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興
本文通過利用與環境相關的網絡搜索數據構建指標體系,對我國公眾環境關心程度進行評價。構建的環境關心指標體系包括環境污染關心、環境知識關心、環境法規關心和環境行為關心的4項分類指數和42個具體指標。分析結果表明:在指標體系中,節能、減排、綠色出行等環境行為類指標具有較高權重,即環境關心指數主要是受環境行為關心所影響。2011年以來,我國公眾環境關心指數取值集中在100-200之間,且呈穩步上升趨勢,并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動特征,環境行為關心指數明顯高于其他分類指數。
一、環境關心的界定
長期以來,解決環境問題被看成是一個技術問題。但是,隨著環境污染帶來的社會問題與日俱增,尤其是霧霾、重度污染等環境問題的頻繁出現,造成環境治理的難度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盡管人們已逐漸認識到改善環境需要公眾的努力,但是還沒有認識到努力的前提是需要引起公眾的注意,即有一定的環境關心(environment concern)。
在環境社會學領域,環境關心用來反映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關心程度以及為改善環境問題所做出的努力的意愿。目前,對于環境關心的定義尚未達成共識,認可程度較高的為Dunlap和 Robert的定義:“人們意識到環境問題并支持解決這些問題的程度,或者人們為解決這些問題而做出個人努力的意愿[1]。本文研究的主旨是基于網絡搜索數據構建公眾環境關心指數體系。因此,在Dunlap和 Robert的基礎上將環境關心定義為:“人們意識到環境問題并通過具體行為主動獲取相關信息和知識,加深對環境問題的了解和認識,并在表達出為解決環境問題采取相應的行為意愿。”
二、指標選取和數據來源
(一)指標選取
為對環境關心進行量化,將環境關心分為環境污染關心、環境知識關心、環境法規關心和環境行為關心4個分類指數,選定PM2.5、環境可持續發展、大氣污染防治法、節能等42個公眾經常搜索的與環境高度相關的關鍵詞作為基礎指標。其中,環境污染關心包括:大氣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空氣質量、霧霾、土壤污染、臭氧層空洞、PM2.5、汽車尾氣、酸雨、溫室氣體、秸稈焚燒、農藥殘留、噪聲污染。環境知識關心包括:綠色和平組織、增長的極限、綠色食品、世界自然基金會、有機食品、寂靜的春天、環境可持續發展、自然之友、難以忽視的真相、氣候變暖、碳排放、循環經濟。環境法規關心包括: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稅、環境治理、碳交易。環境行為關心包括:減排、節能、綠色出行、節約用電、節約用水、環境保護、新能源汽車、節約糧食、無磷洗衣液等。
(二)數據來源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普及,我國網民總量已達7.1億,日均上網3.8小時[2],上網搜索關心的問題已成為大多數公眾的一種習慣。關鍵詞被搜索的頻率反映了在特定時間里公眾對關鍵詞相關問題的關心程度。某一關鍵詞被搜索的頻率越高,表明公眾對該關鍵詞相關問題的關心程度越高。搜索數據為政府管理部門了解公眾對環境關注的程度提供了重要的數據,通過分析公眾對關鍵詞的搜索頻率監測公眾環境關心的變化情況。百度搜索是我國應用最多的搜索引擎,其市場占有率為65%左右。因此,本文選取公眾每天在百度搜索上對關鍵詞的搜索頻率作為研究的基礎數據。數據區間為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27日。
三、確定指標權重
(一)權重計算方法
在指標體系的構建中,常用的賦權方法可以分為主觀賦權法、客觀賦權法和綜合賦權法3類。其中,主觀賦權法包括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兩兩比較法等;客觀賦權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變異系數法、熵值法等;綜合賦權法則是將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結合運用的賦權方式。綜合賦權法能夠發揮主客觀賦權法的優勢,即兼顧決策者對屬性的偏好,同時又力爭減少賦權的主觀隨意性,使對屬性的賦權達到主觀與客觀的統一,使結果更加真實可靠,體現了系統分析的思想[3]。因此,本文采用綜合賦權法計算指標權重,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1)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主觀權重。①構造兩兩判斷矩陣 Α( αij) nxn一般采用1-9標度法;②計算單一準則下各指標的相對權重;③對相對權重進行一致性檢驗;④計算各層指標對系統目標的合成權重,得到權重向量 W1。
