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抗抗

站在江堤上望蓬江,江面浩闊水量豐沛,隔江聳立的兩座青山,煙墩山和蓬萊山,果然對峙如門。30年前的那個春節,我和父母從廣州乘坐一夜江船,穿過那道天然的大江之門,第一次登上我祖籍的故土。那時我尚未意識到,在后來的30年中,這座雄峙于珠江三角洲的五邑之都江門,將會為我打開一座何其美妙的博物館——珍藏著豐富歷史遺跡、鮮活自然風物的瑰麗寶庫。
去年,重返故里,經新會過臺山至開平,一路走來,大江之門在濤聲中順時針緩緩敞開,旋轉出大時代的立體屏幕:
旋轉門開啟60度角——我看見了清澈的西江、潭江,幾十條河流,從蒼郁的遠方奔瀉而來,流經赭紅色起伏的丘陵平原森林河谷,疊泉流瀑,最終匯入溫暖的南海。江門五邑是被海水托起的一方綠洲,江海多處交匯,400多公里海岸被勾勒出婀娜多姿的曲線。200多個小島如碧玉浮升海面。在這片山水兼具、錯綜多元的美地上,處處藏有洶涌的溫泉。曾在著名的古兜溫泉歇過一晚,上百個大小不等、溫度各異的泉池依山而建,周末常有大量港澳旅客專程來此洗塵,潤膚暖心。原來江門的地下盛滿一腔熱水,我的故鄉人,體內擁有無窮的開拓熱情與天然動力。
旋轉門開啟120度——我看見了那座巍然佇立于江海之畔的崖門古炮臺。崖門位于銀洲湖出海口,為珠江海防四門之一,臺址為三層半月形巨石疊壘,枕山扼海氣勢宏闊。作為南宋最后行都的新會,那場慘烈的宋元水上決戰,為青史留下了文天祥、陸秀夫、張世杰多位壯士的英名。鴉片戰爭前夕,林則徐亦曾派重兵守護炮臺。古戰場歷經800年滄桑,于1942年重修,現存古炮三門,仰天昂首雄風依舊。我在此心祭先祖,江門這看似閑適的溫柔之鄉,竟是一片剛硬頑韌的血性之地。目光穿越千年的歷史風煙,新會境內的唐朝玉臺寺、外海茶庵寺、位于恩平的歇馬舉人村,明清兩代曾培養了700多位貢生舉人和官員;還有維新派代表人物梁啟超,明代著名理學家、教育家陳白沙,民主革命先驅陳少白,海外著名僑領司徒美堂——我的祖籍江門,歷史人文古跡遺產何等豐厚。那是融匯了古百越文化、中原文化,在與近代西方文明的碰撞中,在八面來風的珠江改革前沿,氣根繁茂、渾然天成的一座人文榕樹島。
旋轉門開啟180度角——中國“第一僑鄉”的江門近代史,19世紀江門華工遠赴南洋美洲謀生的血淚史,從華僑博物館里步步推近——異國的蔗田、鐵路、金石廣、華工的口供紙、銀信匯票、客死他鄉的義冢、為抗日捐錢的舊布袋……每一張真實的史料圖片上,沾滿華工“血汗”的手紋和印跡;每一件泛黃破舊的珍貴實物,似乎伸手可觸摸到當年華工的淚水與體溫;每一段翔實的文字說明,都留下了窮國草民的恥辱與沉痛、記錄了江門父老頑強拼搏的勇氣和力量。回頭再看“金山客”在家鄉建造的座座奇特碉樓、塘口那座別墅式中西合璧建筑風格的立園、臺山的梅家大院,可知這片土地上,匯聚沉積了海外華僑,何等濃烈的思鄉戀土之情。如今,分布于世界各地的370萬祖籍江門華僑,已成為江門對外的友誼商貿科技之橋。
旋轉門開啟270度角——今日江門,已擁有無數靚麗的城市名片: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連續五年登上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至2009年,江門已形成了機電、紡織、食品、紙業、電子、建材六大支柱產業,15個國家產業基地。一舉成為集金融生態、旅游度假、品牌農業、商貿物流為一體的新銳城市。
旋轉門開啟360度角——回到原點,杜阮長喬我的祖地。80多年過去,當年貧困的長喬,如今家家都已豐衣足食。近10年來,村里又蓋起了不少新房和別墅,在香港工作的堂兄家后院,竟然還建有一汪清水蕩漾的游泳池。唯有長喬村委會的辦公樓,十幾年沒有翻修,外墻灰黑破舊,但內墻卻掛滿了更多獎狀。心里涌上陣陣暖意,明白長喬村的祥和氣象,得益于干部的自律清廉。長喬人自豪地說,杜阮鎮各村外來務工者眾多,卻少有民事糾紛與惡性案件,可知此地民風淳厚德行寬仁。時近傍晚,村口蒼郁的大榕樹下,集聚著閑談說笑的鄉親;寬敞規整的小學校正散學,一群群身穿漂亮校服的少年雀躍而過,標準的普通話、禮貌大方的舉止、歡快甜美的歌聲,與城市教育水準并無差異。我在村里信步走去,一路芒果荔枝綠樹相伴,想象著初夏果熟時節,整個村子定是香風醉人。
在這道巨大旋轉門的起點,是堅韌聰慧的江門人。他們站立并守護著這座大江之門,每一天都在創造奇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