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生, 郭收庫
(陜西理工大學 管理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0)
管理強調實踐的屬性[1]決定了管理類人才培養的應用型導向。可以說,應用型人才培養是管理學科的核心要求[2]。我國各高校在探索管理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現途徑和手段方面,形成了兩種模式:一種是通過校企聯合[3],試圖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之間的有效匹配,這種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訂單式”人才培養[4];另一種是高校通過增設或加大實踐(實驗)教學的比重,以期實現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分析這兩種模式,其中校企聯合模式存在的問題是,高校人才培養,尤其是本科管理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厚基礎、寬口徑”的要求[5]往往與某一具體企業人才需求的專業化存在矛盾或沖突,在校企聯合缺乏足夠深度和廣度的情況下,這種矛盾和沖突會變得極為突出。而高校強化管理學科實踐(實驗)教學的模式基本上是一種“大批量”必修模式[6],加之管理學科實踐(實驗)教學往往以單一專業為基礎,使得這種模式與管理類畢業生就業及職業生涯發展的多元化[7]、企業對管理人才需求的動態化[8]存在較大的矛盾。
解決上述兩種模式存在的問題的一個基本思路是,構建基于校企聯合的綜合性虛擬仿真實踐教學中心[9]。企業在管理培訓和咨詢方面的需求,以及國家在高校實踐(實驗)教學方面的加大投資,為這種基地或中心的建立提供了可行性,同時也提出了如何實現中心的有效運行的問題。
基于校企聯合的管理學科虛擬仿真實踐教學中心的運行是典型的任務導向,即滿足企業管理培訓或咨詢的需求,并滿足管理學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這就決定了其核心工作就是虛擬仿真實驗的設計。當前,各高校管理學科虛擬仿真實驗設計有兩種基本思路。
這種思路通過運用教學軟件和沙盤模擬系統,如用友公司開發的ERP教學軟件、金蝶公司開發的工業企業沙盤模擬對抗系統等,模擬企業生產經營[10]。通過學生構建經營團隊、角色扮演,實現對虛擬企業經營的決策模擬和對抗,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這種實驗設計思路以現有的商業軟件和對抗沙盤為基礎。應該說,無論是實驗設計還是實驗運行,均有專業的軟件公司指導,其效果也得到了一定的驗證。但通過調研和實驗實施來看,這種思路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部分學生對所扮演角色認知的模糊性,如學生往往對軟件的財務管理、會計核算模塊對應的角色及任務認知比較明確,而對生產系統、研發系統、人力資源系統等的角色和任務認識不清。二是相比較企業級的軟件,這類教學軟件為了便于實驗的開展,往往通過文字或條件描述的方式,簡化生產、營銷等環節,容易導致學生對相關企業職能的認知出現偏差或誤解,形成這種實驗就是“研究怎么花錢”的觀念,甚至出現部分團隊為了避免決策失誤所產生的“不利”的實驗結果,故意減少生產投入或不遵守實驗規則,從而實現在模擬經營期結束后,自己的團隊仍有比較多的“賬面”資金結余。
這種思路通過構建跨專業綜合實訓和實驗平臺[11],設計綜合性的實驗,綜合運用角色扮演、實景模擬、團隊協同、模擬對抗[12]等實驗方法和手段,實現對企業內外部經營管理的虛擬運作和仿真,提高學生對企業經營的全方位的認知,并實現跨專業的實訓和實習。
相比較第一種實驗設計思路,這種思路實現了軟件和實景模擬的有機結合,兼顧了行業、企業、崗位三個層面[13],更容易實現管理學科各專業學生的跨專業協同,在提高學生技能和能力方面更具有可操作性。但通過對參與這類實驗的學生的調查,發現這種思路仍存在兩個典型問題。一是這種對企業的多層次、多方位、全價值鏈的模擬與仿真對學生的知識綜合理解能力要求比較高,需要實現多專業、多課程知識的綜合,這無疑增加了實驗的難度,容易使學生出現畏難心理,降低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產生“走過場”和“應付”的行為。二是實驗的復雜性對實驗設計及運行的要求極高,需要實驗教師、專業教師,甚至是企業管理人員的參與,實現對實驗過程的有效指導和監督,保證對實驗結果評價的全面性,這無疑也增加了實驗運行和管理的難度。
