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業華,黃 超
(宣城市華菱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宣城 242000)
雖然我國已經成為世界電梯第一產銷大國,但是目前國內自主研發電梯能力相對薄弱。了解電梯行業發展現狀,才能夠更好的分析其發展趨勢,從而推動電梯行業更好更快的發展,與世界接軌。所以,本文的研究就是為了推動電梯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為我國與電梯相關行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
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使得人們對于住房的需求逐漸提高,工作環境以及居住環境對于電梯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大。電梯,作為高層建筑必不可少的垂直交通運輸工具,在當前的高檔小區以及寫字樓商場中隨處可見。房地產行業的興旺,拉動電梯行業的快速發展。但是最近幾年電梯行業發展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電梯從業人員的技術、數量等方面無法滿足市場發展的需求[1]。
2016年,中國電梯保有量、年增量、年產量已經連續多年領跑世界,電梯質量和安全標準均和歐盟接軌,有的標準甚至高過歐盟。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電梯生產國與消費國,伴隨著“十三五”城鎮化發展和制造業升級的機遇,以及我國民族電梯企業不斷加強自主創新、突破技術瓶頸,未來我國仍將是全球電梯設備,以及相關服務需求最大、生產力最旺盛的一塊市場。
如,2016年7月6日,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第60萬臺電梯出廠并交付昆明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經過30年的創業與發展,上海三菱已成為國內頗具規模的電梯制造和銷售企業,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已經連續多年保持高水平。上海三菱以顧客為中心,構建了“全面覆蓋、縱深發展”的服務體系,2015年公司年營業收入176億元,比合資初期增長300倍,出口電梯遍及俄羅斯、西班牙、意大利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些都表明我國電梯行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空間。
對于電梯市場而言,進行政府采購最為關鍵的就是市場的細分。相比外資企業對電梯行業的壟斷,就中標的實際情況來看,其本身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中標的大部分都是自主的優秀品牌。在進行市場的采購時,逐漸打破外資企業的壟斷,而最近幾年的采購特點在于:
第一,采購規模增長速度快。2011年電梯采購額為110億元,到2015年,采購額為250億元。
第二,華東區域電梯的采購數量占據全國首位。就公開的數據顯示,在2015年,華東地區的電梯采購數量達到全國數量的一半。
第三,保障房電梯采購是絕對的主角。大量保障房建設直接帶動電梯采購的需求。就相關數據統計來看,保障房項目建設對于電梯采購的需求量大約占據一半,每個月電梯采購排行榜中,保障房電梯項目采購量基本占據首位[2]。
電梯行業本身是服務業與制造業并重點行業,在電梯產品發展很早的國家,服務業占據60%以上,但是中國正好相反。由于國家在價格方面沒有明確,為了能夠贏得競爭優勢,就需要在競價和壓價的環境下,將維修費用進一步控制,或者是頻發偷工減料行為,這樣就可能導致電梯安全問題不斷出現。
就數據調查來看,在國內擁有電梯生產許可證的企業達到560家,但是整個市場的管理相對落后。并且因為企業沒有長期發展規劃的支持,導致自身產品的技術先進性、產品獨特性都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一味地追求價格,市場就會直接淘汰低端產品,最終形成優勝劣汰的局面。但是價格戰必定影響到市場的秩序,讓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讓企業無法擁有更多的資金去開展產品。就行業的細分來看,因為零部件生產的技術條件的限制,也無法取得較大的盈利空間。另外,企業議價能力相對薄弱,也會進一步影響其創新能力。
另外,住宅電梯在國內電梯市場中占據的比例較大。在2015年,我國呈現出持續低迷的市場經濟環境,這樣也會影響房地產市場,進而影響電梯行業發展。在2015年,我國房地產進入理性時代,這樣也使得電梯銷量上升放緩。相比2014年同期,2015年上半年電梯行業的訂單量呈現出平緩的趨勢,而2015年的下半年卻沒有明顯的變化,使得2015年電梯發展成為小于2位數增長,而這一情況還會一直延續到2016年。
與節能相比,使用者目前更為看重的還是電梯的安全性能。傳統電梯安全部件正在改用雙向安全系統,電梯使用的安全技術也在不斷擴大。將節能技術和其他安全技術相結合有利于提升產品品質,更容易進入采購商的視野。
