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光珍
我國社會經濟中,農業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在農業經濟發展中,農業機械的作用尤為重大,在農業的生產、加工以及運輸等方面,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是廣大農戶致富的重要幫手。本文主要圍繞如何推進小型農機在山區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1 影響山區農機推廣的主要原因
1.1 山區的土地分散經營
在我國許多山區中,人均耕地較少,而且田地比較分散,田地的高低落差比較大,導致農機的推廣非常的困難,難以將農機的作用有效發揮出來。與此同時,本縣許多山區的經濟發展比較落后,在農業上的投入力度嚴重不足,導致當地的農業基礎設施較為滯后。在這種背景下,廣大農戶購買農機的興趣也就非常的低迷,不利于農機在當地的推廣使用。
1.2 農機服務體系不夠完善
在我國許多山區,因為農機的推廣工作不夠理想,沒有完善農機維修服務體系,導致一些農戶存在購買顧慮,擔心在農機損壞之后難以及時維修。此外,由于山區的位置比較偏僻,所以農機的維修點也就相對較少,再加上山區的交通條件不夠理想,所以許多農機生產企業的銷售、維修等工作很難得到開展。當農機出現了質量問題,卻不能夠第一時間幫助農戶解決,這就會挫傷農戶購買農機的積極性,影響了農機在山區的推廣。
1.3 農村勞動力的外流
由于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較為緩慢,所以許多地區的農村人口為了養家糊口,都紛紛涌入到大中型城市之中。在這種背景下,導致農村地區的勞動力嚴重不足,使當地的土地拋荒面積逐年遞增,減少了農機的潛在使用對象。如此一來,就影響了農機在山區的推廣,也制約了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
2 如何推進小型農機在山區中的應用
2.1 因地制宜推廣小型農機
首先,在今后的推廣工作中,要以山區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并結合農民的需求來做好發展規劃,并集中有限的資金,對當地的主要農作物進行選擇,對其中的關鍵環節進行把握,實現逐個突破。例如,有的鄉鎮主要采用牛耕的方式,那么就可以以此為突破點,將小型農機推廣到該地區,提高農戶的生產效率。其次,在農機推廣過程中,要堅持“引進、試驗、示范、推廣”的這個工作原則,通過試驗就可以了解到究竟哪一種機型適合當地的特點,然后再通過示范讓廣大農戶了解到該農機對自己生產的作用,如此推廣工作也就水到渠成。最后,由于山區的田地比較分散,而且高低落差比較大,所以在山區推廣農機時,需要選擇一些適合山區特點的農機。
2.2 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
當前,山區基礎設施的建設好壞,會影響當地農機推廣工作的開展。因此,政府部門需要加大財政投入,重視對鄉村道路的建設工作,并且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來修建機耕道路。在對當地的土地進行開發時,當地政府需要做好機耕道路、場、庫的建設工作,確保農機有路走、有地放,改變以往農機無處安放、無路可走的尷尬境地。如此一來,不僅可以使當地的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還能增強農機的作業安全系數,提高了農機的機動性。那么當山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完善時,廣大用戶購買小型農機的概率就會增加,因為在以往雖然一些農戶認識到農業機械在提高生產率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認識到引入農機能夠減輕自己的工作強度,但卻因為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即便購買了農機,也會因為農機無路走而難以下地耕作。
2.3 對農機管理服務體系進行完善
農機售后服務工作的開展好壞,也是影響農戶購買農機的重要因素。由于山區的經濟發展較為緩慢,再加上交通閉塞、田塊較為分散等因素,導致農機生產企業的售后服務工作開展不夠理想,挫傷了部分農戶的農機購買欲望,影響了農機在當地的推廣。因此,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完善農機服務體系。首先,要培育農機專業大戶,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并且對這些合作社提供資金支持。通過這種樹立示范大戶的方式,就可以讓廣大農戶認識到農機的重要作用。其次,要重視農機售后服務網絡的建設。只有解決農戶的農機維修問題,才能夠讓他們放心購買產品。為此,農機管理部門需要履行自己的職能,加強農戶與生產廠家的聯系,讓農機生產廠家在每個區域都設立維修點,并安排專業的人員前往山區進行組織培訓,讓廣大農戶能力了解農機的使用方法、保養方法。
2.4 加大農機補助資金的投入
我國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予以了高度的重視,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制定了各種優惠政策。在這個機遇背景下,可以爭取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對農機推廣工作提供資金、政策上的扶持。例如,加大農機補助資金的投入,讓購買農機的農戶都能夠獲得一部分的資金補助。并且大力宣傳國家對農村的各項優惠政策,宣傳農機的作業效率,以激發農戶的購機欲望,調動部分農戶投資農機的積極性。如此一來,當廣大農戶對國家政策有所了解,對農機的巨大作用知曉后,就會促進農機推廣工作的開展。
綜上,由于山區的田地較為分散,農村勞動力紛紛涌入各大城市,再加上農機服務體系不夠完善等,導致小型農機在山區的推廣不夠理想。而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確定農業機械,要堅持“引進、試驗、示范、推廣”的這個工作原則,以確保所推廣的農機符合當地的農業生產情況。此外,要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解決當地農機無路可走、無處可放的問題;并對農機管理服務體系進行完善,加大農機補助資金的投入,使廣大農戶能夠放心購買農機,促進農機在山區中的普及應用。