近幾年,企業對管理培訓和咨詢的需求日益增加[14],從品牌運營、市場營銷與銷售、績效系統開發、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構建,到生產模式變革、商業模式創新,等等。這無疑為管理學科的教學,尤其是案例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15]。但從企業管理培訓和咨詢的需求確定及實施看,項目導向明顯,即相當多的企業往往針對企業管理和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希望高校通過一門或少數幾門課程的培訓,提升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或直接由高校提出問題解決方案。這種導向極易出現需求界定模糊,缺乏系列化、系統化的課程或需求開發等問題,一方面損害了企業培訓和咨詢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使得通過項目實施所形成的教學案例缺乏深度。
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個思路就是設計跨專業的虛擬仿真實驗[16]。如某企業提出構建績效管理系統的需求,表面上看這種需求屬于人力資源管理領域或專業的問題,但實際上涉及到生產、營銷、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等諸多的職能。單純地通過談判等手段說服企業,進行需求開發往往容易引起企業的抵觸。而通過設計和實施虛擬仿真實驗,并引導企業參與,既可以避免未經驗證的方案的實施容易給企業帶來的干擾和混亂,也更容易引發企業的共鳴。在實驗的實施過程中,通過企業全部或部分參與、學生觀摩,或者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企業觀摩,既可以保證企業需求的滿足與效果驗證,也可以為學生實驗提供實際的企業背景或情境,提高實驗效果。
所謂實驗設計的范圍指的是,在設計模擬企業運營的實驗中,需要明確實驗對象及所涉及的模塊。實驗對象的選擇應注意企業的典型性。本文認為在工商企業中,制造企業是一種典型企業,應將其作為管理類專業虛擬仿真實驗設計的對象。究其原因,制造企業所執行的職能能基本涵蓋一般商業企業的職能,而商業企業往往不涉及生產、研發等職能。實驗模塊的選擇則需要從企業職能的角度進行分析。按照價值鏈理論[17],企業職能包括生產、營銷、財務、人力資源、研發等。很顯然,要通過實驗實現對企業全部職能的虛擬仿真是不現實的,“大而全”的模擬仿真往往會導致實驗過程流于形式、實驗結果無法驗證的后果。
虛擬仿真實驗應緊緊圍繞企業的三大基本職能——生產、營銷、財務,進行“小而全”的綜合設計,并且應保證跨專業實施,即通過組建跨專業的學生實驗團隊實施實驗。這樣做的原因可以從近幾年管理類畢業生的就業看出些許端倪。當前中國的企業,尤其是制造企業普遍面臨成本壓力,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這種壓力尤為明顯。在這種背景下,相當多的企業開始重視成本管理。而談到成本管理,似乎是會計學或財務管理專業的問題。但實際上成本管理涉及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單純的成本核算、成本指標計算、資金運用效果評價等帶有明顯的結果導向,無法滿足企業對成本的過程性控制的要求,表現為企業財務管理部門日益重視對非財會類專業,如工業工程等專業人才的招聘。究其原因,成本管理本質上是一種過程管理,即成本管理需要從成本發生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
基于這種現實,管理學科虛擬仿真實驗的設計需要綜合考慮企業的基本職能,避免單純的專業教育所造成的對學生學習和思考的局限,引導學生形成系統的企業經營觀,全面掌握企業運營的理論、方法和工具。
管理學科虛擬仿真實驗在選擇實驗模塊的過程中,應明確各實驗模塊對應的模擬仿真軟件,及各模塊的基礎指標或參數。其中,生產管理模塊可以選擇制造執行系統(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主要包括采購部和生產部,其基礎指標或參數應包括:物料清單(Bill of Material,BOM)、生產提前期、標準工時、庫存水平、采購提前期、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設備運行基礎參數,等等。財務管理模塊可以選擇ERP系統中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模塊,涵蓋賬薄系統、成本管理系統等。營銷管理模塊可以選擇訂單管理系統和分銷資源計劃(Di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DRP),其基礎指標包括:訂單分割與合并、成品庫存控制、渠道、促銷、售后服務等。
根據管理學科跨專業虛擬仿真實驗設計的總體構想,構建了實驗平臺的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管理學科跨專業虛擬仿真實驗平臺結構
