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斌
枸杞產業已經成為原州區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收入占到50%以上;但總體看來,我區枸杞產業發展還處在分散種植,粗放管理,優質企業少,對枸杞藥食同用、養生保健等特色優勢潛能沒有充分的認識,產業發展還處在低產低效園階段。為了有效推動我區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枸杞產業優質高產,提質增效,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1 提高認識,明確方向
緊跟寧夏枸杞發展方向,把握健康發展趨勢,牢固樹立“小枸杞、大產業”的理念,按照枸杞“藥膳同源”的功能,挖掘枸杞文化,旅游價值,拓展枸杞產業發展空間,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行枸杞產業集中連片布局、集約化經營、標準化管理。
2 整合資源,連片種植
結合實際,及時深入枸杞產業種植區的黃鐸堡、彭堡等鎮的龍頭企業、種植大戶及零散種植戶認真宣傳自治區枸杞產業發展政策、市場發展前景,引導茨農通過土地流轉、租賃 、參與股份合作社的途徑,將一家一戶的分散種植聯結起來,科學規劃,統一栽植、統一管理,變分散種植為規模種植,促進企業與茨農的聯手經營,走“公司﹢合作社﹢農戶”組織化道路,以200~2000畝為發展規模。有條件的鄉鎮,也可以結合美麗村莊和旅游業的發展,建枸杞采摘園等。
3 標準化建園
3.1 選好品種
選擇優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經濟效益好的寧杞1號、寧杞7號、寧杞5號等優良品種,建設我區選育良種采穗圃和繁育基地,實行枸杞苗木專育專供和統育統供,確保選育出一二級優質、高純度的枸杞苗木。
3.2 規化及管道配設
我區水源匱乏,將園區的蓄水池、道路、防護林帶、滴灌設施、小區的規劃統一起來,一般以667m2為一小區,建園前先進行整地及滴灌管道的鋪設。
3.3 整地栽植
結合整地每畝深翻20cm以上,用1kg辛硫磷拌腐熟廄肥2500kg~4800kg,施入基地防治以金龜子幼蟲為主的地下害蟲的同時,提高土壤的肥力,春季土壤解凍時按株行距1m×3m,挖長40cm×寬40cm×深30cm的栽植坑,按照先填土,再放苗,再填土,輕提苗,再分層填土踩實,定苗60cm,并及時滴灌,以提高苗木成活率。
3.4 土肥水管理
栽植后,3月上旬~8月上旬,根據天氣降水量多少,確定灌溉次數,5月前結合灌溉每畝施尿素15kg,6月施磷酸二銨25kg,10月枸杞樹落葉后或翌年土壤解凍后,在樹冠外圍開溝每畝施廄肥1000 kg~1500kg與復合肥15kg混合肥。每次灌溉后要進行中耕除草,深度以10cm左右為宜,8月中旬~10月中旬,進行一次深翻曬園,深度以20cm以上為宜。進入11月要灌足冬水。
3.5 整形修剪
幼樹栽植1~3年以培育基層樹冠為主,栽植后,定植60cm,注意在剪口下選留3~5個健壯枝作為主枝,對上部生長最長的徒長枝在距第一層20cm處進行摘心,促其發出4~5個分枝,作為第2層樹冠進行培養,依次進行4層、5層樹冠培養,4~5年成型。成年樹主要在落葉后到萌發前,按照剪橫不剪順、去舊要留新,疏除過密枝,缺枝留油條的原則,根據樹形枝條的稠密及翌年氣候條件的推測,決定對枝條留去或輕短截或重短截;生長季節主要是對樹冠、根頸和主干上的無用的徒長枝及時清除或利用,減少養分的浪費,同時,摘心能促發側枝,增加結果枝,提高產量。
3.6 病蟲害防控
對生產區的土壤成分、施肥、農藥殘留、養分進行分析調查,特別在生產環節上,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專業公司,以防為主,綜合防治,優先采取農業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按照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堅決不使用國家禁止的劇毒、高毒、高殘留或致癌、致畸、致突變農藥的藥劑,嚴格執行寧夏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經過多年的調研,歸納總結出枸杞病蟲害“五步法”綠色防控技術、減少農藥使用量;積極加入自治區植保所建立枸杞規模化種植區域空間監測測報數據庫系統,加強對監測技術人員的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重點培訓地位監測、病蟲害監測技術的方法及數據智能傳輸系統APP應用等要求,及時對我區枸杞種植區域各類不同病蟲害的發生、發展規律數據上傳,以便得到專家分析,對癥下藥,確保枸杞質量安全。
4 果實的采收和制干
5~10月,及時組織勞力,待果實色鮮紅,成熟8成左右,果蒂松動即可采收,采收的鮮果要輕采、輕放,并將鮮果放入冷浸液中浸1min撈出、控干,倒在制干用的果棧上,厚2~3cm,推進烘干房烘干或白天晾曬,晚間遮蓋防雨防潮,果實未干前不要翻地,脫水至含水率13%以下,將制干后的果實及時脫去果柄、葉片、雜質,裝入密封、防潮的包裝袋內密封。
5 實施科技創新
自治區生防植保所、枸杞中心及企業科研力量,加強院區合作,以科技創新帶動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枸杞產品的轉換加工,提高附加值,以精深加工帶動產業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加快枸杞鮮果保鮮技術的研究,延長保鮮時間,推行枸杞鮮果的銷售食用;加大枸杞采摘機械的研發,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等。
總之,原州區枸杞產業要保持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各級政府的關心和大力支持,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帶動和科研院所的大力幫助,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同時,自治區政府研究出臺相關管理辦法,規范寧夏枸杞產區的用藥使用,使農牧、林業、工商等聯合執法單位有章可依,加大對各類制售假冒偽劣農藥的打擊力度,為我區生產出綠色枸杞產品提供堅強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