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 221000)
蔡元培是我國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目前學術界存在大量關于分析蔡元培美育思想的著作與論文,主要集中在分析蔡元培中西方兼并的學習模式對蔡元培思想的影響;論證蔡元培美育思想中的觀點與整個美育體系之間的關系;探索其美育思想的現代化特征。本文擬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繼續探索蔡元培美育思想對當下社會文化建設的啟迪意義。
蔡元培是晚清的科舉進士,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時期,秉持救國救民的民族大計,投身教育救國之路,開啟新一代的美育。他的美育思想的形成基本按照他治學之路的過程發展的,這種從民族最根本的源頭加以研究,使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具有廣闊的文化視野。其在對西方文化的吸收和本土文化的傳承上,不僅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思想、美學理論,更注重從文化的視角來看待美育。在國內求學期間,俞正燮男女平等的觀念也影響著他思想的形成,認識民權的思想在心中生根;康德哲學對蔡元培思想影響很大,德國學者注重思想的啟蒙,追求人性的完善等觀點無一不影響著蔡元培,民國之后他強調從思想上來改良社會的種種弊端與此思想息息相關。蔡元培注重思想的啟蒙性,使其思想更具有文化價值,擴寬文化視野,形成了以思想文化的變革來改造中國社會的思想。
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在“尊古復古”的時代潮流中,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注重與現代社會的和諧發展。孔子是我國古代拉開美育序幕的第一人,孔子強調的是美育的道德教化作用,主張美與善的統一。儒家學派的另一代表人物——荀子重“詩教”與“樂教”,這兩者是兩個維度的象征,共同受制于理性,引導情感歸于社會的道德規范之中,使人的欲望得以及時控制,實現天下大治的正統思想。現代社會較之民國時期,無論在經濟、科學等物質文明方面,取得巨大變大,但精神文明的建設收效甚微,甚至一度出現精神發展停滯不前的狀態,主要表現為:第一金錢至上,道德之下,只為攫取個人最大利益;第二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快餐文明取代了古典文化傳統;第三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加重人們精神的負擔;第四,現代學校和家庭的壓力逼迫孩子成為一個個會做題的機器,忽視全面發展的時代性與必要性,培養缺乏靈魂的“人才”。現代社會的一切特征均是現代化快速發展的利弊反映,時代需要美育,美育是當今社會的“清潔工”,繼續指導人們按照美的規律完善自身和美化世界。
在當今物欲橫流的時代,人們熱衷于對金錢的崇拜與追逐,金錢至上的極端價值觀使現代生存文化面臨極大挑戰,需要美育進行修復,如現在的疫苗造假事件等。現代迫切需要美育進行道德教育。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的生活文化被賦予嶄新的定義,人們越來越追求在美感,一切形式在講究實用的同時,更多的是能陶冶情感。美育在現代的生活文化需求下,按照美的規律美化世界。蔡元培說道:“美育之道,不達到市鄉悉為美化,則雖學校、家庭盡力推行,而其所受環境之惡影響,終為阻力,故不可不以美化市鄉為最重要之工作也。”,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對現代城鄉的建設布局具有啟發作用,大到城市的建筑布局,小到鄉街小道的設施,無一不影響現代的城鄉構造,豐富我們現代的生活文化,都具有深遠意義。關于具體細節,蔡元培提到:“宜按全市或全鄉地面而規定大街若干、小街若干,街與街之交叉點,皆有廣場。”蔡元培的這一思想符合當下新農村建設,新農村文化建設是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文化的建設。雜草叢生的空閑場地被替換成現代人休息或健身鍛煉的場所;路邊有規則的綠化帶取代了雜亂的小草;美麗且具有文化宣傳意義的墻繪取代了傳統的紅磚墻壁。在城市建設發面,蔡元培認為:“民族學博物館,以使人知同時代中,各民族之美術,各有其特色。設美術展覽會……,設音樂院……,設公立劇院及影戲院……”,以上諸多想法在現代化的今天都得以實現,以一種形象的、有趣的方式人使人心靈得到放松,古人有“澄懷觀道”之說,寄情于山水,在審美主客交融時升華感情,性靈得到解放,尤其是道家,老莊鐘情山水,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注重自然對人的美育,現代人通過一系列的新型娛樂方式,更隨時、更自由、更便捷的放松心靈,精神得到陶養,身心都得到良好的發展。美育完善現代教育文化中出現的不平衡現象,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輔以感情伴其左右。蔡元培把科學與美術并舉,“就要求知識以外,兼養感情,就是治科學以外,兼治美術”旨在既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又要進行感情陶養,二者相輔相成。現代學校教育正在秉承美育思想,逐漸的開設美育課程,學校應該傳承這一思想,加強審美教育,豐富學生情感,可以為傳統的主科目增加幾分興趣,更好的治學,從而增加創新、勇敢、活潑的精神,更好的推動現代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