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鮮食粘玉米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市場前景很好。筆者通過近幾年對農戶的跟蹤指導服務,現對種植鮮食粘玉米白甜加糯908的地塊選擇、播種、化學除草、灌水施肥等田間管理及適時采收等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做了小結分析,以期對粘玉米的種植推廣提供參考。
關鍵詞:粘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03.003
1品種特征
白甜加糯908粘玉米幼苗綠色,葉鞘紫色,株高240厘米,穗位120厘米,葉片數22片。果穗長筒形,結實好,不禿尖,穗長22~26厘米,穗粗4.5~5厘米,行數14~16行。果穗整齊度好,白軸,白粒,百粒重30克左右,畝產鮮穗1000公斤左右。籽粒皮薄,口味甜糯相間,甜糯比例1∶3,鮮食口感極佳,從出苗到鮮食采收80~90天。
2地塊選擇
種植白甜加糯908粘玉米,一般選擇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勢平坦肥沃,有灌水條件的地塊種植。為了保持粘玉米的糯性及商品性,應防止與當地的大田常規玉米之間串粉,以免降低粘玉米粘性、口感及外觀,必須與其他常規的玉米進行隔離種植。一般空間隔離不能少于300米,障礙隔離不能少于150米,時間隔離是粘玉米的播種期與其他常規玉米相差20~30天為宜。
3適時播種
一般畝用種量為2~2.5公斤,播種前1~2天應該進行浸種催芽,催芽適宜溫度為25℃~28℃,種子出芽0.5~1厘米后播種。粘玉米最適宜播期在4月20日~5月5日,當地下5厘米地溫穩定通過10℃以上即可播,粘玉米籽粒成熟度較差,干物質及營養成分含量相對較少,發芽勢較弱,拱土能力差,出苗率遠低于普通玉米。因此播種應適當淺播種,淺覆土,一般覆土3~4厘米即可,播后及時鎮壓保墑。為增強粘玉米通風透光,保證單株間生長整齊一致,應采用“二比空”的栽培模式,即每種兩行空一行,一般行距55~58厘米,株距30~33厘米,每穴播2~3粒,出苗后選大而健壯苗留一株,畝保苗2400~2500株左右。
為適應市場需求,提早收獲,可以采取育苗移栽的方法,一般與4月初,采用小拱棚營養缽育苗,播前催芽,每穴播一粒種子,播后覆蓋地膜保濕保溫,一般出苗后15~20天,當玉米長到3~4片葉時移栽,全根下地,成活率達95%以上。這樣可提前上市7~10天左右。種植面積大的農戶,為了便于銷售,還可以采取錯期的播種方法,直播可從4月20日開始到6月20日左右,開始每7~10天播一茬,以后隨著氣溫升高逐漸縮短至5~7天播一茬,6月份以后播種的粘玉米灌漿成熟期一般在8月下旬~9月上旬,玉米灌漿速度慢,錯期播種可適當縮短。
4施肥技術
翻地前畝施用優質腐熟農家肥3000~4000公斤 +復合肥(15-15-15)30公斤,均勻撒施,然后旋耕整地,旋耕深度一般為15~20厘米,做到旋耕起壟一次完成。白甜加糯908粘玉米主要以為鮮食為主,因此及早追肥灌水對奪取粘玉米的優質口感極為重要。第一次追肥在粘玉米拔節初期時進行,畝施尿素8~10公斤或硫酸銨15~20公斤,第二次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尿素15~20公斤或硫酸銨30~40公斤。施肥后如遇土壤干旱應及時灌水,以利充分發揮肥效。
5中耕管理
為防止雜草危害,種植粘玉米要進行化學藥劑除草,苗前可用耕杰100~150毫升/畝或40%阿乙合劑150~200毫升+農民樂40~60毫升,兌水30公斤噴霧。直播的粘玉米在苗期要保證苗全、苗齊、苗壯。一般在3~4片葉時定苗,每穴留1株健壯苗,粘玉米容易發生蚜蟲危害, 定苗后應及時用10%的吡蟲啉2000~25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玉米螟、粘蟲等害蟲,畝用50%巴丹100克兌水50公斤噴霧或灌心葉。
白甜加糯908在苗期肥水條件好時容易產生分蘗,應經常到田間地檢查,及時掰掉分蘗,宜早不宜晚,否則過多消耗玉米植株養分,影響粘玉米結穗大小及果穗的商品性。白甜加糯908有多穗現象,一般情況有2~3個果穗,每株只留1個果穗,授粉結束后及時掰去多余的果穗,以促使棒大,果穗籽粒飽滿、商品性好。
在粘玉米拔節期和授粉期如遇干旱應及時灌水,主要防止粘玉米授粉期出現“卡脖旱”,影響粘玉米授粉與結實,進而影響粘玉米的商品性。
6適時采收
白甜加糯908粘玉米在乳熟末期口感極佳,粘中帶甜、甜中帶香,深受消費者歡迎,一般授粉后20~25天左右為最佳采收期,用指甲掐玉米粒,感覺稍硬,還有少許白漿為最佳。應隨時到田間觀察及時采收,一般以當天清晨早起采收為宜,收獲時果穗至少要帶3~4層苞葉,以保持粘玉米的新鮮度,當天及時銷售完畢為宜。
參考文獻
[1]汪文才.速凍粘玉米加工技術要點[J].新疆農業科技,2001,(02).
[2]張道明,馬桂芝.種植粘玉米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農技推廣,2002,(01).
[3]孫井鳳,范喜福.粘玉米育苗移栽生產技術[J].現代化農業,2010,(07).
[4]李丹,付金龍,董艷麗.無公害粘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4,(05).
[5]張文素.有機鮮食粘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01).
[6]張廣明.無公害粘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2017,(01).
作者簡介:劉明震,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