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學剛
摘 要: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對林業工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時對林業工程的進一步發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最終促使林業工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與破壞,我們可通過林業工程建設實現對上述現象的改善。本文主要對林業工程造林方法以及相關措施進行分析,這可對造林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林業工程;造林;方法
一、林業工程造林現代化管理的原則
與機械工程、水利工程以及建筑工程相比,林業工程從本質上與其不同。機械、水利與建筑工程都在施工范圍的涵蓋之內,但林業工程則屬于種植類。林業工程的主要目標是種植與生產,因此特殊性較強是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的顯著特征,需要在結合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具體分析,注意將造林工作的具體特點作為主要依據對林業工程進行指導。
在實際進行造林管理工作時工作人員主要進行的工作內容為:樹木的選擇與種植;種植人員以及管理、運輸人員的選擇;物質運輸與管理;種植的相關設備;造林工作的經費;對造林工作的各項信息的統計等。也就是說在造林工作中需要對上述問題與條件進行充分的考慮,這可對造林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基礎。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必須對結合實際情況對物資與人員進行合理的優化與配置,最終促使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二、林業工程造林的方法
1.分殖造林法
通過對樹木的某個營養豐富的器官作為材料進行造林就是指分殖造林法,其主要使用部分樹木根部以及枝干。降低成本以及提升工作效率上述方法的顯著優勢與特征,從根本上避免不必要投資的出現。在實際利用上述方法進行造林時其方法較為簡便,實現對母本質量的保證后就可對成活率進行保證。
樹木種植初期成長速度十分快,但其適用范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就是說只單純的適用于地質條件較好的地區。上述做法主要是將樹木的營養器官作為造林材料,這對樹木數量有較高要求,因此必須實現對樹木數量的保證,不僅需要對分布范圍的規范性進行保障,同時還要擁有較強的繁殖能力,在滿足上述條件的基礎上才能對材料的充足性進行保障,這種方法尤其適用于松樹等樹種。
2.植苗造林法
在實際進行植樹造林工作時可對穴植法進行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滿足局部整地條件的基礎上進行,主要在地上挖穴后對樹苗進行移栽,穴坑必須實現對苗木主根系的容納。在實際進行苗木移植后周圍土壤會出現不可避免的下沉現象,這對移植深度有較高要求,必須將其深度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
栽植的太深,又苗木的呼吸作用不利,會影響到苗木枝葉的生長。一般情況下,氣候潮濕的地區適合淺栽,而氣候相對干旱的地區則適合深栽。挖穴的過程中,也有很多訣竅方法,整個穴的挖掘過程中,要密切的貼合根系形態,穴底穴口的大小適宜,避免挖出鍋底形的穴坑。移栽的過程中要把苗木插入穴坑的正中央,保證苗木的根自然舒展,避免根系回窩。往穴坑填土時,要用表土填苗根,表土較為濕潤,可以為根系補充水分。
3.播種造林法
播種造林法是一種應用起來最為直接也是最為常用的造林方法。通俗的來講,就是把樹種直接的播撒在地面上就可以了。雖然這種方法聽起來簡單易行,但是實質上它是對生長環境有嚴格要求的,而且這種方法在樹木的幼苗生長期時,還需要重視管理的過程。
三、林業工程造林強化措施分析
1.增加技術人員,提高工作質量
增加相關技術人員,使其參與到樹種的選擇、培育、病蟲害防治等工作中,不僅能夠加快工作進程,也能夠提高工作質量。在相關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合理選擇樹種,一方面,樹種在適宜的環境下可以健康生長,提高成活率,減少經濟投人;另一方面,地表也因為植被的覆蓋,變得更加厚實牢固,這樣就使樹種的價值和當地的生態效益都能發揮到最大化;在相關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開展樹種培育工作,如在樹種栽種初期密切關注其生長動態,對其生長狀況做好觀察、記錄、分析,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在樹種生長情況基本穩定后,適當降低觀察頻率,定時對樹種的生長狀況進行分析,這樣才能使整個培育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施工技術方面的管理
施工技術能夠有效地保障林業工程造林工作的順利進行,在進行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工作時一定要注重對施工技術進行有效的管理,這樣才能夠保障施工技術發揮最大效用,提升林業工程的造林質量,在林業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首先要在保障施工技術,根據林業工程的具體目標,科學合理的選用施工技術,與此同時,還要重點關注林業工程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施工機械,管理人員應該對施工技術的使用情況和施工現場的安全情況進行有效的關注,杜絕盲目采用不合理的施工技術,杜絕“只看規模、不看質量”的現象發生。
3.培養林業造林基層員工,提高造林隊伍的整體素質
要培養一支掌握先進的造林管理技術和方法的管理隊伍,提升造林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改變傳統林業工程基層人員的素質,經常對基層人員進行培訓,使他們掌握最新的林業種植技術與培育技術,提升他們的技術能力。除此之外,還應該提升他們的工資待遇,使他們安心的扎根于林業工程工作中,提升林業工程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保障林業工程造林工作的質量。
4.造林結合人工森林資源
人工森林結合優化資源。大部分的林區要實行森林管理制度為建立人工森林林業創造機會。實現人工森林的優化是為了對國家的林木也有所幫助,為踐行體系奠定基礎,實現人工森林就意味著在對如今擁有的資源上要采取節約型模式。利用現存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占地空間對項目中所需的木材進行生產,既可以對大部分的樹林進行保護,又可以符合林木業創造的需要。這就使得很多的企業資金會通過更多的渠道進入到人工林的建設中來。國家在造林方面不需要投放資金,就可以對大型的林業進行購買,因此實現人工林業管理與種植的制度指日可待,該項目的實施可以為社會進步提供更有力的幫助。
總之,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不斷地發展,各項事業都在不斷地建設與發展。林業工程的建設與發展對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在林業工程的相關工作中,一定要加強對林業工程各項問題的關注,以提高林業工程的質量。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工作對提高林業工程的造林質量十分重要,能夠有效促進林業工程造林工作的規范性,提升林業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勝志,劉世海.簡析林業工程造林的方法及相關措施[J].民營科技,2016(1):202-202.
[2]李志臣.簡析林業造林工程的主要質量問題及改進措施[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6(11):00093-000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