導學生學好本領,既重視創業項目的實際經驗鍛煉,又重視全面系統深刻的創業知識積累。要改變過去那種學校一家單打獨斗的局面,創新校企合作形式,發動企業自覺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共同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
(3)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學業考評體系
必須改變傳統的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多運用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法,給予學生說的權利和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陶行知在1934年寫的《殺人的會考與創造的考成》一文,強烈反對“教育等于讀書,讀書等于趕考”的傳統教育和考試制度,因為在考試的指揮棒下,學生只是練習怎么考試,老師只是教學生怎么考試。因此要改革應試教育的那種試卷測驗的單一考評方法,要重視以實踐技能、創新精神來評價學生。要結合“考試、考查、考核”三種方式,“筆試、面試、實踐考查”三種方法,“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創新創業意識”三方面的內容,建立起更加科學合理的學業考評體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