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犁,馬有臣
(甘肅省地質礦產開發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甘肅 張掖 734000)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實驗儀器靈敏度的增強,市場對土工實驗的要求更高。目前,對于工程建筑安全性的把控不僅僅局限于建筑的邊坡是否穩定、建筑區是否存在地面塌陷等問題,更是深入到了重金屬元素對土工性質的影響。本文依據前人研究成果,結合實際土工實驗研究經歷,簡要的分析了重金屬元素如Cr3+、Zn2+、Cu2+等對土體工程性質的影響。
土體的物理性質主要表現在酸堿度、界限含水率、黏粒含量、易溶鹽總量、顆粒相對密度、滲透率以及陽離子含量等指標[1,2],不同性質的土體具有不一致的指標含量。當重金屬陽離子如Cr3+、Zn2+、Cu2+等通過水體污染、淋濾等作用滲入后,污染區域的土體就會發生變化,由于金屬陽離子的過渡滲入,顆粒與水體之間發生化學反應,致使土體中的基本組分發生明顯的改變,導致土工性質也隨之變化。
總的來說,重金屬元素如Cr3+、Zn2+、Cu2+等污染的土體具有土體中顆粒相對密度減小的特征,當重金屬陽離子的滲入量小于0.1%時,土體中顆粒相對密度基本保持不變;弱滲入量大于0.1%,土體中顆粒相對密度逐漸減小。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未污染的土體中易溶鹽和陽離子含量達到了化學平衡,隨著重金屬陽離子的滲入,打破了原始的化學平衡,其他金屬陽離子被金屬元素置換出,從而形成更過的易溶鹽類,這些易溶巖類的密度要小于土體中顆粒的密度,因此,隨著重金屬元素污染的增加,土體中易溶巖類含量也越來越多,導致土體的相對密度逐漸減小。
不同的重金屬元素對土體的液塑限及塑性指數的影響程度不同,如Cr3+對土體的塑性指數影響較大,而Cu2+、Zn2+對土體塑性指數影響較小,是由于隨著重金屬元素的污染加劇,土體逐漸由粉質粘土變化為粉土,致使土體中黏粒含量減少,從而引起土體中結合水的變化,最終表現為塑性指數的減小。
對不同滲入量的Cr3+、Zn2+、Cu2+污染土在含水率為14%、18%和22%時進行了側限壓縮實驗,實驗結果顯示:上述三種重金屬元素污染均對土體的孔隙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總體上隨著Cr3+滲入量的增加,土體的可壓縮量逐漸減小,壓縮模量增大,孔隙比變化量減小;隨著Zn2+和Cu2+滲入量的分別增大,二者對土體的影響相似,均使得土體的可壓縮量逐漸增大,壓縮模量減小,孔隙比變化量增大。
通過土工試驗表明,Cr元素滲入土體后,與土體中的水體發生了化學反應,水解為Cr3+和帶正電的水,且帶正電的水呈酸性,在靜電作用和陽離子交換作用機制下,使得土體中的顆粒結合了大量的Cr3+、水,從而產生較大直接的團聚體,導致土體的可壓縮性減小,并且伴隨著Cr3+的不斷滲入,這種化學反映更加明顯,致使產生更多類似的團聚體,其壓縮量也就越來越小。Zn、Cu元素滲入土體后,也與土體中的水體發生了化學反應,水解為Zn2+、Cu2+,與土體中的碳酸鹽在酸性環境下生成堿式碳酸鹽,在范德華力的作用下結合在一起,導致土體中的孔隙增多,且其有效膠結量不斷減小,從而致使土體的可壓縮性逐漸增大,其壓縮量也隨之增大。
對Cr3+、Zn2+、Cu2+污染土在滲入量為0.0%、0.1%、0.5%和1.0%及 圍 壓 為100kPa、200kPa、300kPa和400kPa條件下分別進行三軸固結不排水試驗,實驗結果表明:Cr3+、Zn2+、Cu2+污染土與未污染的土體具有相似的抗剪強度曲線變化趨勢,均表現為應變硬化性曲線。隨著Cr3+滲入量從0.0%逐漸增加至0.1%、0.5%和1.0%,Cr3+污染土體的粘聚力逐漸降低,內摩擦角逐漸增大,致使污染土體的抗剪強度逐漸增加,其抗剪強度相應增大。根據實驗表明,Zn2+、Cu2+污染土的抗剪性質與Cr3+污染土的抗剪性質差別較大,主要體現為隨著Zn2+、Cu2+滲入量的增加,污染土的粘聚力逐漸減小,且Zn2+污染土的減小幅度小于Cu2+污染土的減小幅度,二者的內摩擦角略有增加,并具有Zn2+污染土的內摩擦較增加幅度大于Cu2+污染土的特征,總體上均小于Cr3+污染土的增加幅度。
土體的微觀結構主要表現為礦物成分、孔隙形狀、顆粒形狀及其顆粒間的接觸方式等方面,宏觀上表現為物理性質的差異[2]。土體中礦物顆粒的排列方式及接觸關系等均可影響土體的孔隙率、含水性以及固結程度、抗壓抗剪強度等性質。因此,微觀結構變化對于解剖土工性質的變化至關重要。本文利用掃描電鏡手段對Cr3+、Zn2+、Cu2+污染土、未污染土體及其不同程度的污染土進行了比對分析,認為相對于未污染土而言,不同污染程度的污染土體的微觀結構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并隨著Cr3+滲入量的增加,土體孔隙中的鈣質成分及黏性膠結物逐漸減小,致使顆粒間孔隙增大增多;隨著Zn2+、Cu2+滲入量的增加,致使顆粒間的連接方式發生改變,其孔隙也明顯增大,孔隙數量也逐漸增多,這是由于Zn2+、Cu2+的侵蝕作用致使顆粒間的填充物布滿細小密集的孔隙,導致顆粒與顆粒之間的接觸逐漸變得松散,進而增大了孔隙直徑。
通過上述土工實驗可知,Cr3+、Zn2+、Cu2+污染土與該區未污染土體相比而言,其物理化學性質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顯著變化,一般情況化,污染程度加劇,土體中孔隙水的PH值越低,土體中的顆粒相對密度逐漸減小,且具有Cr3+污染土變化幅度大于Zn2+、Cu2+污染土的特征;由于重金屬陽離子的絮凝作用,污染土體中的黏粒含量逐漸減少,粉粒含量卻逐漸增多;隨著污染程度的增加,污染土體的液塑性變化越明顯,其中Zn2+、Cu2+對土體的液塑性變化影響較小;隨著圍巖的變化及其污染程度不同的變化,得出Cr3+污染土的壓縮變形隨污染程度增強而減小,壓縮模量逐漸增大,其抗剪強度增強,而Zn2+、Cu2+污染土的壓縮變形隨污染程度增強而增大,壓縮模量逐漸減小,抗剪強度略有增強。
[1]劉剛.重金屬離子對黃土工程性質的影響[D].陜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
[2]夏磊.重金屬污染土的工程性質實驗研究[D].安徽:合肥工業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