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蘊宇 _ 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學
教育是使學生從未成熟狀態成長為成熟狀態的過程,這個過程中蘊含著許多成長的秘密。我結合我的一點教育經歷,嘗試探析學生成長的秘密。
讓學生樹立信心。學生是心智未成熟的個體,他們在遭遇未知或困難時會產生恐懼,這種恐懼會讓學生喪失繼續把事情做好的信心。學生的成長需要突破對未知或困難的恐懼,樹立信心。有一年,我帶著十幾名學生來到首都博物館,準備擔任學生志愿講解員。講解詞大概有一萬四千多字,要求全文背誦。有一次,我要求所有志愿者留下來進行脫稿練習,但是,R同學沒有來。我打電話問她為什么沒來,她說:“老師,對不起,我到現在只背下了前面三個章節……老師,其實我想……”我打斷了她的話,不讓她說出“退出”之類的話:“你背的已經很快了,我們都在等你,希望你能和大家一起去首博。”最后,在我的鼓勵下小R決定回歸隊伍,并堅定了做下去的信心。
給學生獨立成長的時空。學生的成長需要教師的指導,但更需要獨立成長的時空。作為教師,當看到學生遇到困難時,不一定必須馬上作出反應,或許可以選擇不為,給學生獨立成長的時間和空間。在首都博物館學習做志愿講解員的第二天,大多數學生已經可以面對游客侃侃而談,但是小R依然不行。我觀察到她一直在練習。非常用心、刻苦。因此,我決定不介入。有一次,一位年輕的母親帶著她的孩子走到小R身邊,孩子大概有四、五歲,正是充滿好奇心的年紀。我聽到這個孩子不停地問母親問題:“媽媽!中間那個大椅子為什么是黑色的?”小男孩指著御座問道。“刷的漆。”孩子媽媽回答。“不是漆,是紫檀木的顏色”小R忽然開口了。“什么是紫檀木?”小男孩兒自然地扭過頭去問她。“紫檀木是一種名貴的木材,用久了,顏色會變深。”小R有點緊張,可沒有停下講述。小R認真地解釋著寶座的結構和由來,時不時回答小男孩兒天真的問題,沒有一絲不耐煩。在她的耐心講解下,小男孩兒不再提問,專注地聽她講解,孩子媽媽也放下了手機,一起聽著小R的介紹。
讓學生大膽嘗試。學生的成長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但學生往往害怕在嘗試中犯錯。因此,教師要敢于創造機會讓學生大膽嘗試。小R的進步很大,但還有一個難題沒有解決——R同學不敢獨立帶團講解全場。我利用一個偶然的事情給她創造了一次機會。原來安排的是一位學生與她合作,一人講半場,中途交接。但當旅游團來了之后,那位學生臨時有事不能來了。我認為這是一次非常好的機會,所以沒有安排其他人頂替那名學生,而是希望小R獨立完成講解。剛開始,小R有點兒慌,但她身邊圍著幾十名游客,她的講解又不能停下來,于是她硬著頭皮繼續講下去。講著講著,我意外地發現,她一直以為自己講不了的下半場,很順利地完成了。
讓學生樹立信心、給學生獨立成長的時空、讓學生大膽嘗試是學生成長秘密的冰山一角,但也是撬動整個冰山的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