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繼文
阜新地區隨著沈阜現代農業示范帶項目建設,設施農業項目建設勢頭迅猛,果樹產業尤其是設施果樹產業已經作為當地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避旱農業、促進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設施草莓因其上市時間在12月初至翌年5月,很好的填補了水果供應的相對空白期,并吸引消費者在嚴寒冬日到溫室內旅游采摘的熱情。但設施草莓的反季節栽培對果農的技術管理水平要求較高,當地果農溫室草莓栽植管理技術認知相對匱乏,病蟲害發生較重,產量和果實品質均不理想。本文針對阜新地區日光溫室艷麗草莓反季節栽培技術,從定植前準備、定植技術、生長前期管理、溫室內溫濕度調控等多項關鍵技術進行了淺要介紹,以期對廣大果農起到一定的參考和借鑒作用。
艷麗草莓是沈陽農業大學選育的草莓新品種,親本為‘08-A-01 ב 栃乙女,2014年品種備案。艷麗草莓是日本草莓品種與美國草莓品種的雜交后代,綜合了兩者的優點。植株長勢較強,葉片大,果實呈長圓錐形,果形端正,顏色鮮紅,光澤度高,果實含糖量和算量均較高,風味濃郁,果實硬度較大,耐貯運。艷麗草莓抗白粉病性較強,這對于北方寒冷地區溫室反季節栽培草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扣棚時期及地膜覆蓋
1.1 扣棚時期
阜新地區冬季極溫較低,因此及時扣棚對提早艷麗草莓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扣棚的具體時間要根據每年溫度情況而定,一般在室外最低氣溫降到8~10℃時就要進行,阜新地區一般在9月下旬左右。
1.2 及時覆蓋地膜
地膜覆蓋是日光溫室草莓反季節生產的一項簡單但非常實用的技術措施,通過覆蓋地膜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地表水分蒸發,降低溫室內空氣濕度,降低病蟲害發生率,而且可以提高地溫,促進草莓根系生長,此外覆蓋地膜還能夠有效避免花序與土壤的直接接觸,防止土壤污染果實,提高果實品質。生產中我們建議采用黑色地膜,因為黑色地膜透光率差,能夠有效減輕雜草的產生,減少人工除草的勞動力投入。覆地膜一定要盡早,阜新地區溫室草莓生產一般在扣棚后10天就要進行,覆地膜前3天不要灌水,腹膜后要立即灌水,降低覆膜操作對植株生長發育的影響。
2 定植前土壤消毒
草莓生產忌重茬,實際生產中對上一年種植過草莓的日光溫室,要在夏季7、8月份對溫室內土壤進行消毒處理,以降低根腐病等重茬導致的土傳病害的發生。在實際生產中一般建議果農采用物理高溫消毒和藥劑熏蒸消毒兩種方式。物理高溫消毒具體操作為:清除溫室內前茬作物和雜草,每畝地施入腐熟農家肥4m3,對溫室內土壤進行深翻,深度一般為20~25cm,平整土地,然后將消毒劑均勻的撒在溫室土壤表面,利用旋根機進行土壤旋耕,盡量使消毒劑和土壤充分混合,然后灌透水,并覆蓋一層地膜或舊棚膜,密閉溫室30~40天,土壤消毒后撤除地膜和棚膜。也可以使用藥劑熏蒸的方法:在藥劑熏蒸前10天灌透水,熏蒸前一天對土壤進行深翻,深度在40cm左右,深翻過程中將大的土塊打碎,保證土壤疏松、濕潤、均勻、無大的土坷垃。然后用溴甲烷進行藥劑熏蒸,每畝地用量大約33Kg左右,熏蒸分5步:搭棚-放藥-蓋膜-施藥-密閉熏蒸,熏蒸48~71小時后揭膜通風6~15d。
3 定植
3.1 定植時間
阜新日光溫室進行草莓反季節栽培,建議要采用優質的脫毒組培苗,營養缽苗、穴盤苗等容器苗一般在9月上旬左右定植。定植一般選擇在晴天的傍晚或陰雨天進行。定植的深度要求“上不埋心、下不露根”。
3.2 定植方式
一般建議采用大壟雙行定植方式,株距12~18cm,每畝地保證栽植量在10000株左右,不能少于8000株。定植時應保持土壤濕潤,定植的草莓植株一般弓背朝向壟溝,定植后要立即灌透水,并在溫室骨架上覆蓋一層遮陽率達到70-80%的遮陽網。
4 溫濕度管理技術
日光溫室草莓反季節生產的技術關鍵就是如何調控好棚室內的溫濕度,溫度對草莓生長發育具有重要影響,溫度和空氣相對濕度又與溫室內病蟲害的發生具有直接關系,因此要想提高溫室草莓反季節栽培的水平,有效調控棚室內的溫濕度是關鍵。
4.1 調控措施
溫室內的溫度可以通過覆蓋物、墻體和增加加溫設施來實現。常用的加溫設備有爐火加溫和熱風加溫兩種。鑒于兩種加溫方式的利弊,建議生產中采用熱風加溫的方式。其避免了爐火加溫受熱不均勻的缺點,同時具有升溫快、操作簡便等優點。放風能夠有效調控溫室內的溫度和空氣相對濕度,增加棚室內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盡量采用頂部放風,也可以在頂部放風不能有效降低空氣相對濕度的情況下,輔助采用腰部或底部放風。
4.2 溫度調控標準
溫度調控要根據草莓各個生長發育時期的不同進行科學有效的針對性管理,通過白天打開放風口放風和夜晚覆蓋保溫材料或人工加溫等方式調控溫室內的溫度水平。總體調控標準如下:草莓現蕾前白天溫度不超過28℃,夜間控制在15~18℃;現蕾期白天不超過28℃,夜間8~12℃;花期白天不超過25℃,夜間8~10℃;果實成熟期白天不超過25℃,夜間5~10℃。
5 病蟲害防治
阜新地區溫室草莓生產要注意防控鱗翅目害蟲、蚜蟲、炭疽病等病蟲害,在覆地膜之后要注意白粉病和螨類害蟲的防控。防治鱗翅目害蟲建議使用Bt、核型多角病毒等生物農藥;防治蚜蟲建議使用氟啶蟲酰胺;防治炭疽病可采用吡唑醚菌酯、咪鮮胺;防治白粉病采用四氟醚唑、醚菌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