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穎 張阿慧
若羌縣位于暖溫帶大陸性荒漠干旱氣候區,該地區氣候日較差與年較差都比較大,光熱資源較為豐富,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比較大。特殊的氣候條件,再加上強烈的溫差導致若羌縣紅棗品質較高。目前,全球氣候異常變化,溫度升高及各種災害性天氣過程頻發,嚴重影響了農作物的品質與產量。因此,本文將著重針對若羌縣紅棗種植的氣候條件進行分析,并提出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希望能夠為當地民眾增產豐收提供一定的借鑒與指導。
1 紅棗的物候期
棗樹在生長發育過程(4~9月份)中表現出嚴格的生長發育規律。受到當地氣象條件的影響,會導致棗樹的生理機制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這一過程我們稱之為物候期。
2 若羌縣紅棗種植的氣候條件
對棗樹生長產生影響的氣候條件有很多,其中包括了溫度、降水、光照、濕度等。若羌縣年平均日照時數為3103.2h,其中4~9月份的日照時數占到全年日照總數的57%左右,要略高于其它的紅棗產區。若羌縣無霜期在189~193d之間,≧10℃的活動積溫為4503.6℃,以上氣候條件對于棗樹的生長相對有利。
2.1 溫度條件
棗樹屬于喜溫樹種,在其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對溫度的要求比較嚴格,在冬季能夠承受-26℃的低溫,在夏季也能忍受43℃的高溫。到每年的4月份溫度快速回升,在月初當溫度回升至11~13℃時樹液將處于活躍狀態;當溫度回升至13~15℃時棗樹將陸續開始萌芽;當溫度上升至18~20℃時棗樹逐漸開始抽枝展葉與花芽分化,在這一溫度條件下發育枝與結果枝也將處于快速生長狀態;當溫度位于20℃時棗樹開始開花,當溫度位于22~25℃之間時棗樹開始進入到盛花授粉時期,當溫度位于25℃左右時對棗樹坐果比較有利。一旦溫度在20℃以下時,將會抑制棗樹的開花進程,使坐果率大大降低。
2.2 降水條件
若羌縣年平均降水量為28.5mm,且主要集中在5~8月份。5月下旬到6月中旬棗樹位于開花授粉時期,這一階段若羌縣的降水量比較少,空氣濕度位于40%左右,此時可以通過人工增雨的方式增加空氣濕度,進而為花粉受精起到促進作用。到8月下旬至9月中旬,若羌縣為少雨晴天居多,基本能夠符合紅棗生長過程中對降水的需求,這一階段平均日照時數為10h左右,光照條件對于積累紅棗糖分也較為有利。
2.3 日照條件
棗樹屬于喜強光樹種,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對光照的要求比較嚴格。相關日照數據統計,紅棗生長發育過程中要求年日照時數在2000h以上;在芽膨大至成熟時期要求日照時數在1450h以上;在脆熟期至完熟期(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要求每日的日照時數在9h以上。就若羌縣而言,其年平均日照時數為3103.2h,年平均日照百分率為68%。紅棗生長發育過程(4~9月份)中的日照時數為1712.7h,每月有20d左右的日照百分率在60%以上。由此可見,若羌縣日照條件對于棗樹的生長比較有利。
3 紅棗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3.1 栽種與施肥管理
3.1.1 科學選取種植地區
通常情況下,棗樹適宜種植在山地,山地棗園往往選用“矮密豐”的種植方式。這一方式不僅能夠提高棗樹花粉傳播受精率,還能使其坐果率得到明顯提高。
3.1.2 選取優質的棗樹種苗
優質的棗樹苗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確保存活率。在對棗樹苗進行選取時應當注意樹苗的分枝,保證在嫁接樹苗時不會阻礙養分的順利輸送,以提升坐果率。
3.1.3 合理施肥
在種植棗樹時,為確保正常生產樹枝與花葉,就必須在種植園地合理地施加有機化肥。通常情況下,需要施加尿素、氮肥、過磷酸鈣及磷酸二氫鉀等有機肥。而且還要以花期及果實膨大時期的差異為依據,配合各種肥料為果樹的生長積累營養。
3.2 棗苗摘心及樹形修整
3.2.1 棗苗摘心
為保證棗苗可以順利越冬,通常有必要對棗苗進行抹芽與摘心處理。通常情況下,棗樹苗的摘心操作包括3次,第一次為梢頂心,第2次為側枝頂心,第3次為棗吊摘心。以上三次操作均是為了避免果樹營養不均衡進而導致果實的質量下降。
3.2.2 樹形修整
及時對樹形進行修整對棗樹的豐產比較有利。因此,要及時除去沒有價值的樹枝,以促進結果棗枝葉的產生。另外,在棗樹落葉之后還要對樹體結構進行調整,不僅能導致樹枝更加緊湊,還能有效預防各種病蟲害。
3.3 蟲害管理
棗樹常見的蟲害包括有桃小食心蟲、棗尺蠖、棗粘蟲等。在對蟲害進行管理時,應當遵循蟲害防治為原則,盡可能選取最為科學的方法 ,選取恰當的時機對蟲害進行防治。蟲害的防治方法包括了物理防治、化學防治、人工防治及生物防治等多種類型。以上方法均以果樹正常生長發育為基礎,在保證果實質量及減少污染的前提下,選取有效的農藥對蟲害進行有效防治,既能夠使樹體的抵抗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還能有效提升果實的品質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