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南
摘要:語言的學習與文化的滲透是息息相關的,了解西方國家的人文與歷史是學生提高英語應用能力的“捷徑”。但是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因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阻礙了英語語言的掌握與應用能力的提升。本文將論述與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影響,從而對癥下藥提出如何將西方文化滲透到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西方文化差異 高中 英語教學 文化滲透
愛德華·泰勒——英國著名的人類學家曾在《原始文化》一書中對文化的范圍進行了定義,他認為文化包括了信仰、知識、法律、道德、風俗、法律等綜合因素。我國《辭?!分袑ξ幕x為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綜合。
一、中西方文化差異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影響
初中英語主要是教會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和語法,為后續實現跨文化交流與應用英語的學習奠定基礎,高中英語則是旨在提升學生對英語語言的應用與交際能力。但是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往往因為不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從而給英語語言的學習帶來許多誤解與難度。
(一)對“聽”與“說”教學的影響
聽說能力對于培養學生英語交流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因為中西方文化存在較大差異,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無法用中式思維去理解句子的意思,甚至會產生誤解。以“freeze”這個單詞為例,單個詞的意思為結冰、冰凍。而美國人的生活用語中“freeze”會根據環境與事件的不同,而變換多種詞義。比如最常見的日常用語:“freeze!”其實是不許動、站住的意思。再例如中國會用帶“狗”的詞語來罵人,比如狼心狗肺、看門狗等,而且中國人也不愿意被形容為一只狗。而在西方文化中,“dog”是一個褒義詞,多數都是贊美別人。“You are a dog.”,在西方人用語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夸你像一只小狗般可愛。但是中國人就會認為對方不尊重我們,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二)對閱讀教學的理解
在高中英語教材中經常會穿插一些對英美節日文化以及一些風土人情等的介紹,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由于不了解英美文化,而導致理解錯誤,閱讀質量下降。例如在高中二年級英語教材中的第一單元的“Cultural relics”一課時,文中主要介紹了俄羅斯的著名城市圣彼得堡對“relics”的保護與重建的努力。學生如果在沒有了解的情況下去閱讀,將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理解每個句子的意思,文化障礙加大了閱讀障礙。再例如在做閱讀練習時,學生因為不了解英語所代表的獨特詞語文化,而導致原句本意的歪曲?!癟he thief was caught red-handed.”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名小偷正在犯罪,但是學生往往會將“red-handed”誤解為沾滿鮮血的手。因為學生將自身的母語文化代入到英語學習中,就會在閱讀中產生歧義,對這句話感到十分費解。
(三)對翻譯教學的影響
由于文化不同,導致人們的思維方式、用語邏輯都具有很大的差異。在兩種語言翻譯過程中,必須要建立在英語文化的背景上進行翻譯,才不會導致望文生義。例如在西方國家所用的一些詞語,不能單從表面意思上進行理解,因為很多詞匯都是由于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演變而來的。因此需要學生對西方國家文化進行一定的了解,才能達到準確翻譯。例如“Dutch wife”,不是“荷蘭妻子”而是用竹子或藤編成的睡具;“American beauty”不是“美國女神”而是“月季”;“Take French leave”不是“請法國假”而是“不告而別”的意思,等等。
二、強化滲透西方文化,提高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一)介紹西方文化背景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很多高中生由于不了解西方文化,在英語語法、英語思維的學習過程中表現的很吃力,學習興趣逐漸下降。在高中階段,由于學生開始大量接觸帶有西方文化色彩的單詞、短語與短文,因此需要教師加強普及西方文化知識的教學工作,讓學生對有趣的西方文化產生興趣,繼而提高對詞句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視頻、圖片等形象化的方式介紹西方國家重要的風俗禮儀與節日,讓學生了解西方節日的由來、慶賀方式與節日風俗等知識,從而來提升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再例如通過朗誦、角色扮演、唱歌等方式,讓學生了解西方國家在正式場合與非正式場合的用語習慣與風俗禮儀,以及在信仰、價值觀念上與中國存在哪些異同點,從而真正使學生對西方國家的文化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繼而提升英語各方面的能力。
(二)鼓勵課外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與翻譯能力
對于西方國家文化的學習僅僅靠一堂課是不能講解完的,需要學生在課外拓展閱讀,多去閱讀一些講解英美國家文化與風俗習慣的書籍,積累文化知識,了解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念、社會習俗與文化背景。通過不斷積累文化知識,可以大幅度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為閱讀與翻譯奠定文化知識基礎,實現英語閱讀教學與翻譯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對““Williammorale is very low now.He got a Dear John letter.”,學生如果在不了解文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翻譯,就會錯誤翻譯成“威廉現在心情很不好,因為親愛的約翰給他來信了?!钡鋵嵕渲械摹癉ear John”是一首美國人描述在朝鮮戰爭時期男女分離情景的歌曲,后來也被美國人意化為妻子或心愛的人的來信。學生由于并不了解“Dear John”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從而導致在閱讀與翻譯時理解出現偏差。再例如對“She was in the sewenth heaven last night.”進行翻譯時,學生很容易片面的將“sewenth heaven”翻譯成“歸天”或“死亡”。但其實不然,在西方國家文化中,“sewenth heaven”的意思是上帝居住的地方,意譯為與上帝同住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因此在句中正確的意思應為“開心”、“愉悅”,整句應當翻譯為:“她昨晚晚上心情很愉快?!?/p>
三、結語
隨著新課標的進一步改革與創新,對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語言的能力的要求,并強調教師應當從學習策略、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文化意識以及情感態度五個方面來提升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由此可見文化教育在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楊從笛.高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滲透和培養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
[2]常斯強.重視高中英語文化差異教學——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J].商,2015,(08).
[3]周冬梅.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要滲透西方文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7).
[4]谷桃.淺談新課程理念下中西方文化差異與中學英語教學——試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差異背景知識[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4).
[5]周穎.跨文化意識滲透對高中英語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48).
(作者單位:松原市實驗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