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橋竹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201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并回答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在談到環境保護問題時他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我們黨和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而花卉不僅可以美化人類的生存生態環境,而且在園林綠化中發揮重要作用,有力推動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
園林花卉在人居環境建設中有重要的作用,在人類生活的最初階段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實用性上,可做藥用、食用、香料、染料等;隨著社會和人類對花卉審美活動的發展,花卉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含義,在觀賞和精神文化方面逐漸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花卉的應用和栽培也成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乃至一種文化。下面就廣義園林花卉作為對象進行論述。
1 我國園林花卉應用現狀
我國地域遼闊,氣候適宜種植各類園林花卉,種質資源豐富,在花卉栽培應用方面具有悠久的歷史,自西周時期,我國就已在園圃中培育草木。就園林花卉業而言,我國起步較晚,但由于市場需求大,花文化日益得以重視,我國花卉業發展迅速。截至2015年12月,全國花卉總種植面積為63.89萬公頃,約占世界花卉總面積的1/3,其中,河南、江蘇、浙江以及廣東為種植大省,每個省種植面積超過5萬公頃。根據2005年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共有2586個花卉市場,64908個花卉企業,其中大中型企業8334家(以年營業額在500萬元以上或種植面積大于3公頃為標準),花卉從業農戶1251313家,涉及花卉從業者超過440萬人,相關技術人員多達132318人。經過“十五”期對花卉的發展和支持,我國進一步優化了花卉品種結構,初步形成了全國五大花卉產業區域。
然而,雖然我國在園林花卉生產理念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果,但由于我國相比于發達國家在技術水平上仍有差距。一是育種工作落后,花卉生產用的種子、種球、種苗主要依賴進口;二是花卉產品產量低,質量差,很多地區園林花卉生產面積雖然有較大幅度提升,但是品種結構不合理,同時花卉方面專業研究人員短缺,致使病蟲害泛濫無法得到有效的防治和控制,因此嚴重影響了園林花卉的產量和質量;三是花卉產業鏈沒有完全形成,種植、銷售和售后服務存在諸多問題;四是花卉學相關產業,如化肥、農藥、生產設施等相關行業發展滯后。
2 西方國家園林花卉應用現狀
西方國家園林產業起步較早,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花卉在園林中以及人們生活中需求量加大,促進了花卉產業的形成。隨著技術和經濟的發展、經濟一體化的形成,花卉生產國逐漸轉移到自然氣候優越的第三世界國家,而歐美國家作為經濟發達的花卉主要消費國,主要進行新品種培育、新栽培技術、栽培設施等高科技含量的研發工作。歐美國家掌握了大量優良的遺傳資源,堅持長期育種,同時擁有先進規范的品種測試技術,因而與我國相比在育種創新能力上有很大的優勢。以月季為例,花卉育種業發達的英國、法國、德國、丹麥、美國有 23531個現代月季品種申請保護其中有很多突破性品種能夠滿足市場需求,而我國已獲得授權的月季新品種只有五六十個,而真正有突破性 、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品種更是寥寥無幾,我國與國外差距之大可見一斑。
目前,歐美發達國家花卉產業結構合理,花卉生產中廣泛使用先進的栽培設施,采用穴盤育苗、無土栽培、采后保鮮處理等新技術,采用科學化、專業化生產管理,產品不斷依市場要求更新。
3 我國園林花卉的發展建議
雖然我國園林花卉較之西方發展較晚,但是我國有花卉資源豐富、市場廣闊、勞動力價格較低的優勢,唯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彌補差距,才可使我國園林花卉業更加良性穩定發展。因此我國花卉業發展之對策,一是要挖掘本土花卉品種的優勢,打造鄉土知名品牌。鄉土花卉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除了能夠很好地適應當地的生長環境外,還便于運輸、栽培,具有較低的成本。因此,大力發掘本土花卉品種,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觀非常重要。忽視對本地植物的有效合理利用,很可能出現引入品種對當地品種的不適應,增加園林景觀建設成本。二是要鼓勵花卉種植技術的改革創新 。盡管我國在傳統人工雜交育種方面落后于西方,但在分子雜交等高技術育種領域,我國和西方國家都處于研究階段,僅對菊花、康乃馨、玫瑰、蘭花、唐菖蒲、非洲菊、郁金香等主要的花卉進行轉基因實驗,并且我國花卉種類豐富,很多野生花卉都有很高的發展潛力和研究價值,因此國家應不斷培養新一代技術型專業人才,鼓勵他們在實踐中進行技術性創新,推動新型育種技術的發展。三是要加強花卉市場的管理和監督制度。政府要積極行使調控市場機制的權利,引導花卉市場向標準化、正規化方向發展,不斷完善花卉市場的管理機制,推動花卉產業的發展。
一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社會、公民的共同努力,園林花卉產業亦是如此。在園林花卉產業中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更要堅守其社會效益,園林花卉產業的發展不應損害花卉資源,而是要更好地保護稀有類型的花卉品種,維持自然界中生物生長生存的平衡,從而創造更大的效益,為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