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了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體現和主要內容,是我國農業今后發展的一大趨勢。農業產業化經營就是實現農業企業化運作,采取種養加、產供銷、農工貿一體化方式,實現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化、集約化和效率化,最終達成農業增產和職工增收的效果。
1 整合資源,共同發展。
政府部門在農業產業化中的作用應該是協調服務,政策宣傳,技術引導。就目前各企業單打獨斗的現狀,政府部門應該經常把這些農產品企業召集在一起,把資源整合起來,做到資源共享,相互取長補短,大家共同發展。
2 加強人才引進和人員培訓。
目前我團農業產業化人才資源匱乏,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員知識結構單一,所以今后要加強農業產業化人才的引進以及加強對現有人員的培訓。
3 抓好產品源頭的質量監管。
3.1 鼓勵承包戶多施有機肥,少打農藥,不打高毒高殘留農藥,做好農產品追溯體系的建設。
3.2 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規模,提高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的質量,建立和完善檢測手段,促進優質優價和專業化生產。
3.3 完善行業標準,尤其是要完善紅棗產業行業標準。目前紅棗產品存在分級混亂的現象,產品的大小、口感、干濕度都沒有嚴格的標準,造成消費者每次購買的紅棗產品品質不穩定,希望紅棗協會能盡快完善標準。
4 加強新產品的研發。
貫徹一個理念: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做一個產業就應該把它做到極致,要吃干榨凈,還要做得有特色。就比如大家都是賣紅棗的,那我的特色是什么,什么是只有我有而別人所沒有的,體現一個新、奇、特,讓消費者覺得只有我們新疆有,而別的地方是沒有的。
5 加強品牌建設,講好產品故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品牌的追求越來越明顯,知名度高,有信賴感、安全感的品牌會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因此著力培育品牌農產品,不僅可以提升產業競爭力,也可以為農產品生產帶來更高的效益。要注重我團農產品的品牌效應,進一步創立品牌,打響品牌,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社會聲譽。在講好產品故事方面要做到節外生枝、無中生有、小題大做、借題發揮。
6 加強宣傳點的轉變。
通過格力手機發展的案例,我們應該認識到“我所認為的質量好,并不一定就是消費者所需要的”。通常我們在宣傳新疆瓜果的時候一般都是在強調甜、味道好,而甜和味道好都不是第一感知,都是要在吃了之后才能知道,而且到底有多甜、味道到底有多好,都不好判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甜、味道好已經不是消費者購買的第一標準,現在往往都是要吃得健康,我們應該從維生素含量、膠原蛋白、弱堿性這些人們關注的養生、美顏、瘦身等健康元素方面進行宣傳。
7 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
農副產品加工業是農業產業鏈條延伸的最高層次,在團場經濟發展中占有牽動全局的作用。首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可以有效地提高農業初級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職工收入。其次,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僅可以解決當前農產品“賣難”和職工的困難,而且可以提高農業整體素質,增強農業競爭力,加快由傳統農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進程。第三,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也是應對我團挑戰、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步驟。
8 狠抓“互聯網+農業”工作。
隨著“互聯網+”時代地來臨,團場職工群眾的生活方式正在發生顛覆性改變,互聯網不僅能聯結起農產品生產和銷售,而且可以傳統交易方式,而且正在影響農產品的宣傳推介,進而提升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實現企業增效、職工增收的雙贏目標。所以全團上下要群策群力、齊抓共管,做好“互聯網+農業”工作。
9 打好兵團特色景觀旅游名鎮這張牌。
第一師阿拉爾市正處在“絲綢之路”西道要沖,蘊藏著兩千年的“絲綢之路”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寶藏。師市順應時代潮流提出了“守紅色之根、鑄戍邊之魂、秀塔河之舞、展絲路之魅、塑生態之秀”的總體要求和“文化強師市”的發展戰略。七團正處在“一河兩岸”的源頭,是“飛龍在天”旅游發展格局的眼睛,對外發展的“橋頭堡”,肩負著“先行區、引領區、示范區”的重任。為此,七團及時做出了“創業強團,農業立團,旅游熱團,生態揚團”的戰略。以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為契機,以“軍墾文化”為旅游品牌的內涵,以小城鎮建設觀光、水域生態游玩、觀光農業、特色林果業為特色,形成了龍舟賽旅游文化節、瑪灘大舞臺職工文藝匯演、紅棗文化節等豐富多彩的屯墾文化風情和風味獨特的龜茲、多浪飲食文化,在2016年我團榮獲兵團特色景觀旅游名鎮。為此我們要打好兵團特色景觀旅游名鎮這張牌,以促進休閑觀光旅游活力,帶動農業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