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立鳳
【摘要】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對于低年級的課程教學中,節奏教學更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為了在課堂中給學生培養節奏感,可以在實踐中加強力度,對課堂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這樣就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節奏感,進而啟發他們對音樂的感悟和表現能力?!娟P鍵詞】音樂教學節奏感培養方法眾所周知,節奏屬于音樂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一個要素了。對于小學生這種音樂初學者來說,培養一個良好的節奏感是學好音樂、提高音樂學習興趣的前提。所以,應該加強學生節奏感的培養,但這需要我們一線教學人員長期的努力。一、結合生活的現象來強化對節奏的掌握節奏不但存在于音樂中,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節奏的體現,可以說和我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所以我們在給學生加強節奏感的時候可以以生活中的節奏作為媒介來進行。(一)直接相關于生活中的聲音和響動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根據其心理成分的分部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認知因素,另一部分則是感情因素,在教學中應該深刻認識到這兩種因素的作用和關系,才能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將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二者結合,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學生已經了解的食物進行啟發,通過直觀的手段來引導其學習,化抽象為形象。(二)將音樂和動作相結合作為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好動是學生自身的天性所在,學生通過動的方式來體現出對于學習的興趣,有興趣學生才愿意投入其中。對于跑步動作和馬跑動作等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影視作品中能夠見到的,學生也非常喜歡對其進行模仿,而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具有節奏感的動作,讓學生舉例并參與其中,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有效提高節奏感;另一方面,也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了。二、運用肢體語言來加強節奏感就節奏的本質來說,肢體語言也是感受音樂的方式之一。低年級學生本身十分活潑好動,如果對學生的天性一味地進行限制,則不會起到很好的結果,可以把這種方式運用到教學當中來,通過肢體語言來體會音樂中的節奏,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教學,就可以讓學生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得到有效提升,進而培養學生的音樂感悟和表演能力。在音樂教育中培養節奏感一方面要依賴耳和眼,也要有效運用手和腳。為了讓學生們對于音樂的節奏和速度有更好的掌握,可以讓學生仿照音樂的速度和力度來朗讀歌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加入游戲環節,通過各種各樣的肢體動作來讓學生對節奏有所反應,如拍手和雙足跳,一方面,滿足了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另一方面,也讓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學生的積極參與是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三、積極進行有針對性的節奏聽力訓練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運用聽力進行訓練也是一種非常常見且有效的手段。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也可以提高音樂的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對于節奏感的培養更是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從自然界中具有節奏感的聲音入手,如風吹落葉、清脆的鳥鳴和動物奔跑的聲音,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然后,可以將注意力轉向社會生活中的具有節奏感的聲音,如工人勞動中的口號、機器敲擊的聲音,等等,教師應該采取多種表達媒介的利用,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節奏感,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四、充分利用打擊樂器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打擊樂器是通過敲擊而發出聲響的樂器,它演奏起來清脆、響亮,各具特色,尤其是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因此,在低年級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充分運用打擊樂器對學生進行節奏練習。一年級,我們根據每節課教學設計內容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去認識一到兩種打擊樂器,并了解樂器的節奏特點,學習演奏方法,指導學生用它來進行節奏訓練。二年級,當學生能夠熟練的使用打擊樂器時,我們便鼓勵學生去尋找生活中常見的、能發出聲音的、與自己熟悉的樂器音色、音質相同的物品來自制樂器。礦泉水瓶或易拉罐裝小石子或豆子替代沙錘;一串金屬小調羹用絲線串在一起替代串鈴;用餅干盒替代小鼓;金屬調羹敲擊瓷碗充當“碰鈴”……形狀各異地打擊樂器在這些廢舊物品中應用而生。課堂中,孩子們拿出自己制作的打擊樂器,隨著悅耳的伴奏聲,在老師的啟發、指導下編配出打擊樂伴奏曲。體驗成功后,學生們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探索奇妙的音色與節奏之中,并大膽主動參與演奏活動之中。五、結語結合上文所談,上述這些教學方式對于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來說非常切實有效,學生經過了學習,也加深了其對音樂的體驗。經過了一系列實踐之后,我們認為,在教學中應該首先做到尊重藝術本身具有的規律,并且對于新課標的理念吃深吃透,才能提高教學成果。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教學和探索,我們就可以培養出一批真正熱愛音樂的學生來。參考文獻:[1]張海洋.小學音樂教學中對學生節奏感的培養研究[J].通俗歌曲,2015,(12).[2]徐娟.小學音樂對學生節奏感的培養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