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近年來,原州區委、政府緊抓國家重視生態建設的重要決策,同時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同生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結合起來,把生態林業建設擺在了突出地位,提出了“生態立區”的戰略目標,先后實施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項目、六盤山重點生態功能區降水量400mm以上區域造林綠化項目等重點林業工程,促進了森林資源的快速增長,極大地改善和優化了生態環境,初步形成了以防護林為主的較為完整的林業生態體系和以經濟林為主的林業產業體系。
1 重大機遇
“十三五”是我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人,也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攻堅時期,生態環境建設將迎來重大機遇。從寧夏來看,在全區構建“三山兩河”(賀蘭山、羅山、六盤山、黃河、清水河)、“四區”(草原、沙區、黃土高原丘陵區、引揚黃灌區)、“五城十園”(五個中心城市、十大產業園區)生態環境建設格局中,我區處于重要位置,是自治區生態環境建設的主戰場之一。針對原州區,開展林業生態建設,才能進一步加快當地經濟收益的提升,保證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同時要重點發展“美麗原州”,改善當地生態環境。積極落實國家的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自治區啟動實施的六盤山重點生態功能區降水量400mm以上區域造林綠化項目和固原市啟動實施的“四個一”等林業重點工程。
2 主要挑戰
一是我區實際的林地資源以及氣候環境都相對較差,道州當地整體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從而影響原州區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近些年來原州區生態環境雖得到持續改善,但生態環境承載力仍然有限,進一步激化與經濟建設的矛盾,其中有22萬畝退化林份需要提升改造,有16萬畝退耕還林需要補植補造。
二是資源管護任務繁重。通過不斷推進生態環境的建設工作,同時也逐漸加強對當地森林、水以及草地等自然資源的保護力度,并不斷擴大管護區域。這就大大加重了管護人員的工作量,增加工作難度,特別是禁牧封育、禁牧力量不足等問題。
三是造林補助標準低,造林質量和效益不高。現行造林補助標準低,以及勞動、育苗成本的不斷提升,導致造林成本大幅度增加,而當前政府給予的相關補助政策仍不完善,導致補助無法造林實際成本,因此在工程造林中,為了節省成本的投資,只能選擇小苗和檸條等成本較低的樹種;此外,實際造林時如果遇到干旱或者鼠害,常常出現 “年年造林不見林”的尷尬局面。
四是林業基礎設施薄弱,森林資源管理難。隨著生態移民政策的逐步落實,原州區林地面積也不斷擴大,但當地相應的配套設施以及資金無法達標,從而影響生態環境建設的整體進程。此外,林區道路、管護用房、防火器具和交通工具等基礎設施薄弱,造成管護措施跟不上,病蟲鼠害防治手段相對落后等諸多困難和問題。
五是機制體制亟待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建議考核獎懲機制、綠色考評體系有待建立完善;資源有償使用、生態補償機制、林權抵押信貸制度有待完善;生態與發展綜合決策機制、管理體制、生態環境建設多元投入機制、公眾參與機制有待創新。
3 主要任務
一是優化生態空間格局。圍繞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和“生態宜居家園”這個目標,切實推進六盤山及外圍土石質山區水源涵養林區、東部黃土丘陵溝墊區水土保持林區、清水河流域河谷川塬區農田防護林網及經濟林建設區、城鄉生態綠化區"四大生態功能區"建設,進一步優化生態空間格局,全力構建生態安全屏障。
二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 "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發展思路,優化調整能源結構,大力開發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高新產業、服務業、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旅游業等發展,推行循環型生產方式,構建循環鏈接的產業體系,減少資源環境代價,促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三是打造旅游觀光“綠色環線”。在加強現有道路綠化帶撫育管護的基礎上,仿效東環路綠化模式,規劃建設三縱四橫公路寬幅景觀綠化帶120公里,綠化重點公路、鄉村道路580公里。
四是加快 “五大區域”生態建設。要把移民遷出區、新一輪退耕區、水源涵養區、荒山造林區、低效林區"五大區域"列為營造林的重點區域,實施完成新造林及改造提升45萬畝,推進“五大區域”生態改善。
五是實施鄉村"多點"綠化。圍繞中心鎮和移民新村、整村推進扶貪村、幸福村莊建設,加快鄉村道路綠化,大力開展"四邊"植樹和庭院綠化,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成生態優美鄉鎮示范點5個、美麗鄉村50個,建設農田道路防護林0.5萬畝、綠化公共綠地0.2萬畝、村外圍綠化0.3萬畝、綠化鄉村道路200公里。
4 保障機制及政策措施
4.1 完善綠色評價體系。要把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作為鄉鎮、部門(單位)目標效能考核的重要內容,增加考核權重,嚴格考核 ,切實形成分級負責、協同推進的良好工作格局。
4.2 實行森林資源增長目標考核制度。建立森林面積和蓄積年度變化情況動態監測體系,把森林覆蓋率作為各鄉鎮目標責任制的一項主要考核指標,考核評價各鄉鎮森林資源增長目標完成情況。將林地使用管理納入鄉鎮年度考核。
4.3 全面深化林業改革。力爭到2022年,基本建立起財政支持林業保護發展有力、林業投融資政策完善、林木采伐管理科學、林權交易規范有序、社會化服務體系健全,責、權、利相統一的林業可持續發展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4.4 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建設制度。加強對相關政策的落實,嚴格執行封山、禁牧工作。按照移民遷出去生態改造的專項方案合理實施林地生態建設,提升林業生態空間的利用率,完善生態修復與經營體系,形成林地和森林、物種兩條保護紅線,進一步促進原州區林業生態建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