該平臺的運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制造企業提出培訓和咨詢的需求,經深度挖掘,廣泛搜集企業產品、生產、財務,及進銷存等相關信息,形成系統的企業運營模擬方案。②根據企業運營模擬方案,圍繞生產、營銷、財務三大職能,完善相關模塊和參數,形成虛擬仿真實驗方案。③實驗指導教師模擬擔任供應商,按照系統運行要求,尤其是遵循采購提前期的要求,制定原材料供應計劃;同時教師模擬擔任經銷商,按照隨機原則,向各學生實驗團隊發出訂貨指令。④各學生實驗團隊按照訂單驅動原則,遵照軟件系統的模塊功能和參數要求,組織生產和采購活動,并進行營銷方面的決策。⑤會計核算部門根據采購、生產、銷售的執行進度,運用ABC法進行成本核算。⑥通過實景模擬,從事企業與工商、稅務、銀行、海關、審計、保險等企業或行政單位的往來業務。
根據上述平臺設計框架及思路,陜西理工大學(原陜西理工學院)管理學院在工業工程、財務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五個專業中推行該實驗平臺。該實驗平臺綜合ERP對抗沙盤、成本管理軟件、市場營銷模擬軟件、產品裝配流水線、MES軟件等,構建跨專業實驗團隊,面向實體產品(由合作企業提供),通過團隊對抗的形式,進行裝配、銷售和成本核算,并通過實景模擬,實現對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的模擬。從實驗過程及結果來看,在提高實驗教學效果方面比較明顯。
一是有助于學生了解企業運行的實際。實驗所需的產品來自于合作企業,企業提供產品裝配所需要的基本工具和技術資料,這無疑使得實驗更貼近企業實際,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明顯提升,在制定和執行模擬對抗的決策方面也更加“慎重”,能主動地將團隊的決策和模擬經營效果相聯系。
二是有助于學生明確自己在實驗中的角色及任務。學生所構建的團隊包括三類人員:生產人員、銷售人員和財務人員。根據企業的實際資料,各類人員形成了不同的部門,各部門的職能也盡可能模擬企業經營實際,學生對實驗中的角色認知有了現實的基礎。同時,基于職能劃分所形成的工作職責或任務也更加清晰。在模擬企業經營的相關決策中,基于這種角色和任務的認知,形成了良好的實驗氛圍,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對抗意識體現得更加具體和貼近實際。
三是實驗結果的評價也更加全面和合理。相比較以往單項實驗難以實現實驗過程監管、以實驗報告為判定成績主要依據的特點,該實驗平臺通過各專業教師的分工,對相關專業在實驗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合理評價。同時,根據模擬經營的結果,對各團隊在經營過程中的決策能力和執行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加之合作企業管理人員的部分參與,保證了實驗效果評價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基于上述平臺的運行,結合學生實驗調查和相關實驗的指導情況,本文認為管理學科虛擬仿真實驗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企業生產過程的模擬仿真應以“硬件+軟件”的方式實施,即生產執行過程以硬件模擬企業運行,以軟件進行生產計劃與控制工作,并執行相關的數據搜集和處理、信息儲存和傳遞任務。其中硬件部分應反映案例企業的完整生產過程,考慮到制造企業生產過程的離散性,可以選擇制造企業的零部件或最終產品的裝配過程作為模擬的對象,而將相關零部件的需求全部轉化成采購,即由外包企業生產并供應給實驗所模擬的制造企業;軟件部分則應在生產計劃、執行、控制過程中的物料清單、生產周期、標準工時、設備性能參數等約束條件下運行。
二是采購、營銷、會計核算可采用現行ERP軟件中的相關模塊。這就需要在實驗臺建設時,應具體分析本校管理學科的專業分布、教學、師資,及配套實驗條件,有針對性地導入相關軟件模塊,或者至少要保證相關軟件模塊能獨立運行,避免由于軟件系統過于龐大而造成的實驗周期過長、實驗運行要求復雜等問題。需要注意的是,會計核算方案應盡可能采用諸如ABC成本法等,以體現過程管理的要求,并強化學生對管理會計的認識和實踐。
