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穎,王祖星
(河北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天津紅橋區300130)
高校學生黨支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學生黨支部的工作就是直接針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載體。改進學生黨支部的工作方式,充分展示其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有助于加強高校基層黨建,有助于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按專業(學科)縱向設置學生黨支部的工作模式是打破年級界限,形成以老帶新的機制,即使有畢業生黨員因離校而退出支部。同時,支部學生黨員基本上都是統一專業,他們的學習生活軌跡大致相似,發揮朋輩互助作用,使支部更有戰斗力和凝聚力。因此,這種模式體現支部垂直管理的優勢,實現支部特色文化的延續、創新與發展。
專業(學科)縱向設置學生黨支部突出專業(學科)特色的黨建模式,實現了黨支部成員跨年級分布,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又可以提升專業或學科水平,激勵學生黨員努力學習,積極投身學術科研,形成“思想-學風-科研”的三位一體、傳承與創新并舉的工作理念。
目前基于專業(學科)縱向設置學生黨支部所面臨如下挑戰:由于縱向設置學生黨支部,涉及四個年級的不同輔導員老師,因此,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與學生黨建工作交叉而非一致。
縱向支部黨員屬于同一專業,其學習、科研、實踐活動相對統一,調動黨員對支部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將專業知識和黨政理論結合起來,使組織活動的內容能夠獲得拓展,而不再局限于學習文件和聽取報告。
黨建既可以強化專業知識的學習,又方便黨支部圍繞專業學習開展實踐活動,將專業能力的提升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
在縱向黨支部內部,學生相對交流,相互影響。共同搭建起良好的學風建設,并積極分享交流黨建專業基本知識。高年級黨員給予低年級入黨積極分子或黨員有效指導。黨支部學生黨員專業學習積極性,提高黨支部成員的學術創新能力,實現學生黨員的全面發展。
按專業(學科)縱向設置黨支部,充分考慮學科特點,將黨建工作與科研工作密切融合。
按年級設置黨支部,成立各學生黨支部,黨支部書記為各年級輔導員,學生中的正式黨員為支委委員,分別發展各年級黨支部,大一至大四的發展任務并不一樣,一般情況下大一和大四年級的發展任務是最輕的,大一新生剛入學,對這些知識還不是很了解,學生出于低階段的認識,一切要重新開始,大四學生則面臨著畢業及其他一些結業問題,主要是沒有更多的精力來發展新的黨員,所以導致了低年級正式黨員極少,往往無法組建黨支部,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把這少數的幾個學生拼湊在高年級支部。而大二、大三年級的發展任務重,導致了發展任務的不平衡性。另外,低年級正式黨員極少,往往無法組建黨支部,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把這少數的幾個學生拼湊在高年級支部。高年級支部對低年級黨員的情況完全不了解,這樣也就導致低年級黨員,尤其大一年級黨員沒有歸屬感,黨員意識薄弱,甚至出現只有參加支部大會時,才知道自己所屬支部的情況,從而大大削減了低年級黨員的先鋒作用,無法引領班級優秀分子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不利于黨員的發展。再有,由于高年級黨支部成員眾多,不同專業的黨員之間接觸少,造成黨員之間的了解不深,黨日活動、民主生活會等會議上,黨員表達意見機會少。按專業(學科)設置學生黨支部目前在高校黨建中數量少,主要是因為高校中普遍存在輔導員對所帶學生的日常工作均采取年級統一管理的做法,學生發展入黨也是如此。
探索構建基于專業(學科)縱向設置機制的學生黨支部工作模式,創新其運行機制,豐富其活動形式,有助于擴大黨建工作覆蓋面、影響力和增強黨組織凝聚力,促進培養高素質人才,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學工作一體化。
河北工業大學某學院已在實際工作中,按專業(學科)縱向設置學生黨支部,打破了同一專業不同年級之間的溝通局限,有利于年級間交流與協作,促進政治生態管理;有利于發揮高年級優秀學生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引導廣大黨員形成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有利于專業課教師有針對性的傳授知識,交流思想,加強了專業建設和提高,達到意識形態統一和教育引導的效果。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參與者和實踐者,學生黨支部要進一步探索和完善縱向設置黨支部的運行機制。
高校基于專業(學科)縱向設置學生黨支部,使黨建工作與學風建設、學術科研相互滲透;同專業(學科)教工黨支部和學生黨支部結對共建,充分發揮專業教師的職能和優勢,拓寬學生教育的渠道,在教學科研中有針對性地參與對大學生的培養和思想政治工作;縱向黨支部組織生活與科研學術活動的開展,將專業知識的學習融入到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黨建與科研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良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