電梯行業技術要求較高。今后一段時間內電梯技術將向著環保、驅動系統使用永磁同步無齒曳引機、產業信息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面對日益嚴峻的市場環境每個企業首先考慮如何生存。要生存下去就必須提高企業競爭力,在所能夠改變競爭規則的因素中,技術變化屬于最顯著的一種。如何在電梯技術方面保持領先地位從而保持企業的競爭優勢,國內電梯企業管理者必須制定一個企業電梯技術發展戰略,只有這樣,才可能在競爭中不被淘汰。
電梯產品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電梯行業應以更多的人文關懷,去進行產品創新和服務提升。特別是在后續維修服務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隨著第三產業規模在我國不斷的擴大,辦公樓以及營業用房的需求都在不斷的擴大。目前,我國的辦公樓新開房屋面積為24.56%,而商業營業用房為20.18%。并且,國家逐漸開始重視公共設施的建設,很多城市都開始新建軌道交通。就國家的實際發展來看,軌道交通在2020年會達到6 000 km,并且投資也會超過4萬億,也就是說在最近幾年會大幅度增加這一方面的投資。無論是針對公共設施,還是對于房地產而言,都為電梯行業創造了無限商機。
新設施的出現,讓電梯行業擁有持續發展的空間,同樣也使得其面臨新的基于。一般來說,通力、迅達等國外的品牌,其報廢年限為25年,而三菱、日立等則為15年。目前,日本占據的產品技術市場超過60%.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商品房的發展開始于90年代,所以,新裝依舊是其主要的需求來源,就短期的發展起來,電梯的實際需求也會直接影響基礎設施的建設[3]。
除開產品的銷售,在產品出現大幅度同質化的時期,品牌服務就成為關鍵。沒有營銷體系的支持,就會對服務效率產生影響,同時也會增加運營成本,最終影響企業本身的形象,同時也會影響客戶自身留下的印象。就目前電梯市場的情況來看,在高端方面可以跟上國際發展。但是就住宅電梯這一塊來看,服務水平依舊不達標,也會受到成本制約。所以,電梯公司是否可以獲利,住宅電梯服務的質量就是關鍵。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電梯行業的發展。目前,互聯網+在實現第三產業推廣的同時,也逐漸產生第一第二產業持續性的滲透。工業互聯網也逐步朝著新材料、新能源的領域前進,這樣也會將傳統的生產模式改變。“互聯網+”通過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的利用,就可以實現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入,這樣就有利于電梯行業實現商業模式創新,滿足降本增效的要求,這樣就可以在全社會之中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但是電梯行業想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注重人才的培養:
第一,加大宣傳。由于電梯行業面臨招生困難的問題,所以高校就可以長期在學校之中進行宣傳,并非到了招生的時候才選擇性的進行突擊。在當地的媒體,就可以實現正面的引導,消除社會的偏見。基于高端電梯宣傳的角度,就可以讓人們對于電梯的技術含量有一個全新的認識與了解,需要較多高技術人才的支持才可以滿足其發展需求。另外,比較工作人員的收入,電梯行業也屬于高收入行業之一[4]。
第二,校企結合,提升軟實力。作為學校可以要求擁有專業技術能力的電梯工作人員作為教學的專職教師,另外,適當的增加培訓力度,利用寒暑假的機會,前往相關的企業學習實踐知識,接觸最新的技術。在高職院校中,可以適當的提高人才培養的角度,可以將重點放置在電梯調試和維修保護方面,甚至可以是設計,讓學生接觸到更多具有高技術含量的知識。另外,與小型電梯企業彼此的合作,這樣在滿足社會實際需求的同時,也可以實現自我提升。
第三,分別培養,細分工種。在專業建設中,首先需要明確培養目標,明確專業建設的指導思想。其次,注重實訓基地建設,這樣才可以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讓人才培養與電梯行業的發展相互接軌。
總而言之,在我國,電梯依舊屬于朝陽行業,隨著經濟的告訴發展,電梯的數量也在飛速的增加,需要專業人才的支持。考慮到我國本身已經成為電梯大國,但是依舊處于初期的技術發展階段,無論是在制造方面,還是在安裝方面都跟不上發達國家的標準。未來的電梯行業發展必定會朝著標準化、科學化以及規范化的方向前進。所以,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機遇,不斷提升國家電梯實力。
[1]張仲琳.現代電梯技術的發展與創新[J].科技與企業,2015(12):197.
[2]龐承強,黃艷梅.電梯標準化發展現狀[J].中國標準化,2014(05):106-109.
[3]壽慶.淺談國內電梯節能發展現狀[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01):172.
[4] 劉登科.電梯技術最新發展趨勢[J].科技信息,2011(08):8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