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維川
(甘肅省臨洮縣教育體育局,甘肅臨洮730500)
創新不僅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一個民族前進的靈魂。行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創新,可見只有創新才能不斷推動科技的進步與發展[1]。創新的主體在于人才,人才又在于培養,因此,從初中階段就開始培養學生,讓他們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從而成為創新性的人才,對于他們未來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為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分析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想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能力并不是通過一次活動或者一個實驗就能夠實現的,這是一個系統性的、比較強的工作,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盡量使用科學性比較高的、趣味性比較強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欲望,并且將創新理念滲透到每一節物理課中,根據教材的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以及想象空間,為學生創造一個敢于創新、樂于創新的學習環境[2]。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讓學生先找到自己不會的問題,然后自主分析這些問題,加上教師的引導,學生就能夠一步步的獨立解決問題,從而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例如,在教學《光的反射》這節課的內容時,這節課主要是要求學生了解光遇到鏡面會改變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從而形成反射現象;知道反射光也是以直線形式傳播的;人們利用光反射原理發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在課堂學習之前,教師可以給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并且記下自己不會的問題,如有的學生學習之后,對于光是如何傳播的、光反射的規律還不太了解。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給予學生提示,讓學生繼續深入思考并且創新,從而解決問題,最終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創新意識。
物理教師是物理學科教學的關鍵,只有教師具備良好的創新意識,才能在實際的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基本上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圍繞教師展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并且教師的教學思路也局限于單方面傳授知識,因此并不重視創新教育。也還有不少教師對創新教育還存在誤解,甚至認為創新教育就是與教材相脫節,這種教育觀念下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3]。為了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教師應該樹立先進的教學觀念,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能力作為教學的目標,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此外,教師還應該以教材內容為基礎,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并且將問題與教材知識點互相結合,鼓勵學生打破常規思維,主動參與研究。例如,在教學《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并分析數據,最后總結歸納得出規律。如此一來,便能夠充分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精神。
思維是大腦對客觀事物間接概括的反映,創新思維不僅能夠揭示客觀事物本質內在的聯系,而且還能夠產生出新穎的成果。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頭腦中舊的表象比較少,展現書本知識發生發展的教學過程,也就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過程[4]。從當前的物理教學模式來看,教師仍然只注重學生學習的結果,并不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使得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思維空間,就很難談得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想要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就應該重視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以創新思維去熏陶學生,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課堂上,教師還應該重視激勵學生去觀察、比較、實驗、歸納等,使學生能夠運用猜想與假設的方法解決問題,并且重視在教學中情景再現前人如何創造發明,讓學生走在前人走過的軌跡上,在失敗與成功中不斷磨煉,體會創造與成功的喜悅。例如,牛頓在伽利略等科學家研究的基礎上建立牛頓三大定理,這些都凸顯創新思維教育,有利于學生學會根據事實進行科學推理,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科學的創造能力。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實驗是物理學科教學的基本手段,有其學科的特殊功能:不僅能夠為學生學習提供良好的材料,驗證物理定理,并且還能給學生提供科學的思維與方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他們的探索能力。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勤于觀察,善于觀察,這都是創新人才應該具備的一種能力[5]。此外,教師還應該有目的、有步驟的從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方面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師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突出培養學生的探索方法,讓學生掌握具體的實驗做法,掌握基礎的實驗技能,并且還應該引導學生研究物理問題以及試驗方法,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能力奠定基礎。比如說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設計一些探索性的實驗,從而達到預期的培養創新能力的目標,并且更有利于給學生廣闊的空間,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探索以及創新欲望。這樣一來,學生在探索物理實驗規律的過程中就可以手腦并用,促進自身創新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