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本刊記者 周瑞豐 通訊員 孔雪梅 廖小歡 圖 |劉汪洋 受訪者提供
近日,重慶榮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即將掛牌的消息在榮昌傳得沸沸揚揚。
“聽說高新區即將掛牌了?”榮昌區養豬專業戶郭平在和記者對話中拋出了懸在心中許久的疑問。近幾年“榮昌豬”越來越火,“我現在每月能賣約1000頭榮昌種豬,加上含有‘榮昌豬’血緣的榮二元豬,年銷售量可以達到10萬頭。”
讓郭平期待的是,如果榮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掛牌成功,她的“榮昌豬”銷量還可再翻一番。
事實上,等待這一利好消息的遠不止郭平一人。
“熊貓豬”淪陷
Once Getting Frustrated
“三十多年前,我13歲,就開著卡車送‘榮昌豬’,走川藏線把豬運往西藏。”與郭平同歲的李建見證了“榮昌豬”往日的輝煌。“那個時候過春節,家家戶戶買豬肉,殺年豬都是奔著‘榮昌豬’去。”
誰也沒想到,2000年,“榮昌豬”的市場遭遇瘦肉率高的外種豬“重創”。
為追求經濟效益,在榮昌,無論大中小型養殖場,還是散養戶,都開始轉為飼養瘦肉率高的外種豬。各大超市及菜市被各種各樣的外來白條豬肉搶位,脂肪含量較高的“榮昌豬”價格一路走低,漸漸沒了蹤影。

國家級重慶(榮昌)生豬市場電子交易中心
看著養殖戶紛紛轉向飼養白條豬,讓當時還未坐上榮昌現代農業畜牧業管委會副主任位置的周邦玉很是無奈。“外來白條豬生長周期短,幾個月就能出欄,飼養成本低等因素,讓養殖戶對‘榮昌豬’不怎么‘來氣’(感興趣、上心等意思,編者注)了。”

國家級重慶(榮昌)生豬交易市場全國生豬優勢產區交易上線儀式
之后幾年,李建常獨自去“榮昌豬”文化廣場轉悠,腦中浮現著《榮昌縣志》中描寫的每一個關于“榮昌豬”的細節:“榮昌豬”擁有400多年歷史,肉質香嫩,“健如剛鬣色如銀,烏鬼烏金謾比倫,自是太平多瑞物,糟糠風味宜嘉珍”。
和李建一樣常在廣場出現的還有另一個人,重慶畜牧科學院養豬研究所所長郭宗義。因為有著矚目的黑眼圈,“榮昌豬”又被稱為“熊貓豬”。看著一波一波外地游客與可愛的“熊貓豬”雕像合影,郭宗義深信,位列世界八大名豬、中國三大名豬的“榮昌豬”不會沉淪太久,因為“熊貓豬”的血統還在。
2007年的拐點
A Turnover in 2007
2007年,榮昌母豬的市場占有率從90%下降到60%,母豬與公豬的數量急劇減少。幸運的是,同一年,市場風向悄悄發生著變化。
“‘榮昌豬’的肌間脂肪含量在4%左右,而瘦肉型豬的肌間脂肪含量才2%,‘榮昌豬’的口感更好。”西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院長黃勇富教授認為,大眾對優質口感的追求讓“榮昌豬”突然間有了很大的市場潛力。
市場回歸了,豬種卻少了,誰能將“榮昌豬”珍貴的血統保留下來,這是擺在黃勇富和郭宗義面前的問題,也是擺在榮昌畜業發展道路上的一道難題。幾經波折,2014年,“榮昌豬”資源保護場孕育而生,這是榮昌唯一的市級保種場。
“我們常年存欄600頭能繁母豬,每年會有8000頭‘榮昌豬’出欄,用于供種的達到了4000頭。”“榮昌豬”資源保護場負責人張廷科說,公司也在周圍農村散養公豬,每個月向周邊農戶補貼800元,確保公豬的血緣不斷。
“放眼榮昌,我們建立了保種場、保護區、以及遺傳資源冷凍庫三級體系,現在對‘榮昌豬’的血統保護手段比較豐富,打通了從基因保存、配種到養殖的整個通道。”郭宗義對“榮昌豬”的保護現狀深感滿意,但在市級與國家級保種實力之間的權衡,國家級保種場更勝一籌。
“目前,在國家級資源保護場有180頭母豬,30頭公豬,10個血緣,遠超國家6個血緣,100頭母豬的要求。”郭宗義透露,加上保護區內和農村散養的公豬,公豬的數量已經比多年前增加了一半。“榮昌豬”的保護最重要的就是保留公豬,這樣才能保證血緣不斷。