三是實驗配套模塊應至少包括供應商管理、分銷商管理、社會公共服務業務等環節。其中,供應商和分銷商管理的模擬應由教師執行,以盡可能避免學生由于知識掌握不足、操作不熟練所造成的模擬運行的非專業化,并盡可能避免出現學生為完成教學任務、順利通過實驗考核而忽視或故意破壞模擬仿真規則的情況。而對相關的模塊,如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等的模擬,則應以現有的企業三大基本職能為基礎,通過小組討論、專題研討、調研報告、課程總結報告等形式,或者通過專業單項實驗完成,以滿足“小而全”的模擬仿真要求。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通過實踐教學環節強化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管理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實踐教學方面有自身的特點。本文在分析現行模式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總結了當前管理學科虛擬仿真實踐教學中心的實驗設計思路,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基于深度挖掘企業管理培訓和咨詢需求的實驗設計和實施的思路,構建了實驗平臺的結構和各實驗模塊的基礎指標或參數。在驗證了實驗平臺的實際運行效果的基礎上,本文總結了其存在的問題,這也是該方案有待繼續完善之處。
[1] 彼得·德魯克. 管理的實踐[M]. 齊若蘭,譯.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 劉中艷,胡 平,劉曉霞.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探索[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02):107-108.
[3] 田祥宇. 本科財務管理專業校企聯合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 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0(01): 92-94.
[4] 劉曉燕,周偉偉.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 中國高校科技,2015,(Z1):60-61.
[5] 張金娟. 普通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研究——以天津商業大學工程管理專業為例[J]. 教育觀察(上半月),2016,5(02):25-26.
[6] 郭收庫. 區域性經濟管理綜合實踐中心的構建與運行[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2): 85-87.
[7] 趙彩霞,吳 杜,雷國瓊. 大數據時代會計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思考與對策[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5):34-36.
[8] 王思淳,馬 力,陳常健. 基于企業對管理人才需求的大學生社團管理能力素質模型探索[J]. 人力資源管理,2015(12): 248-250.
[9] 郭馨梅,房成鑫. 國家級經濟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的經驗借鑒[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11): 8-12.
[10] 張 玲. 高校實驗教學管理的創新實踐——以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嘉興學院經濟管理實驗中心為例[J]. 嘉興學院學報,2013,25(5): 90-94.
[11] 張學敏.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角色定位與功能拓展——以重慶工商大學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為例[J]. 教育探究,2012,7(1): 63-66.
[12] 王禮貴. 國家級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與實踐[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2): 98-100.
[13] 王中林,蘇 翔,尹 雋,等. 基于企業管理虛擬實景實驗教學系統的翻轉實驗教學方法研究[J]. 亞太教育,2016(4): 112-113.
[14] 田 錚,閆 函. 淺議管理類課程的多元化教學模式[J]. 中國成人教育,2016(7): 124-126.
[15] 楊 晉,陸玉梅. 云環境下經管類實驗教學綜合管理平臺的構建[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8): 119-122.
[16] 呂震宇,郝海濱. 基于“實踐先行、螺旋教學”的應用型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 教育與職業,2016(10): 99-100.
[17] 邁克爾·波特. 競爭戰略[M]. 陳麗芳, 譯.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