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碩穎
(內蒙古自治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自古以來黃金一直被視為具有儲備價值的貴金屬。然黃金是怎么來的那?其實黃金主要來自于大自然。世界上的黃金寶藏主要以巖金和沙金兩種形態蘊藏于地下。在我們,不僅僅巖金礦儲量可觀,砂金礦資源也非常豐富。依據地貌特征、成礦環境等因素,可將我國砂金礦床劃分為七個大的區域:興安嶺中低山區砂金分布區域;東北東部與魯東低山丘陵區砂金分布區域;大青山—燕遼中低山區丘陵區砂金分布區域;秦嶺淮陽中低山區砂金分布區域;華東南低山與丘陵區砂金分布區域;青藏高原與橫斷山系砂金分布區域;西北區砂金分布區域。
通過對砂金礦的分析,現存的砂金礦基本上有以下幾種類型:①沖積型河床砂金礦:這類砂金礦是在流水的作用下形成并直接分布于河床或河床底部砂礫石層中的砂金礦。其特點是砂金礦的賦存部位必須與現代河床的分布位置密切相關。②沖積型河漫灘砂金礦:這類砂金礦是在流水的沖積作用下形成并賦存于河漫灘堆積物下部的一種砂金礦。該類砂金礦較為穩定,可分布于大、小河谷中。③沖積型階地砂金礦:這類砂金礦是老河漫灘砂金礦的殘留部分,也就是當時河谷下切時沒被挖深或側向侵蝕作用所沖刷掉的部分。這類砂金礦多分布于河漫灘的一側或兩側,其保留的完好程度與該地區的新構造運動特點有關。④沖積型河灘砂金礦:這類砂金礦是在流水搬運過沖中的一些細小的鱗片狀金粒被帶到很遠的下游在適當部位沉積匯聚而成的砂金礦。這類砂金礦的特點是金粒較小并且極不均勻,多分布于沉積物上部。⑤巖溶型砂金礦:這類砂金礦是在巖溶地貌區,由于流水的沖刷、溶蝕、搬運、分選或自身重力下降,使得砂金富集于有利部位而形成的砂金礦。這類砂金礦多形成于巖溶地貌區。⑥洪積型“V”谷砂金礦:這類砂金礦是在“V”谷中由于洪水的沖刷、搬運、分選、沉積在有利部位形成的砂金礦。這類砂金礦的特點是谷底較窄,多呈“V”型,儲量相對較少,礦體不穩定,但是埋藏較淺,離水源較近。⑦冰磧砂金礦:由第四系冰川(水)作用形成的砂金礦,金被夾在大量的冰川(冰、水)泥礫當中,賦存于河谷底部而形成的砂金礦。
在砂金礦的分布規律上不難看出,砂金礦多賦存于低山丘陵地區,并且多位于近或緊鄰大型山脈的丘陵地區。因此推斷,砂金礦的成礦受地形、地貌特征的影響很大;從砂金成礦的原動力分析可知,有坡積成礦的情況、有沖積成礦的情況等等。
由此可知,其成礦原動力可以是重力、水流沖積、洪水沖積、湖泊沖積、冰山攜帶、海水沖積等多方面原因產生的,由于原動力的不同,形成的砂金礦類型也不盡相同,因此砂金礦的成礦與其原動力也有一定的關系。
地貌特征:礦區主要地貌以低山丘陵地形為主,地形起伏平緩,標高1550m~1650m,相對高差30m~100m。地貌形態較簡單。
按成因類型,礦區屬構造剝蝕、剝蝕堆積及冰磧地形等三種類型。按形態分又可分為丘陵和洼地。
Ⅰ、構造剝蝕類型:形態上屬緩坡低山丘陵,區內大部分布,巖石主要由長城系白云鄂博群尖山組千枚狀板巖、粉砂質板巖、變質粗粒長石石英砂巖及二疊系花崗巖類所構成,丘陵頂部大都呈渾圓狀及長條狀,比較平坦,邊坡較平緩,為4°~10°,丘陵起伏不大,為淺溝所切割,起伏高差在3m~7m,起伏大者可達10m,地形標高1590m~1630m。Ⅱ、剝蝕堆積類型:剝蝕堆積類型在礦區內零散分布,主要分布于礦區南部,按其形態可分為丘間溝谷洼地及丘間淺溝等兩種地貌形態,現將兩種形態的特點敘述如下:
Ⅱ-1、丘間河谷洼地:分布于礦區區外北部,哈泥河-石哈河地帶,河谷呈近東向西南方帶狀延長,地形向西南向降低,為區內地形較低洼地帶,屬季節性河流。河谷較窄,河漫灘不發育,河槽寬20m~50m,河槽兩側為河漫灘,地形較平坦,寬窄不一,寬度60m~550m,由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砂礫石堆積而成。
Ⅱ-2、丘間溝谷洼地:主要分布于黑腦包一帶,呈條帶狀延長,洼地內地形較平坦,兩側微向中心傾斜,與丘陵呈緩坡相接,由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層堆積而成。
Ⅱ-3、丘間淺溝:分布于丘陵地帶內,溝底地形略平坦,微向中心傾斜,兩側與丘陵呈緩坡相接,寬度50m~200m,長度100m~300m,由第四系更新統堆積組成。
Ⅲ、冰磧地形,冰磧堆積丘陵地貌類型,廣泛分布于勘查區中部、南部。其形態為丘陵、丘間帶狀溝谷洼地。巖性主要為第四系更新統砂粘土、砂礫石組成。冰磧丘陵:廣泛分布于礦區大部分,丘陵頂部呈渾圓狀及長條狀,較平坦,邊坡較緩而平直,邊坡角一般5°~10°,為淺溝所切割。丘陵起伏不大,高差約2m~6m,地形標高1560m~1580m,冰磧丘陵由第四系更新統砂粘土、砂礫石所構成。
冰磧礫石層,一般呈圓形或渾圓形;礫石成份復雜,半固結,固結物為泥砂;分選性差,層理不明顯。冰磧礫石層為區域主要含金層。
含礦層位:礦區分布一套中更新統冰磧的泥砂礫石層,主要由含泥的砂礫石組成,半膠結,分選性差,其中泥砂比1:3,砂砂礫比為1∶1。
厚度1m~79.5m。呈棕黃色-灰綠色,由冰川漂礫或冰磧條痕石、壓坑石、馬鞍石、猴面石等泥礫組成,礫石磨園度好,一般呈圓形或渾圓形。礫石成份復雜,主要有石英巖、花崗巖、混合巖,次要的有花崗片麻巖、變質砂巖、板巖、脈石英及火山巖等。半固結,固結物為泥砂。無分選性,一般層理不明顯。
依據該礦床第四系含金地層的成因、地貌單元,按成因類型確定該砂金礦床的成因類型為沖洪積型砂礦;按形態類型確定該砂金礦床的成因類型為河漫灘砂礦;從其礦體圍巖以及形成過程考慮,其成因類型為冰磧砂金礦。
綜合以上因素,初步推斷該區的砂金礦類型為沖積型河漫灘冰磧砂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