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詠梅
載桑養蠶經濟效益可觀,比較效益明顯,但一些老蠶區在長時間養蠶過程中,由于傳統思想守舊,一直沿用過去傳統的養殖模式,使得蠶桑的生產能力較低。本文主要結合作者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就農村養蠶常見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論述了相應的改進措施,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助益。
1 農村養蠶常見問題分析
1.1 消毒不徹底
廣大基層地區由于經濟水平較低,養殖分散,在基層地區專業化的蠶室數量較少。大多數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是將屋子的其中一間作為養蠶室。在放蠶之前,不注重對養蠶室的消毒,衛生制度缺乏,日常疫病防控意識較差,注重事后治療,不注重事前防控,蠶沙和病蠶處理不當,導致致病原在蠶室內快速擴散,導致大規模疫病發生。此外,很多蠶農在養蠶關鍵時期和農忙時期相沖突,由于需要完成相應的農業勞作,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蠶具、蠶室進行消毒,消毒過程流于形式,只是走走過場。由于消毒不徹底,使得蠶室內的致病源數量大大增加,病情快速蔓延。
1.2 補催青和收蟻技術不規范
養殖戶將蠶種領回去之后,在沒有對蠶室進行嚴格消毒,溫度濕度控制不到位的前提下,就將蠶種放置在蠶室內養殖。在大多數的蠶室內,都沒有配置相應的溫度計設施,還有不少養殖戶直接將干濕溫度計懸掛在門口或墻角邊緣,導致溫度計溫度不準確,使得蠶室內的溫度和濕度過高或過低。蠶種進入蠶室之后,不能進行黑暗保護,有的養殖戶甚至將蠶種放置在通風不良光線過強的環境中。隨著蠶種的孵化,有些養殖戶不注重蠶種感光,在上午7點~9點時間段,一邊讓蠶種感光,一邊收蟻。此外,對于沒有及時孵化的蠶種,養殖戶不注重及時補催青,讓其自然孵化,使得蠶種的孵化率大大下降。
1.3 養蠶技術不科學
在蠶期養殖戶不能及時進行擴座、勻座,達不到一蠶三座的標準。同時在桑葉投喂過程中,時間不確定,桑葉厚薄不均勻,不能嚴格按照蠶種的齡期投喂相應質量的桑葉,使得群體發育不整齊,發育不完善,群體開差較大。養殖戶不能提青分批,不能及時餉食和除沙。當蠶室內溫度較低時,由于缺乏相應的增溫設備,不能夠及時加溫。進入夏秋季節,溫度濕度較大時,并不能及時做好通風換氣工作,導致蠶兒發育異常,生長發育不健康。
2 農村養蠶改進措施分析
2.1 引導養殖戶養成科學的養蠶習慣
飼養人員在進入蠶室,向幼蠶投喂桑葉,除沙前后,必須進行嚴格的衛生消毒,嚴格清洗手臂。同時進入蠶室或者儲藏室必須更換鞋,在蠶室的進出口,儲存室的進出口,每天使用清水進行沖洗,然后選擇使用0.3%的漂白粉溶液進行全面消毒。積極推廣專業化的蠶室,逐步轉變傳統小規模散養模式。向有條件的養殖戶推薦塑料大棚養蠶技術。通過構建較大的空間,能夠為蠶兒生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確保養殖密度適宜,通風良好,保濕保溫效果較好,減少致病菌寄生場所,提高養蠶質量和養殖效益。同時發展塑料大棚養蠶,能夠有效減少蠶匾等飼養工具以及人工的投入,提高勞動效率,解決飼養空間過于狹小,飼養用具不足,以及勞動力緊缺的問題。
2.2 做好養蠶全過程消毒工作
蠶室進入蠶兒之前,一定要進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消毒,清除內部存在的垃圾和各種雜物,對于泥土地面,應該鏟去表層土壤,換上新的土壤,并撒上新鮮石灰粉進行消毒。然后選擇使用噴灑消毒和熏蒸消毒相結合的方法,先使用消毒液對蠶室內的用具和環境進行浸潤消毒和噴灑消毒,作用一段時間之后,加強通風,然后進行熏蒸消毒。通過將噴灑消毒和熏蒸消毒有效結合,能夠避免消毒死角產生,提高消毒質量。蠶兒在幼齡時期要選擇使用小蠶專用的消毒劑,或者新鮮的石灰粉,對蠶體和蠶座一次全面消毒。大蠶期選擇使用大蠶專用的消毒劑或新鮮石灰粉,對蠶體和蠶座進行消毒。單層室內出現發病情況后,要適當增加消毒次數和消毒劑的使用量。同時要在明確致病原的基礎上,科學選擇藥物,進行針對性治療。日常養殖過程中,應該堅持科學添加藥物,選擇蠶用抗生素,3齡期一次,4齡期兩次,5齡期2天1次。在每期養蠶結束之后,應該及時對蠶室進行全面清掃,并對飼養用具進行嚴格的清洗消毒,防止致病源擴散。由于養蠶之后的消毒工作是農村養殖戶經常忽視的一個環節,因此應該引起養殖戶高度重視做好養蠶后的消毒。在進行除沙過程中,應該不讓蠶落地,避免一邊除沙,一邊向蠶兒投喂桑葉。清理出來的蠶沙應該集中運往離蠶室和桑園較遠的地區堆積發酵,殺滅內部存在的致病菌和寄生蟲。除沙結束之后,應該及時對蠶室進行清掃,并選擇使用0.3%的漂白粉溶液進行全面消毒。
2.3 規范補催青,收蟻操作
做好補催青的關鍵是要攤好種,確保遮光。蠶種進入蠶室之后,應該將其輕輕地放置在蠶匾的白紙上,確保粒粒平鋪,不能相互堆積,然后在上方覆蓋兩張1齡網,然后在上方加蓋蠶匾并選擇使用黑布遮光,避免陽光直射,保持絕對黑暗環境。當春季蠶室溫度較低時應該及時加開增溫設施,確保蠶室內的溫度適宜。夏秋季節后,由于外界溫度較高,濕度較大,應該及時做好通風換氣工作,及時降低蠶室內的溫度和濕度。要指導養殖戶正確懸掛干濕溫度計,將干濕溫度計,最好懸掛在蠶室的中間蠶架上,并且要保證干濕溫度計的顯示數和人眼水平視線平行。在蠶養殖過程中,為了切實提高蠶種一日孵化率,應該采用隔日收蟻的方法。即蠶種進入蠶室之后,進行黑暗保護,第二天早晨五點左右進行感光,當蠶種出現大批孵化之后,開始收蟻。收蟻時間一般掌握在春蠶上午8時左右進行,9時左右結束,秋蠶在上午7時左右進行,8時左右結束。收蟻結束后,針對沒有孵化的蠶種,應該將其集中起來,繼續進行黑暗保護,第二日之后按照上述方法繼續收蟻。
總之,農村在發展桑蠶養殖產業過程中,必須引導養殖戶積極應用先進的養殖技術,逐步轉變傳統養殖理念,真正做到技術用足用好,增加桑蠶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