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帥
林業資源主要包括了森林、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微生物。不管是從資源開發角度,或是林地經濟可持續發展角度,嚴格落實林業資源保護工程,具有多方面的現實意義。做好林業資源保護工作,不但能夠有利于維護林業生態穩定,還能夠顯著提高森林的防火抗災性能。
1 林業資源保護管理現狀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資源,但近年破壞森林資源的現象仍有發生,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的形勢依然嚴峻。一是部分地方不能正確處理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保護與利用的關系,亂開濫挖侵占林地,破壞森林植被現象隨處可見,再加上違規進入森林保護區,人為因素造成的森林火災發生率逐步升高,常常因為人為控制不當,使得森林火災大面積發生,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二是無證采伐及超強度、打著結構調整幌子采伐林木和非法經營加工木材現象較為突出;三是少部分地方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導手段,農戶法律意識淡薄,不批就砍、批少砍多、亂買亂賣現象十分普遍;四是違法捕獵、經營銷售野生動物及其產品,亂挖濫采珍稀野生植物資源的現象時有發生。
2 林業資源保護措施
2.1 加強宣傳引導
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是一項長期且需要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的系統工程,各鄉鎮及縣級相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微信微博、短信標語等媒介,大力宣傳森林資源保護和林業生態建設的重大意義,廣泛開展“愛鳥周”等主題宣傳活動,通過“法律七進”、向群眾普及森林資源管理政策法規,及時曝光典型違法案例,著力提高廣大群眾生態建設、生態安全和生態文明意識,使保護森林資源、建設生態文明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2.2 嚴格林業規劃執行,確保規劃的嚴肅性。
目前,地區已經編制完成涉及林地、濕地、生態公益林等內容的建設保護規劃,初步形成相對完整的森林和濕地資源的保護建設體系。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對規劃的認識不到位,把規劃當作擺設,對規劃的執行力度不夠,以至于出現一些建設發展項目不按規劃要求,擅自改變林地用途、侵占濕地和改變森林經營性質的現象時有發生。《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濕地保護規劃》等是經縣級人民政府審批同意,報省級林業主管部門備案,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定時期內林業生態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具有排他性和執行性。在組織林業生產經營時,要在各規劃的框架內,制訂科學的計劃,合理合規地引導林農發展林業生產,妥善科學的做好林業資源利用,保證林業資源不受危害。
2.3 森林經營利用監管
各鄉鎮要嚴格執行森林采伐限額制度和憑證采伐制度,認真落實采伐監管責任。鄉鎮人民政府主要領導為本轄區集體林采伐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副鄉鎮長為主要責任人,林業站長為直接責任人;涉及林木采伐的國有林場場長為本場國有林經營區的采伐直接責任人。要嚴格審批和監管,確保不出現亂砍濫伐、不造成資源破壞、不發生水土流失;因林木采伐監督管理不力、有案不及時報告、案件查處不到位等行為、及因人為因素引發特大破壞森林資源案件并造成嚴重后果和影響的單位及其有關負責人,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依法依規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2.4 嚴厲打擊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
要堅持“以防為主、打防結合、嚴格執法、聯合執法、持續執法”的原則,繼續保持打擊破壞林地等各類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首先,持續排查。各鄉鎮要繼續組織對本轄區內破壞林地等各類破壞森林資源違法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及時制止和查處破壞林地等各類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對影響較大的案件和重大案件,要及時移送林業、公安等部門進行查處;其次,重點查處。林業、公安等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偷砍濫伐林木,無證經營加工、運輸木材,毀林開墾、非法占用林地,亂挖濫采野生植物,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等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對未構成犯罪的,要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給予行政和經濟處罰。對構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最后,加強監管。各鄉鎮要加強對本轄區內森林資源的監管,特別是要對已查處的占用林地案件和本轄區內實施的項目占用林地情況進行監管,及時督促相關責任人做好林地占用手續的辦理、植被恢復等工作。
3 森林防火管理對策
3.1 強化森林火災知識的宣傳與教育
森林火災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的防火意識不強所致,所以加強森林防火知識宣傳教育是重點工作。森林火災宣傳教育工作應該反復不間斷的進行。在進行知識宣傳教育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普及化、專業化、公眾化、基本性、針對性、創新性、難易相結合的原則,同時還應該積極向社會大眾宣傳森林防火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方針,開展警示教育、典型示范教育。在各個鄉鎮和村集體內,在各個鄉鎮和村集體內,可以采取貼區域,舉辦防火知識宣傳月,向基層群眾發放宣傳單,宣傳手冊,或通過廣播、電視、手機、網絡等多種途徑宣傳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和防火知識,從而在全社會上下營造濃厚的森林防火氛圍,切實將森林防火知識傳遞到千家萬戶。
3.2 加大火源管控,強化應急值守
增設防火檢查點,發揮生態護林員作用,加大巡護密度,特別是景區等人員密集區域,做到路口有人守、山頭有人看,積極引導和科學規范農事用火,從源頭遏制險情發生。嚴格執行24小時領導帶班、干部值班和火情信息日報告制度,鎮防火值班室電話24小時暢通,值班人員全天堅守崗位,鎮村干部保持高度戒備,時刻處于臨戰狀態,確保一有火情及時出動。
3.3 完善森林防火基礎設施
為了確保森林火災發生之后,能夠及時撲滅火情,應該進一步加強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在林區都應該建設生物防護林帶,各個鄉鎮配置滅火物資儲備倉庫,配置滅火運輸車輛和滅火器。同時還應該及時開通火險消防通道,強化消防通道的維修和管理,避免年久失修,影響到救援進程。同時,還應該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火災監測,利用手機定位技術,能夠對森林的整體火災發生情況進行動態化監督管理,同時還能夠對護林員的工作情況進行實時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