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通訊員 楊晨)日益發展的共享單車,緩解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難題。然而,在北京地鐵站口經常擠滿共享單車,但是這一亂象在一號線玉泉路站、八寶山站、八角游樂園站、古城站4座車站卻看不到。原來,石景山區通過采取設置單車投放上限,聘請停車“管家”,私家單車免費存車棚,開辟高峰期“中轉站”等措施,有效“管”住了地鐵站亂停單車。
目前,在國內很多城市,共享單車亂停放的問題極為普遍。那么,同樣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何在石景山區就被輕易地破解了呢?細分析,其核心理念是“服務思維”,即政府主管部門一改單一的“管”和“堵”,通過公共服務創新,有效進行紓解。
一是根據區情和公眾的實際需求,設置單車投放上限,總計投放3萬輛,有效避免了共享單車無序擴張。
二是聘請停車“管家”。維護共享單車的停放秩序,不僅是單車企業的事,政府部門也責無旁貸。為此,石景山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聘請保安人員,分派到共享單車最集中的4座地鐵車站站口,當起了專職停車“管家”,監督、配合單車企業做好管理工作。
三是設立私家非機動車存車棚。在共享單車“亂停放”的背后,其實就是“停放難”,關鍵是要解決好停放場地的問題。為此,石景山區規定,準許私家非機動車免費存放在地鐵站車棚,為共享單車停放騰出地方。不言而喻,國內的很多城市在規劃設計時,大都忽視了自行車停車系統的設計,給自行車分配的資源很少或是沒有。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味要求單車企業“自律”,管好名下的車輛,從實際層面來講基本上是空談。試想,如果政府部門不能夠在停車場地的分配上給單車企業以支持,如此勢必造成共享單車亂停放的普遍問題。
四是開辟高峰期“中轉站”。在臨近地鐵車站的街道開辟一個中轉站是一個聰明的點子。這是因為,早晚高峰時段交通擁堵,貨車行駛受管制,此時讓單車企業及時清運多余車輛很難做到,而在臨近地鐵車站的街道開辟一個“中轉站”,可以在集中清運前暫存車輛。比如,石景山區在嚴正街、老山南路開辟了中轉站,及時將高峰時段多余的共享單車清走,有效破解了高峰時段人車混亂的問題。下一步,石景山區計劃將玉泉路站、八寶山站、八角游樂園站、古城站4座車站共享單車的管理模式向全區推廣,以此輻射更多的區域。
實踐表明,要實現共享單車的有序停放,不僅取決于企業的責任、公眾的文明素質,同時也取決于政府部門的管理和服務能力(相比有些城市的管理部門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暫扣違規停放的共享單車以解決地鐵、公交車站單車亂停放的問題,實則背離了“長效管理”和“貼心服務”的宗旨)。從石景山區有效管理共享單車的創新形式可以看出,在共享單車停放的問題上,政府部門理應是積極的參與者,即多一些服務創新意識,讓共享單車與我們的城市真正實現“和諧共享”。
(責任編輯:申舒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