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衛娟
【內容摘要】思維的摩擦和碰撞不僅會融合彼此的思想與想法,更融合彼此的智慧與精華,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啟發和討論的方法是思想摩擦、碰撞的前奏,是啟迪學生智慧生長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討論 思維 智慧 生長
討論法應用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立思考、分析、討論、交流的過程,這些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獨立性和自主性都很有好處。在討論教學中,學生在互動中能夠得到相互促進,取長補短,讓學生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善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增強學習自信心,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一、利用啟發討論,培養思維能力
初中階段是素質教育階段,教師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初中化學課堂中采用討論法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產生足夠的注意力,教師在備課階段針對教學內容,設置了恰當的問題,利用具有一定層次的問題啟發,使學生在自由、漸進的思維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
如在教學《性質活潑的氧氣》一課時,在講到有關氧氣的化學性質部分,教師向學生問道:“結合平時的生活經驗,你認為氧氣有哪些物理性質?”然后讓學生對課本進行仔細地閱讀,并鼓勵學生針對問題有目的地進行思考、分析,并把自己思考的結果與同學分享,最終得出結論。如果在閱讀時遇到問題,可以提出來共同分析,有學生在閱讀時,就提出這樣的疑問:人類在地面上可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那么水中的動植物又是怎么生存的呢?其他學生也跟著附和,然后大家一起討論、探究,最終認為氧氣難溶解于水中,所以水中氧氣的含量較少,導致水中的動植物為了能夠生存改變了自身的結構。這樣對于氧氣的物理性質,學生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啟發式的問題,再結合運用討論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啟發問題的引導下,能夠投入到課本內容的閱讀中,對閱讀中產生的疑問提出來大家進行分析、討論,最終形成了完整的知識結構,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運用實驗討論,拓展思維方法
實驗是化學教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討論教學的方法很實用?;瘜W實驗能夠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能夠真實地感知到,這樣就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理論知識。教師可以利用討論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對實驗內容進行討論,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機對學生進行引導,以更好地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
如在教學《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一課時,教師首先給出了兩個實驗方案:碳酸鈉和稀鹽酸發生反應;石灰石與稀硫酸發生反應,教師就讓學生針對這兩個方案,思考在實驗室中要采用哪種方案進行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呢?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并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尋找合適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用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時,會產生大量的氣泡,反應進行的很劇烈;而石灰石與稀硫酸反應時,在開始階段有氣泡產生,可是過一會就沒有了。對于兩個實驗方案分析得出結論: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過于快,在收集二氧化碳方面有些不便;石灰石與稀硫酸反應時間很短,也不很理想。這時,教師就讓學生自己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實驗方案的討論,學生先獨立思考、分析,最后討論實驗方案并討論設計實驗的操作步驟,然后針對討論結果進行實驗驗證。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不斷修正實驗步驟,最后得出利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時速度比較合適,這時,教師就提出思考討論問題: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要利用什么裝置進行?在確定發生裝置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收集氣體的裝置要從哪些方面進行考慮。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最終完成了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
三、巧設題目討論,促進思維生長
對于題目討論的選取,要從教學目標出發進行充分思考,提出有效問題,而且當學生在進行討論遇到問題時,教師要及時與學生進行互動溝通,幫助學生突破卡口,順利完成討論任務,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知識結構的建立。
如在教學《分子和原子》一課時,在講述到微粒的運動部分時,教師就準備好了a、b兩個小燒杯,在a中加入酚酞試液,在b中加入濃氨水,然后用一個更大些的燒杯把兩個小燒杯罩住。靜置一會后,學生就發現a燒杯中的液體由原來的無色變成了紅色,學生就很好奇,教師給學生創造自由空間——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提出自己的假設,最后歸納總結:有學生認為a燒杯中的無色液體滴入酚酞試液后過了一會才變成了紅色,所以a溶液變色與b溶液無關;有學生認為一定是在大燒杯上帶有某種物質,它能散發出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微粒,這種微粒進入了a燒杯中,才使溶液由無色變成了紅色;有學生提出是b燒杯中的濃氨水散發了肉眼看不見的微粒,這種微粒進入了a燒杯中,才使溶液從無色變成了紅色。有了這些假設,學生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針對以上提出的假設進行實驗,使學生在邊實驗邊討論、交流中獲取了最終的結論:氨水能夠讓酚酞溶液變成紅色;b燒杯中的氨水散發的肉眼看不見的微粒進入a燒杯中導致酚酞溶液由無色變成了紅色。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給出了更為言簡意賅的結論,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
教師為學生設計問題,并為學生提供討論的空間和時間,這樣就為學生完成討論任務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總之,在新形勢下,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改變以往一言堂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任務中,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