市級“榮昌豬”資源保護場為“榮昌豬”血緣的保護立下汗馬功勞
國家級與市級資源保護場走上前臺,使“榮昌豬”的數量逐漸恢復,國內生豬市場上再次成批次地出現了“榮昌豬”的身影。據榮昌區畜牧局統計數據,截至2016年,全區能繁殖母豬存欄11.8萬頭,生豬出欄達到88萬頭。“榮昌豬”養殖規模占全區種豬數量的80%。
互聯網的動力
An Engine Powered by Internet
在“榮昌豬”資源保護開發的另一邊,國家農業部批準的全國惟一生豬交易市場在榮昌已突破年總交易額350億元。榮昌發改委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7年1月,生豬交易平臺日交易量達到5萬頭以上,交易范圍覆蓋全國31個省市。“榮昌豬”和全國的生豬及仔豬一并在交易平臺上“飛”了起來。
在《國家級重慶(榮昌)生豬交易市場建設情況報告》中,對生豬交易平臺的功能制定了精確的定位: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打造的生豬在線產銷平臺,成為我國生豬全產業鏈集綜合交易與數據、金融、管理為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
“現在‘榮昌豬’的市場不斷看漲,我們養殖戶也有了信心,平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最佳的銷售體系,我考慮今后還要擴大養殖規模。”郭平想起自己一點點積攢下來的客戶,盤算著該怎么擴大規模。
“全國的生豬市場交易數據,每天在這里實時顯示。生豬價格的波動情況,為榮昌發展生豬產業提供了最權威的數據解讀。”交易市場負責人楊智解釋,平臺看似與養殖戶的距離比較遙遠,實際上是通過一系列透明化運作,保證了養殖戶的實際利益。
“我們也在培養一些高新企業,對生豬進行集中銷售。”周邦玉說,最近他們正在嘗試利用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推出“豬聯網”和線上交易平臺“豬交所”,實現“線上+線下”交易。
2016年10月底,48個“榮昌豬”微信專用表情包陸續上線。這正是榮昌為定位精準用戶,利用互聯網線上營銷做的又一次新嘗試。短短120天,表情包下載量近17萬次,累計發送量超過100萬次,這樣的數據為榮昌豬“觸網”,拉開了一個口子。
線上線下的組合拳,打得扎實。當年,重慶生豬網上交易已經突破300個億。今年重慶兩會期間,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作客新華網,又提出了新的目標,“榮昌依托國家生豬市場,做大農產品交易、期貨規模,拓展金融服務領域,力爭實現交易額2000億元,建設全國生豬交易結算中心。”

