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婷
(西北師范大學,甘肅蘭州730070)
漢字文化的豐富內涵,不僅體現在它們的創造過程中,更是在長期的使用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因此,有人將漢字比作是一座典藏無數的文化寶庫,更是一座磅礴恢弘的博物館。因為它不單單是記載歷史傳承經典的工具,更是承載歷史文化沿襲先人智慧的一種精神象征。
漢字中蘊藏著豐富的道德文化理念,是千年傳承下來的道德觀念最集中的體現。古人崇尚“天圓地方”的理念,因此漢字都是方方正正的,而這種方形的漢字又代表著棱角分明的生活態度,更是一種端正精神的沿襲。在古人的世界觀中,天地萬物都是有章可循的,因此地面上的一切都是方方正正的,小到桌子大到房子,甚至是一些有著特殊象征意義的場地也都蘊含著正直團結的文化理念。比如“信”這個字,人加言才為信,意思就是人要對說出的話負責任才能算作是有誠信。一言九鼎,言而有信,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詞語都表露出了漢字背后的文化意義,同時也展現了祖先對道德文化內涵的深刻理解和總結。
再如,漢字“忠”,拆開來看就是心居于中,是對忠誠這種道德品質的良好詮釋。而“慎”字,則是由真心和守德共同組成的,背后也是傳承了幾千年的美好品質。
此外,還有最為典型的漢字“清”,從水以青,這是借用了水的清澈,無云顯青的天空呈現一片明凈的意思,因此這個字多被用于指代人的品行高潔,德行出眾。比如成語“清心寡欲”,還有李白的詩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都是取其品性良正之意。而“清”字也多同廉政一起使用,“清廉”或“清正”都是人們對官員最高的評價,所謂“正本清源”也是如此。
漢字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不單單是表現在文字背后的蘊意,也有著一音多讀下文字的伸展性。一音多字的現象在漢字中非常普遍,古人也將這種特殊的同音字賦予了更多的文化氣息。而借助同音字來表達吉祥祝福的意思,更加符合人們含蓄內斂的性格。例如在年夜飯上,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吃魚,這也是因為“魚”同“余”的讀音相同,能夠代表著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再如,人們經常會在家里或者是車上懸掛如意這種裝飾物,也是因為其中蘊含著萬事如意和平安如意的良好愿望。
除了同音字中飽含的美好祝愿,也有一些漢字代表著傳統文化中的風俗習慣。比如新人結婚時,經常會在床上放一些花生大棗和桂圓,這就是引用了“生”和“貴”以及“棗”的諧音,寄意著早生貴子的殷切盼望,并且新人的捧花或者是新房的裝飾也多用百合,也是取其有“百年好合”的美意。在這些風俗習慣的背后,無一不是傳統文化的深厚蘊藏,而這又都是通過漢字來彰顯的。
不同的漢字有著不同的含義,背后所代表的傳統文化也有所不同。而這些又是我們祖先在造字時候所融入的深厚文化,他們將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以及思維理念等種種因素納入到造字過程中,因此賦予了每一個文字獨有的形象,這也是人們將文字稱為是“活化石”的主要原因,而沿尋著文字的形體特征,又能夠追溯到它背后所承載的雄厚文化信息,是祖先在長期觀察和思考的過程中,對事物本質的一種表達,是先人智慧的凝結。比如“孝”這個字,上面是一個“老”字的頭,下面是一個“子”,意為一個孩子支撐著一個老人,也就延伸為現在我們通常所說的盡孝心,孩子贍養老人的意思。自漢代以后,社會對孝的重視愈加高漲,對不孝的子女甚至會進行定罪和處罰,這同當代法律中規定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時一脈相承的,都表現出了中華民族以孝為首的優良傳統美德。
再如,漢字中的“姓”的意思演變,就彰顯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古代婚嫁制度的進程?!靶铡边@個字分開來講的話就是一個女一個生,即“姓,人所生也”的意思。姓氏通常代表的是一個家族的名稱,同時也是一種血統的記號。但是這個字卻從女,顯然是同如今大多數隨父姓的習俗所不同的。而原因主要是在遠古時期的母系社會中,實行的群婚制度,很多人都是只知道母親而不知道父親,在這種婚姻體系下,從母姓自然也就成為了確認家族關系的重要措施,因此這個“姓”字的背后就是中國古代傳統風俗的展現。
與此同時還有“婚”字。根據許慎《說文解字》一書中的記載,古人成親行禮講究在黃昏的時辰,即“禮:娶婦以昏時”就是這種意思,因此取其“昏”字。而“婚”就是在昏時迎娶女子的含義,屬于會意而成的漢字,“日落成婚”也就成為了一種傳統的習俗,至今也在一些地區的婚姻嫁娶風俗中沿襲著。
漢字作為當時社會文明程度和認知水平最直接的反映成果,是我們同古人進行對話的最有效手段,也為我們繼承古人智慧傳承悠遠歷史文化創造了條件。比如北京奧運會“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就是充分利用漢字極具表現力的特征,在融入傳統書法和繪畫的基礎上,賦予“京”這個文字更多的動感和寓意,既表現出了奧運會的精神,又彰顯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獨特的魅力,給人們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贏得了全世界的贊譽。
再如一些大學在進行?;赵O計的時候,也會借助漢字來表達文化意境,諸如北京大學的?;眨怯蓛蓚€篆體的“北大”上下排列組成的,“北”字寓意著兩個靠背而立的人,而“大”則是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象征著北大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也代表著北大應當承擔起開啟民智的偉大重任。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產業的進步,實現文化自信,復興傳統文化的進程也在不斷的加快,因此必須要加強對漢字文化的研究重視,要不斷挖掘漢字背后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創造出更加新穎的視覺觀賞效果,將漢字的文化精神真正傳承下去,歷久彌香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