(2)利用因子分析法確定客觀權重。①建立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R ,求R的特征根及相應的單位特征向量,寫出因子載荷矩陣A;②對因子載荷矩陣施行最大正交旋轉;③計算因子得分并得到權重向量 W2。
(3)運用博弈論方法得到綜合權重。①設W為綜合權重,則 W=α1W1+α2W2。其中,α1 、α2分別為主觀權重和客觀權重的系數,且滿足 α1 +α2=1的單位化約束條件。②運用博弈論方法確定 αβ的取值,其基本思想是在不同的權重之間尋找一致或妥協,極小化可能的權重與各個基本權重之間的偏差[4],即使W與A1W1 和W11 的離差極小化,可得如下對策模型:Min‖∑α'iWiT-WjT‖2 j=1,2。
該模型是一組包含多個目標函數的交叉規劃模型。根據矩陣的微分性質,可得出上式最優化的一階條件:
通過求解以上方程組,可得α'i 的值,對其進行歸一化處理的 α1=α'1/(α'1+α'2),α2=α'2/(α'1+α'2) 。③根據 W=α1W1+α2W2,得到綜合權重W。
(二)權重計算結果
根據上述給出的綜合賦權法計算基礎指標和分類指數的權重,結果見(表)。在基礎指標中,減排所占權重最大,為0.1062;其次是節能和綠色出行,均為0.0714;噪聲污染權重最低,為0.0022,居倒數二、三位的是農藥殘留和秸稈焚燒,分別為0.0027和0.0028。在公眾環境關心指數的4個分類指數中,環境行為關心指數所占權重最高,為0.4657;其次是環境行為關心,權重為0.2904;環境法規關心和環境污染關心權重較小,分別為0.1276和0.1163。endprint
四、指數計算方法
環境關心指數計算方法
根據關鍵詞搜索頻率和各指標權重,采用加權平均法計算每日公眾環境關心分類指數和公眾環境關心指數。
環境關心指數及分類數計算結果如(圖1-圖2)。環境關心指數主要具有以下變動特點:(1)公眾環境關心指數總體呈上升趨勢且分布較為集中。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27日,公眾環境關心指數取值在100-200之間的天數共計1446天,占總天數的68%。公眾環境關心指數每年的均值呈穩步上升趨勢,從2011年的130上升至2016年的194。(2)環境關心指數偶爾出現大幅高于趨勢線的異常值,且有6天取值在400以上。(3)公眾環境關心指數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動特征。在同一年份中,4季度環境關心指數均值最高,其次是2季度,3季度環境關心指數最低。(4)環境行為關心指數明顯高于其他分類指數,環境法規關心指數最低。(5)環境污染關心指數在分類指數中異常值最多,與目前環境污染事件多發密切相關。
五、主要結論
網絡搜索行為為動態監測公眾環境關心狀況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數據來源,同時也更加便于動態反映公眾環境關心變動趨勢和特點,為政府管理部門科學決策提供了大量的參考依據。
我國公眾環境關心指數逐年上升,表明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日益提高。在環境關心指標體系中,減排、節能、綠色出行等環境行為方面的小類指數權重高,且環境行為關心指數明顯高于其他分類指數;表明我國公眾在面臨環境問題時更加愿意通過采取具體行動,改善環境和減少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害;表明我國在開展環境治理方面已經具有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加良.基于博弈論的組合賦權評價方法研究[J].福建電腦,2003(9):15-16.
[2] 郭亞軍. 綜合評價理論與方法[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3]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6年8月3日,http://news.qq.com/a/20160804/001465.htm.
[4] Dunlap, Riley E. and Robert Emmet Jones. Environmental Concern:Conceptual and Measurement Issues[M]. Westport, CT:Greenwood Press. 2002: 482-524.
(責任編輯:李靜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