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我國現有五千多萬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是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最突出的短板。如何扶貧、如何針對當前農村脫貧成為擺在我們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扶貧工作,早在2013年11月就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概念,后來概括為“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這個思想是在總結我國數十年扶貧工作的經驗、教訓基礎上逐步探索形成的,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產生的思想結晶,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理論成果。具體來講,至少包括以下三個理念。
精準化的理念。我國三十多年的扶貧工作,成績舉世公認,但扶貧方式仍然是粗放式的。扶貧工作不論是人群的識別,還是扶貧政策的制定實施,都缺乏精細化的工作理念。這種扶貧模式在短期內集中了政策和資金資源,能夠創造部分貧困群體脫貧的硬性基礎設施條件,幫助部分貧困人口暫時脫貧,但不能保證穩定脫貧、杜絕返貧。習近平總書記的精準扶貧思想正是在總結這些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針對性提出的扶貧舉措,包括了精準識別、精準管理、精準考核等。要求將精準化理念作為扶貧工作的基本理念貫穿脫貧攻堅的全過程。
分類分批理念。過去的扶貧缺乏針對性,是“漫灌”,不論什么原因,就幾種扶貧方式?!奥唷边^后,也許山青水秀,但時間一長,缺乏后續力,也許又草枯葉黃。習近平總書記的精準扶貧思想把貧困人口分門別類,分期分類確定階段性目標,采用靶向治療的方式,做到對癥下藥、藥到病除,也就是變“漫灌”為“滴灌”。習近平總書記把分類分批理念概括為“五個一批”,即: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兜底脫貧一批。而且明確到2020年,確保全部貧困人口脫貧,全部貧困縣脫貧摘帽。
精神農村脫貧理念。國家逐年加大扶貧力度,扶貧政策不斷增多,而部分貧困群眾卻安于現狀、不思進取,農村脫貧主動性減弱,依賴性增強,等靠要思想嚴重。習近平的精準扶貧思想認為,扶貧先扶志。不論造成貧困有多少原因,精神貧困始終是主觀上的首要根源。脫貧攻堅戰就是要樹立脫貧信心,幫助貧困群眾充分認識到自身優勢及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確立敢想敢干的毅力和決心,在精神上與貧困絕緣,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用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
社會扶貧理念。扶貧不僅僅是政府和貧困群眾的事,而應該是全社會的事。貧困群眾是脫貧攻堅的主體,黨和政府是脫貧攻堅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廣大扶貧干部是貫徹落實扶貧政策、推動扶貧落地的責任人,扶貧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但僅此還是不夠的,扶貧是大格局的,是全社會的,需要全社會各方面的參與。要動員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公民個人扶貧濟困,參加到扶貧隊伍中來。加強社會組織與貧困群眾需求的對接,開展志愿幫扶、捐贈幫扶、產業幫扶、商貿幫扶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實施好“萬企幫萬村”。充分利用光明行、希望工程、幸福工程、春蕾計劃、母親水窖、集善工程、愛心包裹、公益創投計劃等扶貧公益品牌,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巨大合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科學設計精準扶貧的工作流程。精準農村扶貧的工作流程應當包括貧困戶的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動態管理和精準考核等環節。精準識別要瞄準扶貧對象,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合理確定收入標準,形成多元化、多層次、自主性的貧困評價體系,建立扶貧對象檔案體系和扶貧對象公開制度,真正找準扶貧對象,并取得老百姓的認可。精準扶貧要依照貧困戶致貧原因和脫貧條件,以針對性辦法扶持貧困群體,能發展產業的發展產業,能轉移就業的轉移就業,需教育扶持的就教育扶持,沒有增收辦法的就社會兜底。動態管理要對扶貧工作進行實時跟蹤和把控,根據扶貧進展及時調整,將扶貧資金直接面向扶貧對象,保證足額發到貧困對象手中,杜絕資金濫用行為。同時,要協調好政府、市場、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的關系,形成扶貧合力。精準考核是保證“脫貧成效精準”的手段,要構建多種手段相結合的考評方式,對真正能夠穩定脫貧的給予肯定和獎勵,對只做表面文章的、無效果的項目予以取締。
制定完整的精準扶貧政策體系。精準扶貧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產業發展、教育支持、社會救助、金融支持等好多方面,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完整的精準扶貧政策體系,這個政策體系一方面要在全國范圍內保持同樣的標準和同級別的政策強度,保證各個貧困地區整體向脫貧目標和小康社會靠近。另一方面,由于各省、市、縣、鄉、村,每一貧困戶的貧困原因、程度、特點、稟賦、資源、機遇等不盡相同,因而應當采取不同的扶貧辦法,允許和鼓勵各扶貧單位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靈活開展個性化扶貧工作。
建立有效的精準施策機制。脫貧攻堅,貴在精準。要精準識別,精準施策。不同的地區、不同的人口貧困原因是不同的,解決的方法也應是不同的,要根據不同的原因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因村施策。脫貧攻堅要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關鍵是要找準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抓重點、解難點。要找準窮根,明確靶向,量身定做,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