“千億級”生豬產業,僅靠賣生豬遠遠不夠。曹清堯還深入淺出地闡述了榮昌生豬產業鏈的架構:“榮昌的畜牧業應該圍繞生豬構成一個架構,帶動機械加工、飼料生產、獸醫獸藥等相關產業發展。通過‘接二連三’,形成一個完整產業鏈。”
國家級園區的重量
Importance of Nation-Level Zone
2016年,榮昌以板橋園、廣富園、榮隆園三個組團構建的市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獲批設立,同年,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蜂擁而至,成為生豬產業發展的助力軍。
今年9月13日,有市民向榮昌區政府去信,公開詢問榮昌國家級高新區的掛牌時間,這封信短短一小時便收到了回復:“目前,申報國家級高新區的籌備工作早已完畢,并已通過科技部高新司的驗收,現待國務院各部委共同會簽并上報國務院批復確認后即可掛牌國家級高新區。”
園區內入駐的企業,同樣對掛牌消息格外敏感。目前入駐園區的生物獸藥GMP企業達到18家,動物精準營養企業達到26家。
“我們針對的是畜牧產業的疫苗研發,從產值上來看,入駐園區的選擇是對的。”重慶澳龍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伏剛說,公司年產值達到了1.5億,榮昌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更有利于企業開拓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外市場。和伏剛一樣,看中未來園區“紅利”的企業還有不少。在重慶市農委許處長的印象中,全市有大約三分之一的獸藥企業都在高新區里。
榮昌把畜牧產業作為主導來發展工業園區,在國內雖尚屬首個。但許處長卻很看好這個園區,他掰著手指盤算著:一是日泉農牧、天兆等大型企業的入駐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二是“榮昌豬”保種,催生基因公司、研發高科技才人落地榮昌;三是生態綠色飼料廠家圍著豬兒跑;四是獸醫藥企業密集型發展等。這些產業集群形成了一條強大的產業鏈,包含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榮昌區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常曉勇認為,高新區是榮昌產業發展的“第一平臺”。他在2016年的“渝洽會”上表示,隨著食品醫藥、獸藥飼料等5個300億工藝集群的建設,以及生物科技等領域產業鏈和價值鏈向高端延伸,“榮昌制造”會變得更有競爭力。
來自榮昌發改委的數據證實了常曉勇的判斷。2016年,榮昌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640億,企業自主研發的產品已銷往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國最大的飼料獸藥生產加工基地、集散地和全國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
2017年3月,曹清堯對高新區提出了明確定位。“用抓工業的辦法抓農區畜牧業,用集約的辦法提升農牧業效益,用辦園區的辦法輻射解決三農問題。”有了精準的定位,榮昌建設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目標,逐漸變為了現實。
大數據的新起點
A Brand-New Start of Big Data
榮昌高新區正在等待掛牌,但其豐益的產業布局中,又將有一個大動作。一份來自榮昌現代農業畜牧業管委會的內部資料顯示:2017年8月31日,榮昌區政府向重慶市政府上報建設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的請示。隨后,市政府同意并致函農業部支持重慶市榮昌區建設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

榮昌高新區內的榮昌創新發展中心
9月5日,在高新區發展及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建設工作座談會上,曹清堯指出,“圍繞生豬全產業鏈廣泛收集各類信息數據,將全國生豬信息數據全部匯聚到榮昌來,讓榮昌真正成為最‘全’的生豬大數據中心,增強榮昌引領生豬產業發展的話語權。”9月13日,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建設工作組成立,目前,項目可行性報告正在編制當中。
“大數據中心建設勢在必行。”周邦玉表示,385家企業入駐園區,依附于整個生豬產業鏈條之上,但生豬企業交易信息不對稱,市場淡旺季周期變化等,都將成為鏈條上的薄弱環節,“及時、連續、實時、真實交易產生的數據,是未來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坐擁全國生豬交易平臺,榮昌并不缺數據。不過,不缺數據,并不代表能用好數據。周邦玉說,“如果有實時數據監控,并把數據加以分析,包括豬肉價格周期性波動,生豬出欄量的增減等等信息,對養殖戶調整來年的養殖規模有重要的指導性。”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將在管理、查詢、分析等各個環節,為畜牧養殖、畜牧生物醫藥等一、二產業提供數據服務。未來,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掛牌落定后,生豬畜牧產業鏈條上的企業,也都有了可以利用的數據血液。

重慶澳龍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產品生產線
周邦玉把大數據的運用比作一個新起點,在發揮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優勢之上,大數據中心的落地必將成為榮昌畜牧經濟的核心資源和最大競爭力。人們有理由相信,在大數據中心助推下,“榮昌豬”的全產業鏈將走上高速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